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从母亲的产道呱呱坠地时,肉体离开了温暖的羊水和狭窄的产道,扼住全身的窒息瞬间被清新的空气代替,这是所有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段共有的经历,有的人毕生都在追求着重新体验到这种感觉,而有的人却天生带有对黑暗、束缚、和窒息的天然恐惧。

而这样的两批人,也就在人生道路上发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一类是热衷于在黑暗山洞里摸上爬下的探险家,而另一类,则是喜欢在屏幕前看着他们作死的幽闭恐惧症患者。

(当洞潜爱好者看到洞时)

当然,以上其实都是我胡诌的,不管是热爱探索未知区域还是讨厌封闭空间的人,性格的成因肯定不会那么肤浅。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人、包括我,都十分乐意在吃饭的时候点开一部“探洞事故”视频来当自己下饭的电子榨菜。

(不敢去,但很敢看)

“神秘园SMY”,这是B站上一位专职制作各类探险事故讲解视频的UP主,在他的视频选题中,是大量试图挑战各类自然威力的高质量人类,他们有的试图攀登最高峰、有的尝试穿越原始丛林、还有的亲自践行在电视上学到的荒野求生知识。当然,其中的80%都为自己的轻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在其中播放量瑶瑶领先的系列,是洞穴探险,以及相比洞穴探险更加刺激的“洞穴潜水”。

(播放量前列的均是探洞视频)

普通的洞穴探险想必大家已经评鉴的够多了,相比那些能够安然返回亦或是获得救援的事件,人们自然更加乐于欣赏那些因为种种作死行为而让自己丧命的“倒霉蛋”,以此来满足一下自己那同样喜欢追求刺激、猎奇的“腹黑”心理。

其而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坚果油灰洞”事件。

在2009年,一名26岁的探洞爱好者约翰和弟弟挑战这洞穴。在这段洞穴中存在着一段宽度不足1米名为“产道”的及其狭窄路段,探险者需要匍匐在地上,一点点挪动穿过长距离的岩洞,最终才能到达宽敞的“子宫”。

而约翰在一处转弯中误入了另一条狭窄的岔路,被脚上头下的死死卡在岩石的缝隙中,在经历27小时紧急救援后,约翰永远的埋葬在了这个暗无天日的山洞里。

但对于热爱探险的人来说,这些事故并不能让他们停住深入的脚步,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普通的洞穴探险并不能满足他们追求刺激的心了。

于是他们选择的,是探索那些被深埋在水底的洞穴。

在这些洞穴里,不仅有着和普通洞穴一样狭窄的通道,探险者还必须身着一身繁重的潜水设备。被水淹没的洞穴里能见度比普通洞穴更差,不慎搅乱翻涌起的淤泥更是会让视野瞬间丢失,而探险者只能靠着一条前人留下的引导绳摸索前进。

而在高压的水底环境中,氮气在神经组织中的溶解量增加,潜水员有可能会产生及其危险的“氮醉”反应,让人如同醉酒般产生愉悦感、渐渐丧失行动力,甚至产生幻觉。而在狭窄的水底山洞中出现这一现象,基本就是对潜水员宣判死刑。

(第一视角体验)

但即使这样,也禁不住各个“神人”前赴后继的用各种理由前往探险,可能是刷手机刷到了临时起意,也可能是派对喝多了一点酒,甚至还有可能是因为要去追一条藏在水底的巨型鲶鱼。

(最有节目效果的一集)

在热爱观看这一类视频的观众口中,这一系列作死行为统称为“叠buff”,并依据多年观看经验总结出以下种种行为:

喝了点酒,临时起意,没有经验,看看而已。

呼朋唤友,聚会隐蔽,趁着夜色,绕过封闭。

看完洞口,心生一计,裸装下潜,探索奥秘。

专业人士,劝告回避,来都来了,怎能放弃?

无洞潜证,没啥问题,缺乏经验?不必在意。

初入洞穴,啧啧称奇,水下世界,实乃瑰丽。

怪石嶙峋,重峦叠壁,忙着拍照,时间忘记。

外行教练,早已远去,素质队友,心生畏惧。

队友返回,销声匿迹,仍然前进,探索开辟。

深度增加,卡在缝隙,难以挣脱,错看压力。

扬起淤泥,措手不及,顿觉模糊,视野半米。

引绳脱手,潜伴分离,黯淡无光,捆上自己。

忽视三分,大口呼吸,忘带备用,氧瓶没气。

氮醉碳血,撤调节器,负重难卸,慢慢沉底。

等待一夜,宾馆小憩,隔日报警,警方诧异。

洞穴位置,实属偏僻,距离市区,数百十里。

救援业余,周末休息,赶到水边,要一星期。

前仆后继,打捞遗体,电脑录像,死亡演绎。

命名洞穴,警示树立,糊上水泥,永久关闭。

群众不满,集体抗议,重新开放,休想再拒。

数月以后,无人在意,更有来者,又创佳绩。

(我负责看事故讲解视频!)

总之只要是在神秘园这里看过足够数量视频的人,基本就不会产生什么自己亲自去试一下的想法了。

但有些群体不一样,比如《我的世界》玩家。

诶!你先别着急骂这些人傻,他们也还没蠢到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当你点进这个视频的时候,你就发现,其实他们说的尝试,是在《我的世界》中让史蒂夫替自己去洞潜。

虽然点进去的时候会有种“皇上,他在耍你哎!”的感觉,但这种有点欢乐的整活总好过真的有人去现实山洞里自杀是吧。

不过虽然只是大家在整活玩梗,但制作这样一个视频也有不少讲究就是了,比如在洞穴的选择上,就分成了“自建派”和“天然派”。

在上文那个视频中,其探索的洞穴就是up主自己一点点搭建的,甚至还在施工过程中死了好几次。所以为什么不用“创造模式”呢?我很费解啊。

而另一类作者,则推崇更加自然的“天然洞穴”,通过探索在MC种子中自动生成的洞穴,来安排制作、复刻各种作死情节。

比如他们会带上MC中可以制作出来的“氧气瓶”,但在下潜后发现最后一瓶氧气瓶其实没充上气。

或者在返回的途中迷失了方向,误入了另一条岔路,结果只是一个水底的气穴,并发现了“前辈”的尸骸。

甚至还复刻最有节目效果的那集,在追击“发光墨鱼”是逐渐深入,导致氧气消耗殆尽,产生“氮醉”反应在水底迷失。

总之在不危害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利用《我的世界》这一自由度极高的游戏来进行“洞潜”体验确实是最高效且最安全的方式了。不管是氧气的限制设定,还是水下阴暗的环境,甚至还自带沉浸感BGM,这些设定都能让你在游戏体验到足够接近现实的探索乐趣。

(氧气够用,出发吧)

但现在对于这些“MC洞潜”的创作者来说,最棘手的事情或许是:自己辛苦创作的视频没有人观看。

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爆火之后,“MC洞潜”的视频就逐渐在B站上失去了流量,曾经因为一个复刻视频就获得不少播放量的UP主,在后续推出的视频中也很难再度实现过万的播放。

(差距还是很大的)

或许是因为剧情编排不够有趣,或许是因为视频质量并不算高,也或许是因为这本就是一个热度快速消退的“快速梗”,但总之还是有一部分玩家在坚持制作这些视频。

只是对他们来说,是否还能坚持创作下去,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现实还是很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