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是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良种,有突出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通过引进邻近地区江苏等地中山杉良株在鲁南地区连续多年观察物候期,开展异地栽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季解冻后,移栽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2月20日前后是鲁南地区最适宜时间。在生根粉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沙壤地成活率(95.67%)高于粘壤地和棕壤地成活率(92.67%和87.00%);沙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45 μg/kg,粘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75 μg/kg。
关键词: "中山杉; "引种; "移栽; "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 S 792.99 " " " "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 " " "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4)04 - 0033 - 03
Study on Introduc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of 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in Southern Shandong Region
Yuan tao XING Yaping MENG Fansong LI Luwen*
( Linyi Protection Center of Forest and wetlands, "Shandong Linyi 276037)
Abstract 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is an excellent interspecific hybrid species of the genus Taxodium, which has high outstanding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aesthetic value. By introducing high-quality Chinese fir plants from neighboring regions such as Jiangsu to observe phenological periods for many consecutive year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Shandong,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on off-site plant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awing in spring, the earlier the transplanting time, the higher the survival rate. The most suitable time for the southern region of Shandong is around February 20th;.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rooting powder, the survival rate of sandy soil (95.67%)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lay soil (92.67% and 87.00%);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rooting powder in sandy soil is 45ug/kg, 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rooting powder in clay soil is 75ug/kg.
Key words 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 introduction; transplantation; survival rate
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是原产北美的落羽杉属种间杂交良种,主要指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无性系的统称[ 1 ]。因其生长快、适应性广、材优、观赏价值高等特点,广泛运用于我国40°N以南,特别是长江以南的生态环境建设、湿地生态修复和沿海防护林建设[ 2 ],应用前景广阔。
鲁南地区现有湿地总面积约48.6万hm2,占区划面积的12.8%,湿地保护、建设举足轻重,而植被现状是高大乔木种类单一、观赏价值低,以杨柳科树种为主,致使鲁南地区湿地绿化水平与江南地区差距明显。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正实施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在鲁南地区引种、培育国家级林木良种中山杉,对丰富区内乔木种质资源,优化湿地绿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鲁南即山东省南部,包括临沂、济宁、枣庄等地区,全年降水量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0~920 mm,年降雨量87~92天,气温≥10 ℃期间降水为600~ " 720 mm,是省内降水最丰沛的地区。热量资源丰富,≥0 ℃积温达4 600~5 000 ℃,≥10 ℃积温4 200~ "4 400 ℃,≥10 ℃日数208~212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 400~2 500 h。无霜期24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3℃,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而潮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位于34°~36°N区间,中山杉在本区间呈落叶状态,是其适生区域的边缘地带。
2 材料与方法
2020年初,从江苏南京、盐城引进苗木良株1 500株进行栽植试验,总结中山杉移栽到本地的可行性。
2. 1 试验地概况
2. 1. 1 济宁市微山县二级坝公园
该试验地属于平原地类,土色黄褐,土层厚度80~100 cm,粘壤土,透气性差,pH6.5,有机质含量1.18%,碱解氮60.9 mg/kg,有效磷14.2 mg/kg,速效钾74.3 mg/kg。
2. 1. 2 临沂市兰山区茶山园中山杉种植基地
该试验地属于丘陵地类,棕壤土,土层厚度10~ " 80 cm,有轻微的石灰反应,呈弱碱性,pH7.5,有机质含量1.43%,碱解氮70.9 mg/kg,有效磷29.5 mg/kg,速效钾145.6 mg/kg。
2. 1. 3 枣庄市山亭区月亮湾湿地公园
该试验地属于湿地地类,河道沙壤,pH7.1,有机质含量0.82%,碱解氮21.3 mg/kg,有效磷23.0 mg/kg,速效钾39.0 mg/kg。
2. 2 试验方法
2. 2. 1 移栽时间
2020年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10月25日、11月20日分别对同一苗源中山杉进行栽植试验,检测成活率,采取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株,分析不同栽植时间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3 ]。
2. 2. 2 栽植地类
分别在平原、丘陵、湿地3种不同地类[ 4 ]对引种的中山杉进行栽植试验,采取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株,分析不同地类、不同土壤类型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2. 2. 3 根部处理
移栽时采用ABT3号生根粉进行浸根处理,采用不同浓度进行3个重复,每个重复用苗200株,分别调查成活率。
2.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统计计算,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采用LSD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差异显著,早春移栽成活率较高,春末至初秋不适宜栽植,秋末冬初封冻前是另一个可以移栽时间段,11月20日前后移栽的成活率为82.1%。经对比分析,早春时节解冻之后移栽,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2月20日前后移栽的成活率达95.8%。
3. 2 不同地类、不同浓度生根粉对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020年2月10日至2月20日,对引进的胸径6~8 cm中山杉良株进行异地栽植,移栽时采用ABT3号生根粉进行浸根2h,浸根时以清水为参照[ 5 ],分别采用15、30、45、60、75、90μg/kg几种方式,每种类型3个重复,每个重复用苗200株,分别调查成活率。
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表3)可知,C1E4与C2E6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C2E6、C1E5、C2E5、C3E6之间,C3E7、C2E7、C1E3、C3E4、C2E4之间,C2E3、C1E2、C3E3之间,C1E7与C1E1间、C2E2与C3E2间、C3E1与C2E1间差异不显著。
注:试验点名称为C,生根粉浓度为E,即枣庄山亭区月亮湾湿地公园为C1,济宁市微山县二级坝公园为C2,临沂市兰山区茶山园中山杉种植基地为C3;0 d为E1,15d为E2,30d为E3,45d为E4,60d为E5,75d为E6,90d为E7
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数据比较,使用生根粉对中山杉浸根处理,对提高成活率有促进作用,试验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统一管理下,采用ABT3号浓度45 μg/kg生根粉处理对提高移栽成活率作用明显,在湿地类沙壤土条件下能达到95.67%,反之,浓度过高过低作用不明显。试验分析表明,土壤环境直接影响中山杉移栽成活率,湿地类沙壤土最适合其生长,印证其耐水湿的生物学特性。
4 结 论
中山杉在鲁南地区间呈落叶状,翌年萌芽早,多年实践证明,栽植时间至关重要,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影响差异大。试验结果表明,早春时节解冻后进行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且越早越有保证,2月20日前后移栽的成活率达95.8%;秋季移栽尽可能选择在封冻前进行,11月20日移栽的成活率为82.1%,是一年中另一较好的时间段。
不同移栽地之间苗木成活率存在差异,在生根粉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沙壤地成活率(95.67%)高于粘壤地和棕壤地(92.67%和87.00%)。沙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45 μg/kg,粘壤地最佳生根粉浓度为75 μg/kg,反之,生根粉浓度过高或过低苗木成活率都会相应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琳. "温州市海涂围垦盐碱地土壤盐分动态变化与绿化关键技术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论文), 2013.
[2] 陆发利, "郝亮, "王学东, "等. "岸堤水库汇水区林业生态修复工程设计[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5): 106 - 108, 114.
[3] 刘英吉. "文冠果引种及繁殖栽培技术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7.
[4] 王立芹, "曹振玉, "何长治, "等. "银杏BBX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及表达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2(11):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