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OG Xbox Ally正式发售前,媒体评测已陆续出炉。尽管这款掌机硬件性能强劲,但由于其定制操作系统(被部分媒体形容为“给Windows涂了口红”)以及高昂定价,整体评价出现明显分歧。

外媒对ROG Xbox Ally评价褒贬不一:粗糙半成品 未来可期?

Polygon在题为“如果Xbox Ally代表Xbox的未来,那微软麻烦大了”的评论中指出,该设备试图让Windows 11在掌机上变得如Valve的Steam OS般直观,但实际效果“妥协、混乱、使用体验令人恼火且价格过高”。

Polygon进一步表示:“Windows仍然不是理想的游戏平台。所谓Xbox全屏体验并未能很好地掩盖这一明显问题……其界面依旧远逊于SteamOS和Big Picture模式,更不用说真正的主机界面(包括它模仿的Xbox One)。”

The Verge的评测者同样批评系统界面“迟钝”,认为“即使进行了手柄适配,操作逻辑仍然像是为鼠标设计的”。他还指出设备在出厂时并未准备就绪:“我们花了数小时、进行了多次重启来等待更新安装,完成后仍需通过触摸屏滑动和手柄操作反复调整才能正常使用Windows。”评测总结称,该系统仍需更多更新才能发挥真正潜力。

外媒对ROG Xbox Ally评价褒贬不一:粗糙半成品 未来可期?

Polygon还指出,Xbox Ally在诸如存储管理与网络连接等基本功能上表现欠佳,形容其为“半成品”;The Verge则称其为“售价999美元的测试版”,建议潜在买家等待后续更新。IGN也认为其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但若未来经过数次关键软件更新,可能会成为“载入史册的设备”。

另一方面,也有媒体给予正面评价。XboxEra称其“握持手感极佳”,比Steam Deck与Switch 2更舒适;IGN称其在性能方面“是当前最具竞争力的掌机”,尤其在运行《赛博朋克2077》时几乎无需妥协;CGMagazine则指出电池续航表现令人满意,平均可提供约三小时游戏时间。

外媒对ROG Xbox Ally评价褒贬不一:粗糙半成品 未来可期?

然而,Polygon批评其“未能匹配高昂售价(600美元/1000美元)所应有的表现”,认为“机身厚重、外观平庸、用料并不高级”。

此外,在标准版(600美元)Xbox Ally上,《宣誓》和《光与影:33号远征队》等新作在默认设置下运行表现不佳,而《极限竞速:地平线5》在加载开放世界时多次崩溃。

XboxEra总结称,Xbox Ally X体现了微软游戏战略的现状——从并购取向到日益昂贵的Game Pass模式:“这是一台拥有浓厚Xbox风格的千元PC掌机。设计理念出色、握持舒适,但Windows 11仍是造成大部分问题的根源。”

外媒对ROG Xbox Ally评价褒贬不一:粗糙半成品 未来可期?

总体来看,Xbox Ally是Xbox与PC游戏体验的融合尝试,将原本小众的Windows掌机市场推向更主流用户,但软件部分仍显粗糙。对于售价高达1000美元、且背靠微软的产品而言,消费者期待的是更成熟的体验。目前舆论分化明显:部分人认为它是Xbox未来的警讯与一款仓促推出的半成品,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当下性能最强的掌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