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可梦公司打击NFT“宝可梦世界”项目 法院命令停止相关侵权行为

宝可梦公司与涉嫌侵权的NFT项目

宝可梦公司积极维护知识产权,打击NFT侵犯行为

宝可梦公司(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简称TPCi)一直致力于保护其知识产权,严肃打击未经授权使用宝可梦IP的行为。几个月前,公司已对六家中国企业提起诉讼,指控他们未经许可开发和推广类似宝可梦的作品。而近日,宝可梦公司再次采取法律行动,目标转向了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的NFT项目——“宝可梦世界”(PokéWorld)。

澳大利亚网站Vooks发现,宝可梦公司在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交的文件中,针对一家名为“宝可梦有限公司”(Pokémon Pty Ltd)的公司采取了法律行动。这家公司声称开发一款名为“PokéWorld”的手机游戏,试图利用宝可梦知识产权获利,但事实证明其行为严重侵权,涉嫌欺诈消费者和侵犯知识产权。

“宝可梦有限公司”及其NFT欺诈行为分析

公司背景及项目细节

据悉,宝可梦有限公司似乎注册于墨尔本,由个体创业者刘晓燕(Xiaoyan Liu)运营。这家公司以“Kotiota Studios”为营业名,实际上由一人操控。据法院文件显示,该公司创建了一个名为“PokéWorld”的手机游戏网站,游戏中玩家可以与小火龙(Charmander)、皮卡丘(Pikachu)等宝可梦战斗,以赚取与以太坊(Ethereum)挂钩的虚拟货币“$POKESHARD”。

令人震惊的是,该游戏所有游戏内虚拟商品均以NFT形式铸造,意在允许玩家自由交易,然而这些NFT最终都可归零,毫无价值。这一系列行为明显意图利用宝可梦品牌,牟取不当利益。

虚假宣传与侵权行为曝光

Vooks报道,该公司甚至在发布会和游戏网站上,公然宣称与宝可梦公司合作,推出NFT系列产品。例如,在NFTCalendar上,该项目宣称是“由宝可梦公司和Kotiota合作,带来2000年代怀旧元素的P2E NFT系列”。其官网更是直接使用大量宝可梦形象,制作了动画视频,展示那些光亮炫目的3D怪兽攻击场景,试图用虚假内容误导消费者。

尽管宝可梦的官方Twitter账号已被暂停,但其官网仍在运营。这种高调的任性不仅违法,也严重侵害了宝可梦的版权和形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侵权者似乎一点也不避讳,完全用宝可梦的知名角色来包装其NFT项目,毫不遮掩其企图窃取品牌价值的阴谋。

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根据法院文件,宝可梦公司于今年11月正式掌握该项目线索,并委托网络犯罪调查团队进行调查。随后,宝可梦公司试图向刘晓燕及相关公司送达法律文件,但未获回应。法院最终裁定,要求涉事公司立即停止声称拥有宝可梦相关开发权利、禁止使用宝可梦品牌元素,尤其是不得继续宣称其NFT项目与宝可梦公司有任何关联。

法院强调,Kotiota及相关公司未作出回应,且在没有任何回应的情况下裁决,显示其行为明显侵权。法院还表示,会进一步调查赔偿金额,但从判决内容可看出,宝可梦公司胜诉已成定局。

关于“宝可梦世界”的其他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存在多个名为“宝可梦世界”的NFT项目,值得警惕。这些项目彼此不同,有的已撤下官网、Twitter账号也未更新。而另外一个受欢迎的“PokéWorld”模组,作为RimWorld游戏的扩展插件,也使用了相同的名称,这让相关案件变得更复杂、令人困惑。

结语

宝可梦公司此次严厉打击NFT侵权行为,彰显其维护品牌正当权益的决心。此次法院裁决不仅保护了宝可梦知识产权,也为数字资产和元宇宙中的版权保护树立了法律警示。未来,企业和玩家应共同抵制未经授权的IP使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常见问答(FAQ)

Q: 这些NFT项目是否合法?

A: 根据法院裁决和相关法律,这些未经授权的NFT项目侵害了宝可梦的版权,属于非法侵权行为,相关公司将面临法律责任和处罚。

Q: 未来宝可梦公司会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其IP?

A: 除了法律维权外,宝可梦公司可能会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有效打击侵权行为,并通过官方渠道公开维护声明,提醒公众辨别正品和官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