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对策

摘 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主体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集群化水平有待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水平人才相对匮乏及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水平,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从均衡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升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及强化协同合作5个方面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山东省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2]。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3-5]。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 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概况

近年来,聊城市把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聊城市已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桥梁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单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格局。这些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共同推动聊城市农业产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聊城市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培育和发展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的关键力量。当前,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众多,其经营范围涉及粮油、蔬菜、畜禽、水产、林果等多个优势特色产业。这些企业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而且部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例如,山东嘉华油脂有限公司作为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业务涵盖小麦深加工、大豆综合深加工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聊城市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聊城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其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例如,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从2007年的92家增加至2011年的791家,增幅显著;2022年,聊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已达17 566家。这一数字的增长充分说明了聊城市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的积极成效。

近年来,聊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聊城市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聊城市家庭农场数量已超4 600家。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聊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并逐步发展成熟,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小农户提供了专业化、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这些服务组织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而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 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不同主体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

聊城市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一些规模较大、资源丰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支持、市场进入和资金获取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能够率先实现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相比之下,部分小规模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面临土地、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瓶颈,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2.2 产业集群化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聊城市一些优势产业,如瓜菜菌、家禽加工等,虽然在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在集群化发展中仍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此外,聊城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中心城区和重点县域的产业集群建设相对成熟,而一些偏远地区的产业集群建设则相对滞后。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聊城市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集中于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和市场对接等基础服务领域,高端服务、精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明显不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管理和绿色化生产等方面,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此外,小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因土地面积有限、生产规模较小而难以获得社会化服务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存在“服务鸿沟”。

2.4 高水平人才相对匮乏

当前,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各类经营主体普遍面临高水平人才匮乏的瓶颈。这不仅制约了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和家庭农场的现代化发展。例如,龙头企业缺乏高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具备合作社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现代技能的人才,家庭农场缺乏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善于精细化管理的人才。造成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业行业社会认知度和职业吸引力较低、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等。

2.5 合作机制不健全

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已成为制约其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瓶颈。虽然当前聊城市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各司其职,但彼此间的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具体表现如下。1)信息交流不畅,各主体间难以实现资源、技术、市场等信息的及时共享,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2)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影响合作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3)风险共担机制不完善,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各主体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4)部分龙头企业在合作中过于强势,挤压其他主体的生存空间,导致合作关系失衡,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开放的合作环境。

3 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路径

3.1 均衡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1)加大对小规模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和品牌培育;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引导其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积极引导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转型,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方式,将其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2 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升级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具体而言,应依托现有的瓜菜菌、家禽加工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2)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协作配套,构建紧密的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3)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加大对偏远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力度,改善当地的发展条件;通过组织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当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激发内生动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3.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完善聊城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采取多元化服务供给与精准化服务对接的策略。1)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例如,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的农业服务公司,鼓励其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支持。2)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同时,应针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如出台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便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龙头企业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农业生产流程、懂得市场经营的适用型人才。2)聊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从业人员发展多种经营,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增加收入来源;通过宣传教育、媒体引导等方式,让全社会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业从业者的贡献,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从而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3)加强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作用,也要重视对现有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开展定制化的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3.5 强化协同合作

为解决合作机制不健全难题,聊城市亟待构建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为特征的协同合作体系。1)政府应着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促进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2)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合同约束、股权合作、收益分成等多种方式,确保各主体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3)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农业保险、风险准备金等手段,增强各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合作的稳定性。4)规范龙头企业的市场行为,防止其利用优势地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措并举,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格局,共同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主体间发展不均衡、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高水平人才相对匮乏、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聊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对此,聊城市可采取均衡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升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协同合作等措施,有效解决当前聊城市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禤培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广东农村基层治理创新[J].法制与社会,2019(18):170-171.

[2] 夏元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与政策建议[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4,34(2):44-49.

[3] 吴爽,李静,刘梦珊.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及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2024(2):74-77.

[4] 彭琼,邵慧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乡村振兴研究综述: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质性分析[J].现代农机,2024(4):27-29.

[5] 冯小.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8-4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刘敏(1982—),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保护与林业经济的发展。E-mail:gao1770135@163.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