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贵港市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摘 要 贵港市作为广西重要的粮食产区,水稻种植一直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威胁。科学防控水稻病虫害,事关农民增收和地区粮食安全。为给贵港市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以贵港市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该地区水稻种植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提出农艺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控;防治措施;广西贵港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14

广西贵港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中游,全市总面积10 602 km2,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尤其是双季稻种植,历来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51万hm2,粮食总产量146.8万t。其中水稻作为传统优势作物,播种面积20.76万hm2,产量122万t[1]。然而,贵港市稻作生产面临病虫害威胁,近年来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频率逐渐增加,给农户收益和粮食安全带来一定风险。切实加强贵港市水稻病虫害防控研究,完善防控体系,对于维护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广西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 水稻种植概况

广西贵港市地处珠江流域西江中游、浔郁平原核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近年来,贵港市大力实施“粮安工程”,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攀升。2019—2021年,贵港市实现了粮食总面积、总产量,早稻种植面积、产量,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六连增”。2021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27.56万hm2,总产量147.9万t。贵港市更是双季稻种植的最适宜区域,历来当地农民均采用“早稻+晚稻+冬种”的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水稻总产量。为支持发展粮食生产,贵港市注重整合资源,大力争取各类涉粮项目和补贴资金,带动规模经营,推广适度规模化种植。2021年,全市1.33 hm2以上水稻规模种植面积约1.53万hm2,3.33 hm2以上规模种植达0.87万hm2。然而,贵港市水稻生产中仍面临病虫害的严重威胁,不利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2 主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2.1 主要病害及发生规律

2.1.1 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是由稻瘟病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病害。发病初期,水稻叶片上出现小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成典型的稻瘟病斑,其特征是中间灰白色,外围有一圈棕红色并常有黄绿色晕圈。感染严重时,整个稻株枯萎[2]。该病害可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分别为害秧苗、叶片、穗部和节部,造成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穗颈感染后下垂,谷粒发育不良导致严重减产。多雨潮湿时,稻瘟病易扩展蔓延。稻瘟病原菌菌丝的发育温度为8~37 ℃,以26~28 ℃为宜。分生孢子在10~35 ℃内均可形成,适宜温度为25~28 ℃。孢子萌发和附着器形成的温度要求与孢子形成相同。病菌经湿热处理后较脆弱,但对干热有较强抵抗力。干燥状态下分生孢子也能在较低温度下存活较长时间。贵港市叶瘟病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6月中下旬则以穗颈瘟为主,阻碍水稻抽穗孕穗。近年来,贵港市常规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该病发生面积有上升趋势。

2.1.2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所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上的病害。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之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该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贵港市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该病的流行发生。贵港市纹枯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具有较长潜伏期和较强流行性,严重阻碍水稻后期正常生长,防治难度大。

2.1.3 其他病害

除了稻瘟病和纹hPHHrtM1ESX7RZlksLyX9Q==枯病,贵港市水稻种植中还常见一些其他病害,如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稻曲病又名黑穗病,由真菌引起,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病原菌孢子借助气流传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为害花器和幼穗,造成谷粒发病。细菌性条斑病则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长条形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连接成片。受到台风影响时,该病易流行发生。贵港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高峰期在5—6月。上述其他病害虽然发生面积较小,但如果忽视防治,同样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2.2 主要虫害及发生规律

2.2.1 稻飞虱

稻飞虱是“两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刺吸水稻叶鞘和茎秆的汁液,受害部位出现黄白色至褐色斑点,水稻植株继而腐烂倒伏;还会携带传播水稻病毒,导致水稻感染其他疾病。稻飞虱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能远距离迁飞,短翅型不能远距离迁飞,但一旦大量出现,就是稻飞虱暴发的预兆。水稻孕穗至乳熟期,温度22~28 ℃、相对湿度80%~85%时,稻飞虱易发生和蔓延,尤其雨后高温的环境有利于稻飞虱暴发。贵港市稻飞虱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

2.2.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也是为害水稻的重要“两迁”害虫之一,每年春季由南向北迁飞,秋季由北向南返迁。稻纵卷叶螟幼虫吐丝纵卷叶片形成虫苞,匿居其中取食叶肉,造成叶片出现白色条斑,影响光合作用[3]。稻纵卷叶螟一旦暴发,会导致大面积减产。贵港市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

2.2.3 钻蛀性害虫

在贵港市水稻种植区,常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等。这类害虫在水稻分蘖期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导致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0%以上,在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二化螟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近年来贵港市的发生数量呈明显上升态势,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

2.2.4 其他虫害

除上述主要虫害外,贵港市水稻种植中还常见一些其他虫害,如跗线螨、叶蝉、稻象甲及稻蝗等。水稻跗线螨为害水稻后,造成抽穗不灌浆,甚至妨碍抽穗,形成曲穗或半死穗,剑叶叶鞘变黑褐色,秕谷多,近年来贵港市晚稻受其为害面积有上升趋势。叶蝉、稻象甲等则主要为害水稻幼苗和分蘖期的植株,通过咬食或吸汁为害。稻蝗对嫩叶有剧烈啃食危害。虽然以上单个虫害为害面积不大,但当这些“小虫小害”集中暴发时,很可能引发局部性减产。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病虫害测报

贵港市应建立健全田间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动态。测报人员要熟练掌握病虫害识别技能,准确鉴定病虫害种类及为害部位。同时,严格执行田间检查操作规程,科学设置样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要加大对关键时期和重点区域的检测力度,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增加重点时段的检查频次。对已发现病虫害的热点区域,应适当加密监测点位,全面掌握病情虫情。检测数据还要及时上报,实现信息快速流转。此外,对大田作业较为困难的区域,要积极运用现代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及时预警有利于病虫害暴发的环境因子,为及时做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3.2 农艺防治

3.2.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

选择适当的抗病虫害品种是农艺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贵港市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病虫发生情况和品种抗性,优先选用综合抗性较强的品种。例如,对于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区域,可选择具有中等抗性的盛优5号、广优8号等品种;对飞虱为害较重的地方,可着重种植广优9号、百香优125等中抗品种。同时,对于一些“小病小虫”发生面积广但影响不太严重的地区,也应尽量选择具备相应抗性的品种,以减轻防治压力。此外,品种抗性是否良好并非唯一依据,农户在选择时还要考虑产量水平、稻米品质及市场认可度。

3.2.2 调整栽培制度

合理调整水稻栽培制度对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贵港市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可采取适当调整秧龄、错季种植及调整密度等措施。对于一些倾向在早期为害的病虫害,如稻飞虱、二化螟等,可适当延长秧龄,增强苗期抗虫能力。而对于多发生于后期的纹枯病、稻曲病等,则宜控制秧龄在20~25 d,避免其在田间蔓延感染[4]。此外,错季营造栽培环境往往更利于阻断病虫害发生链条。贵港市可提前造期,在病虫发生规律性低谷期安全度夏。部分地区还可尝试在7月下旬晚造,规避夏季病虫害为害高峰期。密植与疏植的调整也应因病虫害种类及品种特性而异。

3.2.3 田间管理

贵港市可从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等关键时期入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在秧苗移栽前2~3 d喷施“送嫁药”,插后应坚持浅水分次管理,使秧苗生长健壮。中后期保持浅水层,避免过深淹浸导致纹枯病加重。分蘖期还需要注意控制苗数,够苗及时晒田,促进田间通风透光,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孕穗后期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使田园微干燥,不利于病原大量繁衍。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避免成为虫源地。一些常规措施也不可疏忽,如深耕晒田、清沟净渠、处理病稻秆等,都对切断病虫害源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春耕及早灌水耙沤田,可减少越冬虫源,为次年生产扫清障碍。

3.3 生物防治

贵港市可因地制宜,通过引种放养和人工饲养繁殖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天敌生物的生物防治潜力。对于稻飞虱、螟虫等主要害虫,可选择放养具有高效节肢杀虫特性的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例如,可在水稻3~5叶期,在田间每667 m2投放卵虫寄生蜂8 000~10 000头,5月中下旬每667 m2投放蚜小蜂500~1 000头,对稻飞虱形成有效防控。对稻纵卷叶螟为害严重的区域,可采取放养蝽象甲等高效捕食者的措施。此外,对一些微小害虫如跗线螨等,可选择使用病毒或细菌制剂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杀虫效果持久、对环境友好,值得重点推广应用。

3.4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借助人工或机械力量进行病虫害防控,在贵港市水稻生产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灯光、色板等简单物理手段,可有效阻隔部分病虫害的侵入,减轻其为害程度。其中,灯光诱杀是防治“两迁”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的有效措施。可在4—6月于田间每公顷设置1盏诱虫灯,利用其趋光特性将迁飞虫源有效拦截。色板诱杀同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水稻孕穗期用黄色粘虫板诱捕害虫,每667 m2

可减少60%的虫口密度。此外,对跗线螨等微小虫害,采用可拆卸的疏密网罩隔离能取得良好效果。除上述人工物理手段外,贵港市还要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如深耕晒田、收割打捆等,均能破坏、切断病媒传播途径。

3.5 化学防治

在主要病虫害暴发期,适当的化学农药防治必不可少。纹枯病、稻瘟病等严重发生时,可在水稻孕穗期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于稻飞虱等,推荐使用25%吡蚜酮1 000~1 500倍液等安全高效的农药。对于部分地下害虫或隐蔽性病虫害,化学药剂的渗透性更强,防治效果往往更为明显。例如,可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等防治二化螟虫,或喷施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0倍液防治纹枯病穗颈部病斑等[5]。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务必坚持“及时、补救、对症”的原则,严格按标签操作。同时,注意药械配套使用,确保喷施质量;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延缓病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严格遵守药物安全间隔期,确保粮食安全。

4 结语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全面落实综合防治措施。贵港市应加强病虫测报,及时掌握动态;合理选择抗性品种,调控栽培制度;科学管理田园环境,为作物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入天敌和生物农药,发挥生物防治优势;病虫害暴发时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同时注重防控技术的创新,不断丰富防治手段。各项措施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体系,必将极大降低病虫害风险,确保水稻稳产高产,为推动贵港市农业绿色发展注入

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柳凯,刘钊扬,刘一泓,等.广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3,

17(11):151-154.

[2] 陈思妤.南宁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现状与发展建议[D].南宁:广西大学,2023.

[3] 吕远新.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种子科技,2024,42(8):58-60.

[4] 韦威螽.水稻种植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7):127-129.

[5] 秦云.水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种业导刊,2024(2):45-46.

(责任编辑:刘宁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