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改革开放红利下的海南自贸港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2018 年4月1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后简称《意见》),海南自此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 以制度集成创新引领自贸港建设,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总结海南6 年以来在制度推动和路径依赖双重作用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验, 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借鉴。

一、海南自贸港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标准和强动力

海南自贸港深化改革开放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纲领, 要素、财税、贸易、金融、产业、营商环境政策为关联、配套和保障性制度的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体系, 为海南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高标准和强动力。

(一) 海南自贸港战略定位将海南发展提升至新质生产力标准。《意见》提出了海南自贸港“三区一中心” 的战略定位, 并通过立法确定了其权威性和保障性。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要求海南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创新推动开放, 探索经济增长新模式;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催生生态富民新产业;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扩大了市场边界, 以开放型市场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 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要求海南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 建设, 重塑世界竞争格局, 中央与地方共享发展成果。“三区一中心” 战略定位贯彻了新发展理念, 强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发展海南新质生产力。

(二) 海南自贸港制度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财税政策降低了技术、人才、资金的流动壁垒, 加快了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将新产业列为重点减税对象, 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 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以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账户为代表的金融政策拓展了资金来源, 并将投资去向锚定在商业航天、种业市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未来产业领域。产业政策明确了海南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激励手段。《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 年)》和《海南能源综合改革方案》将信息化和新能源提升至优先发展地位, 对应的正是“绿色智能增长” 这一新技术经济范式特征。

二、海南自贸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自贸港代表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同时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基于此, 海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科技力量布局、产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融入等领域独具特色。

(一) 依靠“三度一色” 优势, 以“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布局科技力量。全年可进行育种实验的温度优势、全国最大最深内海的深度优势、毗邻赤道的纬度优势, 2021 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便提出培育壮大南繁、深海和航天三大未来产业, 形成引领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布局。南繁作为我国种业创新标杆, 累计超过2 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经历过南繁, 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 崖州湾科技城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力量的主要聚集地, 千余家企业在此落户; 文昌国际航天城加快构建以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为核心的产业生态, 拥有全国首个的商业航天发展促进政策。我国首个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落地、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海南陵水正式投入运营、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建立,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三大未来产业中得到运用,通用技术和未来技术融合发展。

(二) 现代服务业集聚构建新兴产业体系。经过海南国际旅游岛十余年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深海、能源、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海南形成了“南北互动、两翼崛起” 的特色现代服务业集群布局, 共拥有13 个重点园区, 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科技服务业为主, 覆盖高新技术、国际医疗旅游、航天科技、教育创新、互联网信息等多个新兴产业, 是全省的科创中心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崖州湾科技城2019 年始建, 2022年专利数1565 项, 2023 年同比增长49%, 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258%和300%。2024 年第一季度, 海南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营业收入5566.39 亿元, 税收收入189 07亿元, 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5.9%。

(三)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海南传统产业构成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几乎没有经历过粗放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从未经历过大范围破坏, 环境欠债较少, 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第五条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国首个排污许可地方法规、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部地方性禁塑法规和“禁塑名录”、全国首个国家级近零碳示范区陆续在海南落地。目前, 海南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80%)、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比例(70%)、新能源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50%)等低碳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 新质生产力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新质生产力必须为海洋强国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 建设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亦为海南新质生产力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要素保障。现代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以3 种模式融入国家战略。一是集团推动型,背靠石油、港口等大集团公司, 利用自身资金、技术优势融入国家海洋能源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 例如洋浦炼化服务业; 二是市场追随型,传统优势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声誉和产业基础,形成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融入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例如三亚滨海旅游业; 三是政府推动型, 集中于初期投入巨大、盈利趋势不明显的高科技类产业, 政府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税收优惠等形式推动其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三、路径依赖导致新质生产力未得到充分解放

报酬递增、不完全市场、交易费用、固有利益格局的存在导致了路径依赖, 落后的政策、组织形式、管理方法、意识形态阻碍了有效的制度变迁, 因而新质生产力无法得到充分解放。

(一) 政策依赖导致新质生产力未形成市场推动型为主的发展模式。海南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每次重大历史机遇均有利益团体依赖政策红利形成垄断地位或寻租资格①, 形成了某些市场主体的政策依赖症。这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依然有所体现, 目前免税店的快速扩张反映了这一问题。截至2023 年10 月, 海南免税店数量增加到12 家, 客流的旺盛来自于价格优势而非服务优势, 而价格优势来自于国家赋予的税收优惠政策而非企业卓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免税店的快速扩张并非市场竞争的结果, 是各地获取政策红利地位的表现。这种政策依赖症还存在于一些重点产业园区, 部分市场主体急于在园区“占位子” 享用补贴, 缺乏实际的经营活动。

(二) 内向型经济管理模式导致新质生产力未充分融入全球价值链。由于市场规模、加工能力等因素限制, 海南没有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主窗口, 一直以房地产、旅游、农业等内向型经济为主导, 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与之适应的经济管理模式。高开放水平的自贸港, 必须将新质生产力以行业、企业、业务等具体形式融入全球生产性经营活动, 外资、外企应该发挥巨大的作用。崖州湾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12495 家,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仅超130 家, 占比1%左右。现有产业园(如崖州湾、洋浦、博鳌乐城)持股方均以地方国资和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外企比例小、外资无法进入园区等垄断性行业, 国际合作不够,无法形成高水平开放能力。

(三) “房地产依赖症” 导致新质生产力缺乏耐心资本支撑。多年以来, 房地产业一直是海南的支柱产业, 也是海南银行业的重点客户, 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化的金融服务技能。与“短平快”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相比, 新质生产力需要的耐心资本在收益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本质的不同。2022 年海南R&D 经费支出为683660 万元,其中政府资金408954 万元、企业资金216736 万元, 国外资金为296 万元, 政府投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资金、国外资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未形成多渠道的技术投资市场机制。

(四) 生态服务业发展不足导致“绿而不富”、“绿而不强”。优质的生态产品不等于强大的市场变现能力, 还需要品牌运营、生态文化、生态物流、生态旅游等多模态生态服务业加以支撑。海南生态产品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溢价能力差、销售渠道缺乏等问题, 这也造成了海南生态保育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2023 年, 保亭、琼州、白沙、五指山四大保育区总产值为260.5 亿元, 全省占比3.4%, 低于2018年3. 7%。

四、充分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深化改革

海南自贸港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典型样本,在制度推动下, 立足于自身产业基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但传统发展模式产生的非效率制度阻碍了新质生产力充分解放, 必须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管理机构、配套组织的认知水平和协同能力。改革方向应从导致路径依赖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入手。第一, 以包容性观念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 的时序优势, 建立有效的制度试验和反馈机制, 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 为其他地区深化改革提供更多经验。尽快在货币自由兑换、碳交易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 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规模化扩散和生态产品的高价值实现提供支持。第二, 通过市场准入和财税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吸引国内外先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市场准入改革确保各种所有制主体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 避免利用垄断地位诱发寻租问题; 财税制度改革重塑利益格局,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促进地方政府由垄断性行业经营主体向管理主体角色转化。第三, 通过学习型组织打造提升市场组织能力和耐心资本经营能力。自贸港建设应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向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转变, 掌握外向型经济管理模式。这有助于企业摆脱政策依赖, 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同时倒逼传统行业尤其本土金融业升级, 广泛利用包括外资的多种资金来源。同时, 改变对重点产业园的评估形式, 淡化市场主体数量、营收等规模性指标, 强化产值、利润、就业、税收等市场化指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