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金融创新助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摘 要: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自贸港发展的现状和机遇,阐述了金融创新在助力自贸港高质量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自贸港;经济园区;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3;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b)--03

1 引言

在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道路上,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自贸港建设存在应充分把握国内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吸收国际自贸港口的优秀发展经验,建设独具特色的中国自贸港口,同时也应认识到自贸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基础不牢固、产业融合不够深、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挑战。本文以经济园区为自贸港发展载体,借助金融力量助力自贸港发展,夯实自贸港产业基础,助力实现自贸港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国内自贸港园区面临的机遇

2.1 国内产业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在当前国内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背景下,特别将自贸港作为集旅游、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关键的发展契机。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刻不容缓,特别是将一、二产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效率和推动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不断学习国外优秀经验,通过产业升级优化和结构调整,企业将以自贸港为核心,不断向国际扩展,发展需求不断增大。现代服务业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四大粮商的全球运营模式以及将区域总部设立在自贸港的战略选择,展现了当代服务业的智慧和影响力。这种现象影响着产业发展的走向,同时也激发了服务业创新的潜力和思辨性的广度,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新的思维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贡献将愈发凸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2.2 国内企业对接国际化的机遇

国内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化接轨程度不断增加,企业对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国内企业的海外货源占企业采购货源的很大一部分,凸显了企业对国际化运营的迫切要求。然而,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企业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往往伴随诸多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在这一背景下,自贸港作为一个理想平台,不但满足了企业对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安全性保障,还提供了国际化贸易的有效平台,成为企业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基地。自贸港作为国际贸易与合作的重点地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和便利的条件,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为推动我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3 国内自贸港发展现状

3.1 园区经济成为自贸港主要经济支撑

第一,园区经济对自贸港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占比较大。自贸港下的关键园区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尽管园区稳步发展,但存在内部资源缺乏共享、企业间互动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园区运营整体专业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企业间知识互动不充分,发展共融不全面,企业之间的互相激发创新仍然薄弱。第二,各自贸港园区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呈现出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发展轨迹。例如,在海南自贸港园区,洋浦经济开发区聚焦绿色石化和港运物流;澄迈生态软件园专注建设国家区块链试验区,聚焦数字金融、数字健康。然而,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同园区的发展程度和速度存在差异,园区之间优势产业的协同作用无法充分展现。第三,园区规划建设紧跟自贸港发展方向。园区规划建设强调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旨在推动国内企业产业升级优化和结构调整。然而,部分园区的产业基础薄弱且资源结构调配效率低,企业无法更好地向外辐射,缺乏产业领头作用,产业融合和未来规划能力较差,难以推动园区发展走向更加可持续与繁荣的道路。

3.2 园区金融发展迅速,但改进空间仍较大

第一,自贸港内园区信贷规模迅速扩张,但直接融资仍属薄弱环节,特别是园区贷款迅速增长,却暴露出自贸港金融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金融服务业在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方面存在一定挑战。金融融资相关制度建设不全面,难以推动自贸港园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无法进一步促进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多样化。第二,自贸港内园区金融机构呈快速增长态势。以海南自贸港为例,尽管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但园区内部的金融生态情况缺乏多元化,整体金融服务能力水平仍然较低。在不同园区,对于特定的金融服务需求不一且需求迫切,但金融供应尚显不足。第三,自贸港园区的金融创新发展迅速。受惠于跨境投融资政策的有序推进,促使自贸港跨境金融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然而,尽管园区金融创新蓬勃发展,但部分运营主体实力相对薄弱,导致园区金融需求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金融领域,而缺乏对促进园区企业开展投融资金融工具的创新研究,阻碍园区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4 金融创新助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4.1 金融创新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力度不足

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金融创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尚需增强。由于自贸港当地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银企合作的部分仍未达到应有深度,在区域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及关键项目融资方面面临着挑战。尽管各大金融机构已经针对自贸港当地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资源投入和建设,但自贸港当地的城乡融合仍然发展缓慢,金融机构有必要增加投资力度。在这一过程中,政、银、企三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加强,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相比国际自贸港,我国自贸港起步较晚,面临着基础薄弱、开放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例如,海南自贸港尽管保持着较快的GDP增速,但在国内各省市中排名依旧没有明显提高,表现并未有所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城镇化率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这不仅制约了重要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影响了土地等资源的增值潜力。

4.2 金融助力自贸港发展手段有待创新

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金融机构面临着金融创新手段匮乏及金融业态不完整的挑战。在自贸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金融机构亟须拓展金融创新领域,深化金融服务改革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现有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多样化的金融支持手段、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性。其次,金融市场也存在金融业态缺失问题,显著削弱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性和覆盖面。目前的自贸港金融体系难以有效满足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自贸港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同时,自贸港缺乏实现跨机构开展综合金融业务的机构,进一步阻碍了金融创新对自贸港绿色高新产业发展的支持,从而影响了全面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金融机构缺乏足够创新的支持手段,自贸港发展面临挑战。

4.3 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发展需要加强

在当前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新兴的经济模式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然而,金融机构在迎接这些机遇时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各金融机构需要意识到并积极弥补其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特别是在机构设置和业务创新方面,亟须解决与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沟通的困境,这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效率和适应能力。其次,政策支持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的力度仍有待加强。政策的落地周期相对较长,金融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受制于政策滞后难以明确金融服务条例,烦琐复杂的法规落实的流程也需要改进,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融入自贸港事业的发展轨道。最后,当前地方立法在推进自贸港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地方立法面临诸多限制和挑战,如经验不足等,导致落地较为谨慎和漫长。为了尽快推动政策的实施,亟须简化程序并加快政策的执行进程。

4.4 金融机构风险监管水平有待提升

金融机构面临全面风险监管水平提升的压力,例如,海航破产事件凸显了风险管控漏洞,其债务率攀升至72%,揭示传统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并且难以处理极端危急情况,急需创新金融监管理念和手段,从而充分准备应对突发压力和危机,做好危机遇险预备方案,有效预防和处理突发金融风险。比如,海南地区受限购政策和企业破产影响,实体经济转型压力增大,地方财政紧绷,当前海南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金融机构贷款质量亟须提升,迫切要求金融机构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自贸港需进行监管制度创新,超越国内标准,实现更大的开放和深化改革。不过,自贸港制度创新不应仅依赖于中央支持,更需当地人才进行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本地监管机构应扮演多重角色,在执行政策、监管业务的同时积极设计制度与政策。为此,人才需具备中英文双语能力,单一中文管理难以符合国际自贸港标准。当前我国自贸港在满足国际化人才需求方面仍然不足。

5 金融创新助力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5.1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制度透明公开,树立政府信用和权威

在自贸港建设中,金融机构扮演着关键角色,需紧密配合国家发展自贸港战略,深化改革助推区域发展。首先,要以党中央的指引为基准,增强对自贸港项目的金融支持,特别关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针对性地发展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风险,让金融创新真正助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早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其次,建立政府信用制度至关重要。政府应确保信守承诺,建立信用公开制度,以防企业因政府失信而蒙受损失,损害地方形象。此项制度需要固定下来,确保政府承诺的连续性,避免因领导更替导致政策不连贯。最后,规范招商引资政策是另一重要举措。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应透明化、规范化,让所有投资者都能公平获得政策信息。

5.2 提升金融创新发展能力,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

自贸港的建设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转型升级,还要在支持创新发展方面展现更强的能力。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遵循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原则,创新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创新重点应放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通过提高对这些领域的金融供给水平并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同时,建立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将为自贸港掀起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数字资产交易中心的设立将为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各类数字化企业、智能设计企业和中小微软件企业可在此平台中开展交易活动,为自贸港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也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必须朝着数字化进程迈进,涉及从柜台业务到客户服务的全方位转型,这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机遇。自贸港应根据本地特色选择适宜的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尽快提升相关人才素质,助力数字化自贸港发展建设进程。

5.3 推动金融制度集成创新,推动金融监管治理现代化

金融机构和主管部门要深化顶层设计,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加快补齐短板,加强与产业园区合作以提高金融支持自贸港发展的力度。全面推动金融制度集成创新,打造多功能多样化自贸港账户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自贸港发展注入活力。自贸港金融监管治理需要迈向数字化和实时化。监管部门应实现跨境电商等领域的数字化监管,确保数据的真实和风险可控。同时,监管需兼顾政策执行和设计,自贸港有制定法规的权利,监管部门应积极参与政策设计,促进国际化政策体系的建立。财政绩效化考核与管理助力自贸港走向国际化,强调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建立税收减免、基金化等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绩效考核,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推动自贸港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5.4 探索自贸港定制化金融服务,大力发展绿色创新

在推动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态的构建和发展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金融监管机构需发挥引导金融供给作用,着重于推动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同时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比如供应链融资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重点关注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紧密结合当地重点园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金融监管机构应积极提供个性化绿色金融服务,在绿色金融信贷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提高对绿色金融的资源投入和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将高质量金融服务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逐步推进自贸港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下发展,展现更高的国际影响力。最后,应关注建立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统一绿色标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鼓励第三方机构发展绿色标准与信用评级,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论述金融创新支持自贸港绿色发展的机遇和现状,可以明确金融助力对自贸港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将推动自贸港向更高的国际化舞台前进,有助于确保自贸港当地各关键领域和产业的快速平衡发展,为当地经济稳步发展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自贸港高质量发展需要始终秉持深化改革与创新理念,同时紧密结合中央政策战略定位,以规范的金融支撑为基础,打造具有国际显著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

参考文献

曹清峰, 贾俊磊, 冯锦泽. 数字普惠金融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J].学习与实践,2024(5): 66-77.

蒋选, 彭俊超. 绿色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 中国商论,2023(20): 103-106.

王鹏玉. 金融制度创新助力安徽自贸区高质量发展[J].青海金融, 2023(2): 55-60.

王戈, 李欣爽, 丁召英. 金融支持助力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研究[J]. 黑龙江金融, 2023(5): 25-27.

谭异初.海南自贸港金融发展现状及金融风险防控[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4,31(1):100-108.

曾学文.自贸港园区金融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24(2):31-40.

陈炳才,董瑞华,胡宏海,等.海南自贸港金融发展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2022(2):78-85.

陈阳.碳金融创新助推自贸港绿色发展[J].中国金融,2021(10):51-53.

王方宏.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展望[J].中国金融,2020(12):55-57.

刘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金融开放路径探索[J].商讯,2020(13):10+1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