主父海英 刘佳宁 罗春婵
1(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泰安 271000) 2(辽宁大学经济学部金融与贸易学院,沈阳 110036)
引 言自贸区作为推动开放发展的战略新高地,已成为拉内需、稳外资的关键抓手和重要保障。为更加适应 “双循环”发展的经济新格局,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体制的创新优势,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联盟成员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以及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15个经济功能区。其正式实施将更好地发挥内陆型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为沿黄自贸试验区商贸流通发展注入新动力。
1 文献综述伴随着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贸区的建设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研究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关于自贸区营商环境的研究,俞潇 (2022)[1]基于2016~2020年我国自贸区省域数据,经过实证研究分析,证实了营商环境发展对自贸区跨境进出口贸易具有显着的正向赋能作用。胡艺等 (2022)[2]基于中国14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系统性地梳理了内陆型自贸区会对腹地城市产生溢出效应;成新轩和杨博 (2021)[3]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会对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对外贸易开放水平等产生正向的空间效应。再次,研究发现,自贸区之间、自贸区与周边腹地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陈红梅和唐怡 (2021)[4]剖析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机理,发现两区域耦合协同效应明显,自贸区与周边腹地的发展相互促进;江景峰等 (2022)[5]通过集成力模型协同度评价方法,发现福建自贸港片区发展存在协同效应。
目前关于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的文献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影响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剖析其内里机制以期为政策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梳理,本文认为针对自贸区的营商环境评估和辐射效应仍存在可拓展之处。(1)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省级数据,这种研究可能人为限制了自贸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范围的研究,无法深入研究自贸区对周边腹地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2)现有研究大多是以早期成立的沿海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对内陆自贸区经济效应研究较少。因为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开放度、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还处于落后地位,其自贸区的经济效益也会显着于发达地区,这是本文研究内陆自贸区经济效益的意义所在。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1 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2.1.1 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的影响因素
我国自贸区的发展与其良好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杨开峰等 (2022)[6]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得出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会提升公众美好生活感知和政府治理水平感知;刘敏 (2022)[7]基于纳税服务视角,从纳税指标等层面出发,提出政府纳税服务水平的提高是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赵光辉和吴宏 (2021)[8]以交通营商环境建设为实例,探索得出交通系统高效落实建设也会推动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
2.1.2 渠道机制与模型假设
假设1:政府税收优惠作为自贸区重要制度之一,假设其对自贸区营商环境产生正向影响。如下调税率与降低税费将精准满足自贸区企业的发展需求,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费压力,极大调动了企业的贸易积极性,对自贸区商贸流通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蔡德发和李东鑫 (2021)[9]研究提出,科学的税收政策及合理的税收激励制度会优化自贸区营商环境,对自贸区产业发展、商贸流通产生积极作用。
假设2:自贸区商贸流通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因此假设交通基础设施会对自贸区营商环境产生正向影响。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支持交通运输拓展市场将会进一步完善自贸区交通网络,加强自贸区之间的区域联系,利于商贸流通水平的提高。
假设3:假设金融创新服务会对自贸区营商环境产生正向影响。随着金融创新服务不断优化,通过增大自贸区信贷投放规模,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能够加速推进自贸区进出口贸易发展[10]。胡洪斌等 (2020)[11]提出金融服务能力的创新将会促进自贸区的建设发展。
假设4:产业结构水平反映了自贸区产业结构的分布,假设产业结构水平会对自贸区营商环境产生正向影响,各自贸区依照不同功能划分产业方向,打通各自贸区之间产业与产业的对接通道,将会对商贸流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叶昕 (2022)[12]利用DID模型阐释了产业结构与自贸区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2 自贸区辐射效应2.2.1 自贸区的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
近年来,很多学者基于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对周边腹地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了相关研究成果。胡艺等 (2022)[2]以湖北自贸区为例,分析了内陆型自贸区对腹地城市的辐射效应,得出会提高腹地城市的工业产值等结论。
2.2.2 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假设
假设1:营商环境优化会对周边腹地的科技发展水平产生正向辐射效应。企业作为创新技术的主体,自贸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周边腹地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会进一步释放自贸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周边腹地的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韦政伟等 (2022)[13]基于我国企业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
假设2:营商环境优化会对周边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正向辐射效应。自贸区周边腹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宽松的营商环境。随着自贸区营商环境的提升,Zhou和 Su (2020)[14]研究得出其便利的政策将带动周边腹地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假设3:营商环境优化会对工业产值产生正向辐射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会促进周边腹地工业产业繁荣壮大,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杨微波和周小虎 (2022)[15]基于 2011~2019年工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检验得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提升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工业产值。
假设4:营商环境优化会对城市化水平产生正向辐射效应。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使企业数量增多,为周边腹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居民转向城市就业,加速城市化进程。Zhao等(2022)[16]提出自贸区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综上所述,自贸区可以通过落地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水平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措施提高商贸流通水平,从而达到营商环境的优化。自贸区内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将会对周边腹地产生显着的辐射效应,促进自贸区与周边腹地联动发展。
3 面板回归实证分析3.1 变量选取自贸区商贸流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营商环境状况。因此,本文以代表商贸流通水平的进出口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代表政府税收优惠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为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引入其他相关变量进行控制。选取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创新、产业结构水平作为其他控制变量对自贸区营商环境进行评估。研究对象时间跨度为2015~2021年,其中商贸流通水平、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创新服务数据并未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生变化。产业经济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发展滞缓,政府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释放税收优惠政策,刺激产业发展,提振产业经济。因此,政府税收优惠及产业结构水平数值在2020年及2021年呈现降低趋势。本文在创建面板模型前对上述所有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消除量级(见表1)。
表1 变量及其符号
3.2 面板回归模型由于上述数据变量具有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两个维度,因此,面板回归模型最适合本次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创建面板基准回归模型,分析各个指标对黄河流域自贸区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由于研究变量个数较多,首先引入回归计算公式:
其中,Yi为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水平;Xit为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为政府税收优惠,其他解释变量为交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创新、产业结构水平;βi为面板回归模型中的常数项;β2,…,βn为偏回归系数,即β1在β2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1每变化1单位对Y的净影响;n为截面样本总个数,ui为随机扰动项,由于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因此引入随机扰动项。在确定面板模型之前需要进行检验,先对所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进行模型1检验,确定选用RE模型后,加入被解释变量S和核心解释变量Z,Z呈现出1%的显着性,回归系数13.179>0,因此,政府税收优惠会对商贸流通水平产生显着的正向效应,假设1成立。
在模型1的基础上,保留被解释变量S和核心解释变量Z,加入其他解释变量C。对于Z其仍呈现出1%水平的显着性,说明Z仍对S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对C而言,呈现出5%的显着性,说明产业结构水平能够对商贸流通水平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且模型2的拟合优度较好,意味着产业结构水平会对商贸流通水平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因而假设2也成立。
模型3继续保留被解释变量S和核心解释变量Z以及其他解释变量C,加入其他解释变量R。针对Z,一直表现出1%水平的显着性,且回归系数值仍大于0,说明政府税收优惠始终对S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此时C呈现1%水平的显着性,说明金融创新服务将会对商贸流通水平产生正向的影响效应,假设3成立。而C在模型3中并没有对S产生显着影响。
最后,模型4加入被解释变量S和核心解释变量Z以及其他解释变量C、其他解释变量R、其他解释变量J,针对Z和R均呈现出1%水平的显着性,说明Z和R都会对S形成显着的正向影响,其中,Z会对S产生正向关系意味着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自贸区企业的负担,激发企业的活力,促进了自贸区的商贸流通发展,且此结果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其作用明显,与现实相符。针对R会对S产生正向关系,足以说明,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创新在提升自贸区金融服务能级的同时,促进了商贸流通发展。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金融服务创新每提升1%,会促进自贸区商贸流通水平增加12.9%,结果仍与现实相符。而对于J来说,其并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自贸区商贸流通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假设4不成立。针对C而言,其在此模型中也未呈现出显着性,意味着在政府税收优惠与金融服务创新同时影响自贸区商贸流通发展的情况下,产业结构水平对商贸流通发展的作用较小(见表3)。
表3 面板回归模型结果
通过上述检验结果分析,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主要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产业结构水平、金融服务创新3个因素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作用较弱。总体来看,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应从政府税收优惠、产业结构水平、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优化,有利于扩大沿黄自贸区自身存在的虹吸效应,更好发挥黄河流域自贸区的典型示范作用。
4 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及实证结果分析为考虑营商环境的跨地域影响,进一步探究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本文引入空间变量。鉴于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是由山东省最先提出倡议,济南为山东省省会,且相对于青岛、烟台沿海自贸区来说,更倾向于内陆型。同时,济南自贸片区在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数据获得性好,故选取济南自贸片区作为沿黄自贸区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本文对2015~2021年济南片区及周围12个地市的各项指标进行与上文相同的去量纲处理,同时,因变量选取商贸流通水平,核心解释变量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其他控制变量分别选用工业产值、科技发展与城市化水平。
4.1 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在进行空间溢出效应模型之前,需要测量区域之间的地理距离,以便确定选用何种模型。本文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时,采用临近空间权重矩阵。本文假定临近空间权重矩阵U1中的元素Uij表示地域与地域相邻时为1,不相邻时为0。
(1)进行Morans I方法检验济南片区商贸流通水平与各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发现以相邻空间权重矩阵W1为特征的Moran指数值在研究期间每年都为正值,但大部分介于0.1~0.4之间,所以反映出的空间效应一般,初步揭示了济南自贸片区商贸流通水平与其周边地市的工业产值、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空间相关性,但需要进一步检验;(2)进行LM检验,采用Anselin提出的LM检验和Anselin等提出的Robust LM检验进行评估,检验选用SAR还是SEM模型更适合描述数据,经检验证明,SEM的拉格朗日乘子和稳健的拉格朗日乘子的p值<0.05,说明可以适用。SAR的拉格朗日乘子和稳健的拉格朗日乘子的p值>0.05,说明无法适用SAR模型。因此,需检验一个更广义的SDM。接着进行LR检验,LR检验用于检验假设Image,第1个假设研究的是SDM能否简化为SAR模型,第2个假设研究的是SDM能否简化为SAR模型,检验均遵循K个自由度的卡方分布。如果两种假设均被拒绝,那么SDM模型最适合。检验表明,LR测试的结果P值均小于0.05,说明SDM不用退化为SAR模型和SEM模型,这表明应采用SDM。综上所述,本文选择空间面板固定效应的SDM模型。
图1 被解释变量莫兰指数图
4.2 空间杜宾SDM模型构建经过检验分析,适用于空间杜宾模型,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Trade表示商贸流通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Economy表示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核心解释变量;Industrial、Technology、Urbanization分别代表工业产值、科技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作为其他控制变量,μit为误差修正性。利用Stata软件运行空间杜宾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结果
从表4中可得自2015~2021年,回归值R2为0.669,说明解释变量能够解释被解释变量的变化,SDM模型拟合较好。对于核心解释变量Economy的Main值呈现1%的显着水平,即伴随济南自贸片区的设立,其商贸流通水平的发展将会对周边地市的实体经济水平产生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Wx通过了5%的显着性,意味着Economy对Trade存在正向的辐射效应,因此,假设2成立。现将空间溢出总效应LR_Total进一步分解,LR_Direct直接效应、LR_Indirect间接效应均在1%的水平下显着且都为正值,进一步表明济南自贸片区商贸流通水平会推动周边腹地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证明了济南片区对周边地市的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其他控制变量中的Industrial变量的Main也呈现出1%水平的显着性,由此,可以判断,济南自贸片区的发展会对周边地市的工业发展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假设3成立。同时,LR_Direct直接效应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表明空间直接效应较为明显,即济南自贸片区商贸流通水平的提高会对本地区工业发展产生正向的辐射效应,据表可知其对周边地区的空间间接效应较弱,因此,在后期发展中,应着重关注贸易发展对工业水平的影响。对于Technology,空间直接效应呈现负值,表明济南自贸片区商贸流通发展对周边地区科技水平的发展未起到推动作用,在济南自贸片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好贸易对当地及周边地市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使其逐步产生正向的辐射效应。其他解释变量Urbanization所有指标均未呈现出显着性,表明济南片区商贸流通水平不会对周边地市城市化发展产生正向辐射效应,因此,假设4并不成立。
5 对策及建议经过上述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溢出效应模型的检验,可以得出通过对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会明显带动周边腹地的发展,因此,根据沿黄自贸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
5.1 政府税收优惠方面(1)政府应结合 “放管服”、“减费降税”等活动,对自贸区企业下调企业所得税,使其享受优惠税率政策,激发企业活力;(2)优化沿黄自贸区办税流程及出口退税流程,减少纳税人 “跑税务”的频次,实施纳税便利化措施;(3)政府税务部门应依靠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加强贸易活动的税收监管,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
5.2 金融服务创新方面(1)金融机构应紧跟沿黄自贸区企业的需求,拓宽结算途径,增加跨境贸易便利化业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持;(2)服务双循环发展格局,支持区域内为企业办理免担保融资业务,提供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3)助力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将金融服务与风险防控相结合,创新汇率避险产品种类,有效降低汇率损失风险。
5.3 产业结构水平方面(1)应优化沿黄自贸区资源配置,升级传统的自贸区组织形式,不同片区依据自身发展特色与周边城市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更加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提升商贸流通水平;(2)鼓励沿黄自贸区建设区域性数据服务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改造实体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级。
5.4 新型工业化方面(1)应充分推广先进技术及新型设备应用,提高技术和产业创新在自贸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2)以环保创新为根本,利用绿色科技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生产能力,形成科技驱动引领、环保低碳产业集聚的沿黄生态经济区;(3)应加强外部联通对接。发挥自贸区的地域资源优势,赋能外循环助推双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5.5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1)应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沿黄流域自贸片区之间的贸易通道,加强贸易往来,逐步提升商贸流通水平;(2)应加大沿黄自贸区基础设施投资额,规划建设沿黄自贸区与港口的快速通道,增强沿黄自贸区辐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