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基于ISM模型的宁波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全球航运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宁波舟山港作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物流枢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深入剖析宁波舟山港在激烈竞争中的竞争力影响因素,本文在广泛研究相关文献和进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精心选取了九个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宁波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ISM模型。通过ISM模型,旨在探寻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影响关系,进而将这些因素合理划分为表层、中层和基础三个层次的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为舟山港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提升其在全球港口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港口竞争力;ISM模型;宁波舟山港;港口建设;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1.5;U65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0(a)--05

随着国际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港口功能不断扩大,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港口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港口是综合物流供应链的枢纽节点和货物集散中心;第二,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为物流服务提供产品;第三,港口已成为物流的信息中心,并具有额外的分析和决策功能。在当前新时代的港口模式中,实现了装卸、装卸、仓储等最基本的传统服务,并通过结合金融、保险、信息等衍生增值服务,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受到港口功能的不断演变,世界范围内的各大主要港口都在提高港口服务能力及工作效率,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港口为提升竞争力,使其对于社会经济有更强的促进作用,需要先对于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各影响因素做出区分,按各因素港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进行不同的运用。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浙江省、宁波以及舟山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窗口。因此,本文选取宁波舟山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港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宁波舟山港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

1 文献综述

当前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对于港口竞争力进行分析。宫颖等(2022)运用熵权法对于邮轮港口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根据各港口特征及表现,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并总结各类别的发展优势[1]。彭钥(2022)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青岛、日照等山东主要港口,提出了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完善铁路集疏运系统,推动港区一体化建设的建议[2]。朱坚真等(2021)同样是利用因子分析对于我国各沿海港口城市的港口竞争力,进行层次分类,对于各类型层次的港口发展提出发展性建议[3]。耿会君(202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比较了京津冀港口的竞争力,提出了京津冀经济圈港口应保持协同发展,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4]。通过总结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对于港口的竞争力评价多是以多个港口的整体对比的视角展开,而缺少对于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层次讨论,因此本文以宁波舟山港为例,选择ISM法将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因素分层次进行研究。

2 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1 S1港口基础设施

(1)泊位数量:截至2023年,宁波舟山港共有350个泊位,并且泊位数量逐年递增,其中10万吨级以上32个,成为世界大港—宁波舟山港澎湃前行的核心力量,有力支撑保障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万吨级治位数量对于港口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万吨级治位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成为港口竞争力的有力体现。

(2)航线数量:港口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海运航线的开通与港口的发展息息相关,宁波舟山港现有的300条航线,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达120条。陆向方面,舟山港全力推进“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同时,宁波舟山港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国际中转运输,金东平台中欧班列已辐射复盖俄罗斯、法国、匈牙利以及中亚、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截至2023年4月底,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2000列。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这将进一步促进宁波舟山港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对于提升港口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5]。

2.2 S2港口安全保障

港口为水陆运输的枢纽,是货物的中转集散地,其作业环境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其安全问题受到了人、机、货船、环境等要素的影响。为保证港口安全,创造良好安全的港口作业环境,需要港口各个工作流程参与者的共同努力[1]。

2.3 S3投资程度

港口投资是促进港口城市服务业、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港口物流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宁波市统计年鉴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宁波市对于港口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内外资企业总投资量不断增加,这得益于宁波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也得益于宁波良好的营商环境。截至2022年,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新增注册企业8954家,比上年增长21.7%,2024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占全市新增注册企业比重达78.1%,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按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平稳增长,新增内资企业8909家,增长22.1%;新增外商投资企业45家。宁波舟山港较大的投资体量,也维持了自身的竞争优势[6]。

2.4 S4港口资源整合能力

港口资源一般包括四类,第一,有形实体资源:海岸线、水域资源、港口设施等;第二,参与主体资源:如货主企业、船舶承运人、货运代理企业等;第三,业务资源:融资、控货、人力资源管理、港航管理等业务;第四,信息资源:港口、码头、船船、货物、设备、人员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信息[7]。对各个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其内涵在于将现有的港口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将使现有的港口资源能被最大化利用,保障港口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港口的持续性发展[8]。

2.5 S5港口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是指一段时期内经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计量单位为“吨”或“标准箱(TEU)”。该指标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数量指标,港口吞吐量的流向构成、数量构成以及物理分类构成,直接映射出港口在全球及地区水上交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关键作用及其深远影响。同时,这些构成也成为评估国家、地区及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水平的重要量化参考指标。

2.6 S6港口协作程度

港口内的各项流程如装卸、运输、仓储等的协同效率也影响着港口整体运作效率。提高港口内各项工作的协同程度,使每一环节流畅衔接,避免冗杂中间流程的出现,也是降低港口运作出现失误现象的重要手段。

2.7 S7政策支持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相关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化港口运营,减少在运营中违法违规的事件,净化港口的运营环境,提升其专业化程度,是打造现代化港口的基础。同时,良好的政策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国内外投资商的投资,增强港口的经济实力,也是提高港口竞争力的外部保障[9]。

2.8 S8港口数字化程度

新时代,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数字化的现代港口,推进高效、高质、便捷、快速、智能、规范、智能的港口服务体系建设与推广进程。因此,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智慧城市”理念、“互联网+”规划、“一带一路”“强国建设”目标等的提出与实施,数字化港口建设迎来发展机遇,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愈发明显,而在全球大型国际化港口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今天,港口的数字化程度也更能代表港口对外的竞争力[10]。

2.9 S9港口经营理念

先进的港口经营理念,有助于更加协调港口中各方的参与者,有利于最大化港口的工作效率。

3 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

在明确影响舟山港港口竞争力的9项主要影响因素后,按照ISM模型的分析流程,逐步计算与处理,构建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ISM模型。

3.1 创建邻接矩阵

对于系统S={S1,S2,S3…,S10}中各驱动因素间的关系的研究讨论,建立邻接矩阵A[11](表1)。

3.2 计算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是以矩阵的方式描述有向图各点之间通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反映各节点间直接、间接关系。可达矩阵M是通过邻接矩阵A加单位矩阵I,经过布尔运算得到[12](表2)。

3.3 分解层次类别

对上述可达矩阵进行处理,将R(Si)定义为可达集,Q(Si)定义为先行集,A为两者交集。若R(Si)=A,则Si为最高级要素,之后在可达矩阵中划去,使用此方法层层剥离(表3),依次找到各个层级的元素[13](表4)。

3.4 构建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以上要素级别的划分, 画出解释结构模型图, 其层级关系如下(图1)。

4 舟山港港口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根据图1的ISM模型可知, 宁波舟山港竞争力影响因素系统具有4层次的多级递阶结构, 该ISM模型表明各因素之间的层级有向递阶关系。现根据系统要素的层次结构及逻辑作用关系,从表层、中层、深层3个层面对模型结构进行分析。

4.1 表层因素

表层因素包括港口S2安全保障、S5港口吞吐量2个因素,这些也是影响宁波舟山港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中,港口安全保障决定着港口中装卸货物的安全,这也是港口工作的基本目标,稳定的港口环境是保障舟山港吸引货物储存和运输服务的关键;港口吞吐量直接反映着港口的工作效率,较大的港口吞吐量也意味着港口能够承担的更多的货物装卸工作,同时代表了一个港口在区域范围内相较其他港口在货物装卸、港口运营体量等方面的优势。因此,重视港口安全保障及通过提升港口装卸效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港口吞吐量对于提高港口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4.2 中层因素

中层因素主要包含S1港口基础设施建设、S4港口资源整合能力、S6港口协助程度、S8港口数字化程度。港口数字化是进入新时代后衡量港口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较高的港口数字化能够促使港口在装卸、仓储、运输、人员管理等方面更加高效的进行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港口工作各流程的协助程度,随着港口协作程度的提升,通过应用数字化手段,舟山港各堆场、码头更易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这意味着可以更加灵活地调配和使用资源,如泊位、装卸设备、仓储设施等,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运输需求。依靠数字化程度的提升,利于港口了解港口当前各设施的工作运营状态,更精确地规划和设计基础设施,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实现设施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各部门协作程度及港内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在保障港口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吞吐量提升港口工作效率[14]。

4.3 深层次因素

基础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S3投资程度、S7政策支持、S9港口经营理念。这些因素都是港口竞争力的动力源,通过驱动中间因素带动表层因素的变化,最终影响港口的整体竞争力。首先,港口的投资程度直接关联到舟山港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较为充足的投资能为舟山港口带来先进的装卸、仓储设备设施,从而提升港口整体运营水平,然后激发技术的进步,推动港口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港口竞争力,使港口在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从而增强港口的竞争力[15];其次,相关管理政策是舟山港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为港口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实际利益,减轻港口运营的经济压力,政策对于港口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引导左右,有助于提升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扩大港口的辐射范围和市场影响力;最后,港口经营理念是指导港口运营和管理的核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港口管理理念有助于推动数字化进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来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及服务质量。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使得港口在资源的规划、配置、利用上能够做出良性决策,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港口各部门的协作程度。这种理念能够显著提升港口的资源管理能力,使港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总结了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各个层次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促进宁波舟山港发展,现根据ISM模型分析内容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强港口设施建设

需要重视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前舟山港的吞吐量现状,对当前集装箱码头的设备建设要继续投入支持并且定期维护,同时在港口建设时考虑港口的自然因素,针对象山岛、梅山岛等深水岸线进行开发建设,以此为基础构建更大的港口平台,提高港口对于周边城市的辐射范围,扩宽港口的业务范围,以此对于提高港口吞吐量,提升港口效率及竞争力有重大帮助。

5.2 争取政策支持

(1)推进宁波-舟山航运服务的一体化建设,实现两地航运服务的互补互助,以此提高两地航运服务的协同化服务程度,构建江海联运航运联盟,共同努力实现两地海港在引航管理、船舶监管、海关货物检查、海运海况统计等领域内的联动,同时应相互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国际航运贸易代码统一,促进国际中转货物在两地内的互通,这也有利于提升宁波舟山港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以此帮助自身提高竞争力。

(2)在提升宁波舟山港竞争力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港口税收及通关方面。首先,应努力争取国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政策,以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港口贸易的繁荣发展。其次,宁波舟山港应主动向海关总署申请创新监管模式的支持,包括简化通关手续和提高通关效率。通过更为开放的口岸监管制度,可以探索建立口岸通关容错机制,提高港口运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再次,宁波舟山港还应积极与财税部门沟通,争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申报功能在本地推广应用。这将有助于加快退税流程,提高资金回流速度,为港口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最后,宁波舟山港应向地方政府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具体而言,可争取对注册在本地的航运企业自有船员实施更为优惠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以鼓励船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船舶及设备进口,可争取减(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降低航运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对航运及辅助业的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可争取实行低税赋优惠政策,以支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3 促进港口数字化转型

港口管理方面要有系统性、前瞻性的眼光,综合国内外港口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经验,构建数字化港口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保证港口发展数字化与港口管理体系数字化的结合。其次数字化港口的减少需要港口管理的决策人员关注行业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港口需求变化的特点,组织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针对智慧港口建设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突出问题,集全行业优势引领港口行业创新和改革。

同时需要明确港口的发展目标,开展多方协同,促进政府、港口、航运企业等各方的合作共赢,综合港口自身优势,对于各式需求开展特色化服务,实现资源整合及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经济合理与科学发展的统一。

参考文献

宫颖, 吕赞.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竞争力评价[J]. 科技和产业, 2022,22(10):296-300.

彭钥. 山东省主要港口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22(24):69-71.

朱坚真, 杨蕊, 崔曦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沿海城市港口竞争力评价[J]. 科技和产业, 2021,21(8):163-169.

耿会君.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京津冀港口竞争力评价[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1,43(1):10-12.

董子健, 沈连芳. 港口基础设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21):86-87.

刘晓芸. 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宁波市为例[J]. 商场现代化, 2016(9):148-149.

王任祥. 我国港口一体化中的资源整合策略: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J]. 经济地理, 2008(5):872-875.

王杰, 张兴. 我国港口资源整合对航运业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运, 2020(10):15-17.

盛晓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持续港口战略要素评价: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9,32(5):21-27.

刘健, 吴晓磊, 张志霞, 等. “十四五”时期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思路[J]. 水运工程, 2022(S1):42-46.

王红春, 陈雅文. 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23,37(2):13-18.

王祥贺, 邱红, 李蒙. 基于ISM和MICMAC模型的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风险评价[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37(2):72-80.

马岷成, 高莹, 李强年. 基于ISM-MICMAC和AHP的甘肃省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23,21 (3):85-91.

刘培德,潘倩,朱宝颖,等.沿海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 基于云模型和博弈权重的MABAC方法[J].运筹与管理,2023,32(3):50-55.

鲁渤,邢戬,王干,等.港口竞争力与腹地经济协同机制面板数据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39(4):1079-109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