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是保障农粮供应链稳定、缓解耕地资源矛盾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玉米带与大豆带的协同效应,可实现玉米不减产且增收一季大豆,对提高粮油作物综合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贵州省贞丰县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以当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情况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种植户缺乏积极性、生产机械化条件差、良种良法不配套、病虫草害防治困难及技术指导服务不完善等,并提出充分调动种植户积极性、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优化良种选育与技术模式配套、完善病虫草害防控体系及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推广;贵州省贞丰县
中图分类号:S565.1;S5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28
贞丰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贞丰县总面积1 511 km2,地形多样,以中低山地貌为主;气候条件适宜,年均气温16 ℃,无霜期长达335 d,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220 mm。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气候条件,贞丰县农业基础较好,2023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3万hm2,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奠定了基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节约用地、提高效益的创新种植模式,可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增收一季大豆,实现“一田双收”。对于贞丰县而言,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缓解当地的粮油供需矛盾,还能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保障农粮供应链稳定、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推广现状
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贞丰县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24年,贞丰县公布完善的技术措施,包括优选黔豆系列、安豆系列等高产耐阴抗倒伏的大豆品种,选用正大系列、金玉系列等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采用“2+3”“2+4”行比模式精细配置等。同时,贞丰县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永丰街道等重点区域建立示范基地,规划完成0.13万hm2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打造31个县乡示范点,面积900 hm2,带动全县应用该技术。各乡镇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助力大豆玉米稳产增收。整体来看,贞丰县已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2 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植户缺乏积极性
当前贞丰县的种植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高,成为推广过程中的一大挑战。部分种植户生产理念保守,习惯于传统的大豆、玉米单作模式,对新技术新模式心存顾虑,对预期收益缺乏信心[1]。同时,一些种植户对带状复合种植的操作要领不熟悉,担心田间管理复杂、劳动力投入增加,影响其应用复合种植技术的积极性。此外,个别种植大户为规避管理风险,在缺乏示范引领的情况下,对该技术持观望态度,不愿率先尝试,无法发挥带动作用。种植户认识不足,加之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制约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贞丰县的全面推广。部分地区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存在设施装备简陋、灌溉保障不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应用新技术的热情。
2.2 生产机械化条件差
贞丰县地处云贵高原向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耕地分散零碎,给机械化作业带来诸多阻力。贞丰县大部分耕地被道路、山体等分割,导致耕地面积狭小且所在地形复杂,呈现“陡、碎、薄”的特点,农机具进出和作业难度较大,难以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全县耕地以梯田为主,地头平整度差,很多地方无法机耕机收,只能依赖人力作业。尤其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和大豆的行距有一定要求,机具难以充分适应。同时,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制约着贞丰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内部道路狭窄、路面不平整,很多地方农机具无法进出,即使拥有先进机械,也无法充分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2.3 良种良法不配套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贞丰县在良种选育与技术模式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地区对合理选择优良品种的重视不足,对推广技术的具体要求理解不到位,良种良法未能很好地配套衔接,影响了最终产量水平。从品种选择来看,各地区在选择大豆和玉米品种时存在一定盲目性[2]。部分地区为追求高产,选择生长势强、株高较高的大棒型玉米,导致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行间遮阴严重,大豆出苗及生长受阻;部分地区为增强植株抗性,选择具备一定耐阴特性但缺乏产量潜力的落后大豆品种,限制了产量增长空间。从技术模式应用来看,个别地区操作规范性不强,田间配置随意性较大。例如,行距选择不当,玉米种植超过标准行距,导致大豆遮阴严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作物生长发育受限,产量无法达到最优水平。此外,部分地区缺乏科学严谨的区域试验,对模式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推广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2.4 病虫草害防治困难
由于带状种植模式下作物密度较高,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蔓延扩散,造成严重损失。从病害来看,贞丰县气候湿热,雨量充沛,为真菌病害的滋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大豆疫病、锈病、炭疽病等病害在该县屡禁不绝,大面积植株受到感染,严重影响产量;玉米也易遭到穗腐病、叶锈病等多种病害侵袭。从虫害来看,地处低海拔地区的贞丰县昆虫活跃期较长,虫口负担较重。蚜虫、豆天蛾等害虫高发频繁,尤其是对于营养相对不足的大豆造成的伤害更大。除了病虫害防治困难,杂草防除也是一大难题。由于带状种植模式下作物较为密集,机械除草难以开展,靠人工除草则需要付出较多的劳动力,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易导致除草不彻底,进而影响光照和通风、增加病虫害风险。
2.5 技术指导服务不完善
由于贞丰县管辖的村镇位置较为分散,且技术指导人员数量有限,很难为种植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技术服务。一些农技人员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操作要领掌握不熟练,无法准确解答种植户的疑惑,难以切实发挥指导作用。一些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种植大户和示范基地的技术应用情况,对个体种植户疏于管理,服务存在断层和盲区。更有一些农技人员责任心不强,被动应付了事,缺乏主动跟踪服务的意识。技术指导跟进力度的不足,直接影响了种植户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导致其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操作不熟练,管理难以做到位,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
3 应对策略
3.1 充分调动种植户积极性
提高种植户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是推广工作的关键环节。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持续开展技术帮扶和科技示范工作,让种植户充分了解该技术模式的优越性和收益前景。邀请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种植户现身说法,讲解亲身经历,分享收益体会,增强其他种植户的信心。2)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规模化示范基地[3]。示范基地可定期举办田间现场会、观摩教学活动等,让更多种植户体验种植全过程,直观感受技术优势,从而主动加入推广应用行列。3)针对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田间道路、灌溉设施等硬件条件,为新技术的推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合理制定扶持政策,给予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种植户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提振其积极性。
3.2 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针对贞丰县地形地貌复杂、田块分散、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应从整治田间道路、规范农田布局、建设中央园区等方面着手,为农机具高效作业创造有利条件。1)实施田间道路整治工程,系统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对狭窄道路进行拓宽平整,确保农机具能够通行无阻;对山体陡坡做好防护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对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采取砌墙或砾石压实等措施加以改造,增强其承重能力。道路畅通后,农机可以快速高效流转作业,显著降低运输和作业成本。2)对农田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将分散的小田块连接成面积更大、形状更加规整的大田块,为农机作业创造更大的场地空间[4]。针对一些无法拓宽或改造的狭小田块,可考虑改作他用或适当舍弃,集中力量打造高质量农田。对于有一定连片耕地资源的重点种植区域,可以考虑新建中央园区,集中配置灌溉、排水、通路等各项设施,打造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
3.3 优化良种选育与技术模式配套
深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在良种选育与技术模式方面做好配套衔接。贞丰县要加强对种植户的品种选择指导,引导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抗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大豆玉米品种组合。同时,制订完善技术操作规范,科学确定合理的行比模式,保证大豆的生长空间,避免过度遮阴;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环境,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科研人员和农技人员应在不同生态区域开展种植试验,为各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复合种植模式及参数,提高技术推广的精准性;并且建立一批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3.4 完善病虫草害防控体系
贞丰县应加强病虫草害防控,完善相应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对当地常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开展系统调查,建立专业化的病虫草害测报网络,精准掌握发生情况[5]。同时,重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因地制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新型农药,与农艺防治相结合,形成全程全面防控的综合治理模式。对于发生较为严重的病虫害,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研发专用药剂和抗病新品系。在田间防控环节,加强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服务,注重在关键时期及时开展地毯式检查和喷施治理,确保防控质量,杜绝病虫害扩散蔓延。同时,注重与种植户的联防联控,开展群防群治,发挥种植户的主体作用。
3.5 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
贞丰县要从源头抓起,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术服务队伍。1)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行业先进人士开设专业课程,帮助贞丰县的农技人员熟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各环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实操训练,让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习锻炼,熟练掌握病虫草害识别、田间管理、收获后处理等一系列技术要领。2)完善农技人员培养机制,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高端人才加入,不断补充技术服务队伍的新鲜血液。对现有人员也要定期进行考核淘汰,保持合理的人员流动,避免队伍老化、能力水平落后于实践发展需求。3)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制订周密的服务工作方案。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提供包户包镇常驻服务,对一般区域进行定期巡回指导,实现全覆盖。注重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及时解决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种植户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
4 结语
贞丰县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于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贞丰县应营造良好的技术推广环境,充分调动种植户积极性;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优化良种选育,做好技术模式配套衔接;完善病虫草害防控体系,降低病虫草害风险;加大技术培训指导力度,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只有从生产环节的方方面面着手,系统谋划、狠抓落实,才能确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贞丰县真正落地生根、行稳致远,充分发挥其提高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金排.太和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种技术模式大豆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化农业,2024(8):8-11.
[2] 邢广余.大豆玉米带状机械化复合种植技术体系的推广及效益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5):72-74.
[3] 万远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24,42(14):76-78.
[4] 潘翠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试验及推广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12):84-87.
[5] 陈圆菊,吴怡玲.黔南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及建议[J].种子科技,2024,42(11):79-81.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赵治达(1995—),本科,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种植。E-mail:19331362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