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云杉作为我国特有针叶树种,在甘肃省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省云杉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急需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为给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简要概述甘肃省云杉常见病虫害,分析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手段落后、防治技术水平较低、林分结构单一、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科学调控林分结构、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 云杉;病虫害防治;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74

作为我国特有珍贵树种,云杉在甘肃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云杉木材质地优良,不仅可作为建筑用材、家具用材等,更是造纸和人造丝的重要原料,云杉树皮和针叶亦有工业开发价值。然而,近年来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因此,系统研究云杉常见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云杉这一珍贵树种资源,维护甘肃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甘肃省总面积约42.58万 km2,呈狭长状,西北高、东南低,整体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和戈壁等多种地貌景观。甘肃省处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干旱、半干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75%左右,年降水量36.6~734.9 mm,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自西北向东南递增,且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

甘肃省林业资源总量偏少,但分布相对集中。根据统计,甘肃省森林面积509.73万hm2,森林覆盖率仅11.33%,活立木蓄积总量28 386.88万m3,其中针叶林蓄积10 220.70万m3,以云杉面积最大。云杉主要集中分布在祁连山、六盘山、岷山、秦岭等主要山系地区,以及白龙江、洮河等河谷盆地地带[1]。

2 甘肃省云杉常见病虫害

2.1 常见病害

在甘肃省,云杉常见病害有云杉叶锈病、云杉叶枯病等。

云杉叶锈病不仅为害云杉天然林,而且为害云杉人工幼林、幼苗等。发病初期,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橘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脱落,次年迟发芽或不发芽,新梢年生长量只有健株的10%,发病严重的植株生长衰弱,叶色黄绿,枝叶稀疏,球果少,种子不饱满,发芽率低,影响云杉天然更新和育苗造林。

云杉叶枯病会引起云杉枝叶枯死,影响云杉正常生长。发病初期,云杉针叶尖端和中部会出现黄斑,随后斑点颜色加深转为深褐色,并在斑点上长出大量黑色霉点,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严重影响云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2 常见虫害

在甘肃省,云杉常见虫害有云杉丹巴鳃扁叶蜂、云杉梢斑螟、松天牛和松毒蛾等。这些害虫可直接为害云杉幼苗和成年树木,严重时导致云杉大面积枯死,对林木资源造成巨大破坏。

云杉丹巴腮扁叶蜂主要为害云杉幼林,受害的云杉针叶被取食殆尽,枝条上挂满虫巢,犹如火烧,植株衰枯死亡,林相残败,受害严重的云杉上出现枯黄的虫害枝。

云杉梢斑螟主要以幼虫为害云杉主梢和侧梢,主梢被害后引起侧梢的丛生,使树冠畸形,不能成材,有时侧梢虽能代替主梢向上生长,但树形弯曲,降低木材利用价值,除为害树梢外,幼虫也可蛀食云杉球果,影响种子产量。

松天牛主要以幼虫蛀食云杉树干和根部的木质部,如防治不力,后期将出现大量成虫啃食树叶,迅速导致云杉枯死。更为危险的是,松天牛还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媒介,一旦大规模暴发,往往会引发严重的松材线虫病,使云杉出现大面积死亡。

松毒蛾主要以幼虫啃食云杉针叶,从叶片中部开始取食,导致叶片断裂、枯萎。若防治不力,极易导致云杉叶片全部被啃食从而出现大片林木衰败[2]。

3 甘肃省云杉常见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监测预警手段落后

云杉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然而,当前甘肃省云杉病虫害监测预警手段仍显落后,使得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缺乏高效性和精准性。传统的病虫害监测大多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受主观因素干扰,漏检率高,往往是在病虫害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被发现。同时,目前甘肃省云杉林区布设的病虫害测报站点分布较为分散,监测网络覆盖不够全面,盲区面积较大,无法对整个林区实现全面监控。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的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甘肃省云杉病虫害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和分析处理环节均存在不足,难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无法对突发性病虫害做出快速反应。而且,由于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对有限的病虫害监测数据无法充分挖掘并得出有价值的预测预警信息。

3.2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林分结构及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订切合实际的防治方案,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落后,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忽视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过度依赖化学防治不仅效果有限,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同时,部分林区对云杉病虫害监测不力,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机,未能在病虫害暴发前进行遏制;防治手段滞后,往往使得病虫害迅速蔓延,防治工作陷入被动。即使在发现病虫害后采取防治措施,防治时机选择也常有不当,如雨季用药导致药剂流失,高温期喷药加剧药害等,影响药效发挥[3]。

3.3 林分结构单一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天然林往往由多种乔灌木层叠而成,不同树种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然而,甘肃省云杉人工林大多为云杉纯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过于简单,导致云杉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同时,云杉纯林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弱,林木的抗性和适应性往往较差,对于病虫害,缺少天敌昆虫和其他生物防治途径,无法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4 监管体系不完善

甘肃省云杉林面积较大,但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在云杉病虫害防治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不足。1)相关部门对云杉病虫害防治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平台,难以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2)在云杉病虫害暴发后,由于基层林业部门应急物资储备缺乏、专业防治人才匮乏等,难以开展高质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致使云杉病虫害迅速蔓延。同时,多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云杉病虫害的联防联控成效。

4 对策

4.1 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甘肃省云杉林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多样性,病虫害种类多、发生规律复杂,因此构建科学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尤为重要。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级林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建立覆盖主要林区的病虫害监测站点,构建多层级的监测网络。监测站点应遵循统一标准,系统监测林木生长情况、病虫害危险性评估等关键指标。大力推广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更多运用航空遥感、红外热成像、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借助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实现林区远程巡查,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精确度。加强对林木生理生化指标、害虫性外激素含量等预警指标的实时监控,以便提前发现病虫害、分析病虫害发生趋势。加强云杉病虫害大数据的收集和利用,科学构建病虫害危险性评估模型,汇集各类传感器监测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地面巡查记录及气象数据等多源异构大数据,并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病虫害发生演化趋势预测模型,为主管部门即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响应网络,确保发生病虫害时,各单位、各部门的防治行动迅速有序,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病虫害对云杉的危害[4]。

4.2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

针对甘肃省云杉病虫害,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是关键。1)因地制宜地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人工饲养和释放天敌生物,使用生物农药等,发挥生物防治安全环保、持久高效的优势。2)物理防治技术也不可忽视,如设置诱捕器、阻隔设施等,对特定病虫害有良好防治效果。2)化学防治仍是云杉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但必须科学合理利用,精准选择适合的药剂种类和浓度,把控好施药时机和用量,避免过量用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同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存在差异,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应具有针对性。例如,防治云杉丹巴腮扁叶蜂可使用1.2%苦参碱烟剂在林中熏蒸,具体方法是在微风、无风的清晨或傍晚,在上风口或地形有利的地点,选择5~10处燃烟点施放烟剂,从而有效防治云杉丹巴腮扁叶蜂。

4.3 科学调控林分结构

1)云杉纯林容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生树种,与云杉混交种植,营造混交林分,优化树种组成和空间结构。混交林分内部应合理分布不同龄组、不同径级的林木个体,形成立体、多层次的空间结构。2)科学调控林分密度是加强云杉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过密林分内部空间狭小,通风透光条件差,极易诱发病虫害[5]。适当疏伐可使林木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改善其生理生态状况,提高其抗逆性,有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但疏伐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暴露林分内部微环境,为病虫害发生创造有利条件。3)加强对云杉疏林、残次林等的管护和补植复壮,逐步恢复和培育天然的复层林分结构,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蔓延和危害。对于严重受损林分,可采取人工复壮措施,及时补植不同树种,促进林分的恢复重建。

4.4 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

为加强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急需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1)明确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在云杉病虫害防治中的职责分工,压实林业部门的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将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调动基层防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还应加大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病虫害防治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建立与林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2)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向社会征集等方式,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支熟悉云杉生长特性、掌握先进防治技术的专业防治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防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操能力。3)与气象、环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形成县市联防、部门联控、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云杉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害的不利影响,促进甘肃省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5 结语

云杉在甘肃省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频发,制约了云杉产业发展和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分析发现甘肃省云杉病虫害防治存在病虫害监测预警手段落后、防治技术水平较低、林分结构单一、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此,通过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科学调控林分结构、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等对策,将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云杉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常玉庆.甘肃天祝地区云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2):141-143.

[2] 师菊梅.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杉常见病虫害防治探讨[J].新农业,2023(16):45-46.

[3] 马冬梅.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家参谋,2022(23):176-178.

[4] 王志麟.青海云杉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河北农机,2021(3):31-32.

[5] 孙志强.云杉病虫害的防治探究[J].现代园艺,2020(2):66-67.

(责任编辑:刘宁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