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动画重返屏幕,Netflix热度飙升
由卡普空开发的经典动作游戏系列《鬼泣》本月早些时候以全新动画改编形式回归小屏幕。这部由创作者Adi Shankar及动画公司Studio Mir联手打造的动画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在Netflix平台上,《鬼泣》目前是第四热门剧集,观看次数超过500万,对于自2019年以来没有新作的游戏系列来说,这表现相当亮眼。Netflix也已宣布续订第二季。
动画制作的背景与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Shankar的《鬼泣》动画已筹备多年。最早在2018年宣布,作为其“盗版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显示出制片人对这部系列的热爱。Shankar表示:“这部系列一部分是献给卡普空的情书,另一部分则是《鬼泣》的展示。”动画中还暗含对Resident Evil、Captain Commando及多个Capcom多元宇宙的致敬,包括《双截龙》、《Cyberbots》和《恶魔城》等作品。
对Shankar而言,《鬼泣》具有特殊意义。他曾公开Cosplay扮演主角Dante,表达对系列的热爱。而这不仅是个人喜好,更代表了他人生中的某个阶段。作为早期粉丝,他见证了系列的起伏,也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访谈:Shankar与《鬼泣》的故事
Polygon近日采访了Shankar,聊到他与《鬼泣》的渊源及影响。以下为访谈要点:
关于Dino Crisis与《鬼泣》的相遇
问:你能讲讲你和卡普空关于Dino Crisis与《鬼泣》的会面吗?
Shankar:我曾带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去参加会议,目的希望推动Dino Crisis的复兴,但我打扮得像DMC中的角色……当我告诉卡普空高层我想让Dino Crisis回归时,他们建议我做《鬼泣》。
你与《鬼泣》系列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鬼泣》的?与它的关系如何?
Shankar:我在2001年《鬼泣》刚推出时就玩了。当时我16岁,刚搬到美国,之后两天发生了9/11。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世界瞬间转变的巨大冲击,也深刻影响了我。几周后,我盲玩《鬼泣》,只知道它来自《生化危机》的创作者。让我惊讶的是,它带给我不同的感受:Resident Evil让你觉得自己像猎物,而《鬼泣》让你觉得自己是猎人。这种力量幻想立刻吸引了我。
之后,我追随系列的每一部作品。坦白说,当《鬼泣3》发布时,我起初对Dante的风格有些怀疑,觉得他过于放肆、炫耀。但随着时间推移,我明白这其实是风格上的选择,展现了角色更深层次的一面。同理,我最初不喜欢DMC4中的Nero,但DMC5让一切变得合理,证明了角色发展和忠于系列可以共存,前进不代表遗忘过去。
对系列的个人感悟与未来展望
Shankar坦言,他也曾反对DmC:鬼泣的推出,害怕失去系列的核心元素。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理解:即使在那一段时期,系列仍在持续散发魅力。它促使粉丝群体表达热爱,也让关于系列的讨论不断延续。对他而言,死去的系列代表的不是风险,而是漠不关心。
粉丝中,选择《鬼泣》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主流选择”。相较于《街头霸王》或《生化危机》,它更“危险”一些,更具有反叛精神。这正是《鬼泣》的精髓:用毅力塑造的独特风格。而随着年龄增长,Shankar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系列的深层连接:它不仅仅是动作游戏,更反映了内心的伤痛、悲伤与力量。这些情感在系列中被正面引导,化为成长的力量鼓舞着他。
常见问题解答(FAQ)
Q: 《鬼泣》动画是否会继续制作第二季?
A: 是的,Netflix已正式宣布续订第二季,未来将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Q: 《鬼泣》动画是否忠于原作游戏?
A: 动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创意元素和故事线,旨在为粉丝呈现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深度Narrative。
Devil May Cry 与我之间的深厚情感
我对《鬼泣》的热爱,带有一种情感上的真实——这一直让我共鸣。这种关系就像我与任何我深信不疑的品牌之间的纽带。我会不断研究它背后的架构——逻辑、细节,以及那些无形的力量,让它感觉鲜活起来。我不只是简单地消费它,而是解构它。因为如果你要为如此有意义的事物传递火炬,就必须以那样的尊重和严谨去对待它。
你曾为Dante扮演角色,什么让你共鸣?
在我看来,Dante在视觉上代表了电子游戏角色设计的巅峰,而且坦白说,也是行业在不断发展中需要铭记的标杆。他不仅仅是酷,他是“工程师制造的酷”。瞬间成为偶像,极具辨识度。我们常在游戏行业讨论沉浸感与照片写实,但有时候为了追求逼真,反而会牺牲角色的轮廓和视觉身份。而Dante则突破了这些喧嚣。
当想到Pac-Man、Sonic、Mario、Duke Nukem、M. Bison,这些角色都被塑造为文化符号。Dante也属于这个行列。他的设计定义了整个系列,为你提供了一套视觉语言,能在你还未按开始按钮前传达出游戏的基调和能量。
行业需要重新拥抱标志性的设计
在我看来,整个行业需要重新拥抱这种具有象征性的设计。让我感兴趣的是,随着行业追求照片写实,我们似乎失去了一些大胆、夸张的角色设计。当然,写实主义有它的价值,但有时候也会削弱某些角色的紧迫感和辨识度。
你在《鬼泣》中融入了多少自我
我在这个项目中倾注了所有的自己。我创作了故事、框架,以及Netflix上的整个《鬼泣》宇宙架构。从这个角度看,每一帧都代表着我,得到了Alex Larsen的大力协助。但它并非自传性质的。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是试图与每个角色融合,无论他们是谁,去理解他们。伟大的艺术追求真理。我必须对每个人都带有同理心,因为我相信每个角色都是自己故事的英雄。甚至包括反派,特别是反派。
角色深度:以Baines为例
以Baines为例。有些粉丝认为他反基督教,觉得他是在取笑基督教。老实说:基督徒确实有理由觉得自己在媒体中被嘲弄——很多时候确实如此。我在生活中遇到过许多善良、友善的基督徒,我也完全没有问题对待基督教。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中,我都学习过基督教。从客观角度看,Baines并非反派。他只是试图拯救国家,拯救世界,抵御字面上的末日。事实上,他是正确的。地狱存在。那个充满恶魔能量的兔子是真实的,正试图将地狱带到人间。而且没有人认真对待这个威胁。如果没有Baines,世界可能在五分钟内崩溃。这也是我想传达的深度,他的角色虽是反派,但背后有其合理性和深度。
每个角色都应有其故事和逻辑
我试图为每个角色注入深度,即使是类似“等阶较低”的反派,比如《鬼泣》中的Plasma——在游戏中他只是个传统的反派手下角色,我也为他赋予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内在逻辑和存在理由。他的故事悲剧性地在第一季第五集达到高潮(他可能还活着,也可能已死)。我认为,这才是故事讲述者的真正责任——不仅要做出酷炫的打斗和炫目的视觉效果,更要让每个角色都像有自己的故事线,随时可以闪亮登场,拥有属于自己的光彩。
Netflix《鬼泣》系列的漫长历程
正如你在2023年的Geeked Week视频中提到的,《鬼泣》Netflix系列的制作历程相当漫长。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又非常重要。最关键的是,我希望确保每一环都能既忠于原作,又能带来新鲜感,吸引新观众。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系列在第一季就被取消,不仅会是一场挫折,更可能严重损害《鬼泣》品牌的未来价值。行业在作出决策时,成功的系列越多,大家对这个IP的信心就越大。支持像神谷英树和意足伦先生这样的创作者,持续推出新作品,是这个系列持续发展的关键。
未来的展望:持续成长和拓展
到2025年,增长已成为商业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存的关键。为了让《鬼泣》系列能够长远发展,就必须吸引更多新观众。对我而言,向神谷先生和意足先生致敬的最佳方式,不仅是保存他们的成就,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扩展它,创造新的机遇,让这个系列持续繁荣,走得更远。
常见问答
Q: 你在创作《鬼泣》Netflix系列时,遇到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使故事既熟悉又具有新意,同时确保角色的深度和完整性,吸引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Q: 你未来对《鬼泣》系列有什么期待?
A: 我的期待是看到系列不断成长,吸引更多的全球粉丝,并且通过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持续丰富和发展这个宇宙,让它成为跨时代的经典作品。
作品的未来愿景:传承与创新
我们希望作品的精神得以延续,不仅让他们投入的生命能量得以保存,更能在未来不断演变和繁荣。
构建全新的宇宙观
我将这个系列视为一个原创宇宙,就像 Marvel 的终极宇宙或《X战警进化》系列一样:它尊重过去的传统,同时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许多相似的故事高潮。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一个新的连续性。它不是重制,而是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
深入神话:Makaki的探索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丰富那些在游戏中只被暗示的神话元素。例如,Makaki——它在《鬼泣》中是一个核心元素,但一直给人一种遥远、阴影般的概念。然而,我着迷的是,Makaki不只局限于《鬼泣》,它是更大卡普空宇宙的一部分。在《恶魔猎手》、《Cyberbots》甚至《鬼武者》和《红色地球》中都可以看到Makaki的元素。而且,除了卡普空,Makaki的灵感还直接源自日本神话——恶魔的领域,冥界,一个充满混沌与力量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充分探索这一点,并将其融入到整个系列的叙事中。
系列策略:逐季递进的故事架构
我认为第一季必须是入门的引路者——为新观众和休闲粉丝铺平道路。而随着第二季Vergil的加入,剧情节奏将发生转变,我会更直接地与核心粉丝、正统派对话。第二季也是我们全情致敬传统的时刻。整个系列的设计就像一场漫长的游戏——一份建筑蓝图,用以建立和扩展整个《鬼泣》宇宙的未来多季内容。
系列的长远愿景
第一季只是史诗的一部分。我希望《鬼泣》粉丝能理解的是:发展一个IP的最佳方式是让多位创作者长时间参与。这也是《鬼泣》能够存续超过二十年的原因之一。神谷浩史在2001年创造了它,随后今野氏(Itsuno)在《鬼泣3》(2005)、《鬼泣4》(2008)和《鬼泣5》(2019)中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热情。这种不断传承的精神,是让一个系列保持生命力的关键。即使是2013年的《忍者神龟:重制版》,尽管当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帮助了系列的扩展与创新。创新不仅不会导致失败,反而是系列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激发讨论,证明了《鬼泣》仍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也为后来《鬼泣5》全球大热奠定了基础。
创意革新:长青传统的秘诀
观察世界上最持久的品牌:超人、蝙蝠侠、蜘蛛侠、高达、权力的游戏,都是通过不断创新得以繁荣。弗兰克·米勒在1986年的《黑暗骑士归来》中重新定义了蝙蝠侠,为他增添了更黑暗、更复杂的心理层面,影响深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无人之名将美国西部片振兴一新,赋予其独特风格与全球吸引力。汤姆·麦克法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蜘蛛侠带来了新的视觉活力,使他看起来更年轻、更有动感。贝尼奥夫和韦斯于《权力的游戏》中,将一部相对小众的奇幻小说变成了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去年,布·德迈奥(Beau DeMayo)在《X战警97》中也做出了令人惊喜的创新——让一个久未发声的IP焕发新生命。
保持长青:尊重传统,勇于创新
再强的系列也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生命力。尊重遗产固然重要,但更要不断推进。当你掌控一个像《鬼泣》这样的IP时,必须带着十年计划进入。虽然途中可能会调整方向,也不一定能实现全部目标,但必须有远大愿景和坚定信念。否则,就等于从第一天起就给自己设定了失败的局限。
常见问答
Q: 这次新系列对《鬼泣》的核心精神有何影响?
A: 新系列既尊重传统,又通过创新拓展边界,确保系列在保持核心元素的同时不断演变,吸引新旧粉丝。
Q: 未来《鬼泣》系列会有哪些重要的变革?
A: 未来将继续执行长远的规划,结合深度的神话探讨和多样化的故事线,以保持系列的活力与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