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庐山风景名胜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摘 要 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林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森林健康水平,结合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及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等多项科学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病虫害;防治措施;庐山风景名胜区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76

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然而近些年来,受旅游业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的影响,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发育,还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观,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威胁,因此针对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庐山风景名胜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庐山风景名胜区大部分山峰海拔在1 000 m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 474 m,是我国著名景点,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庐山风景名胜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适合多种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达76.6%;且由于海拔较高,山脚、山顶温度差异较大,降水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植物类型多样,且具有多种珍稀植物。资料显示,庐山风景名胜区共有植物210科735属1 720种,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其中,海拔700 m以下地区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700~1 000 m地区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多为落叶阔叶林带。

在造林绿化方面,庐山风景名胜区也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庐山市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春季完成造林绿化0.07万hm2,还开展了松材线虫病除治山场的复绿工作,以及森林“四化”建设等绿化提升项目,不仅美化了景区环境,而且增强了森林的生态功能。

虽然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森林病虫害问题尤为突出。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病虫害的暴发不仅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还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观,对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多项病虫害问题在庐山景区的部分林区时有发生,导致林木死亡和生长缓慢,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急需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1]。

2 常见病虫害

2.1 松枯梢病

松枯梢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松树病害,该病害主要为害松树的嫩梢和针叶,导致针叶枯黄、脱落,嫩梢弯曲、枯死。松枯梢病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松林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发育。

2.2 叶枯病

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在庐山风景名胜区樟树林发生较多,主要为害樟树叶片,导致叶片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死。叶枯病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樟树林中较为普遍,对樟树的生长和景观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2.3 松毛虫

松毛虫是庐山风景名胜区内常见的森林害虫之一。该种害虫以松树针叶为食,大量发生时会导致松树针叶被啃食殆尽,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松毛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一旦暴发,很难有效控制。

2.4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病害,又称松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并进入松树体内,导致树木快速枯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最终会导致树木死亡。松材线虫病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松林中时有发生,对松林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2]。

2.5 舞毒蛾

舞毒蛾是一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森林害虫,以多种植物的叶片为食,大量发生时会导致树叶被啃食殆尽,严重影响森林的生态平衡。舞毒蛾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多种林分中均有分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是指通过农业技术手段预防和治理森林病虫害,与其他防治方法相比,农业防治具有成本低、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庐山风景名胜区注重加强营林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密度等手段,增强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同时加强对林木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病枝、枯枝,保持林木的健康生长状态。混交林具有生态稳定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庐山风景名胜区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混交林营造技术,通过合理配置不同树种的比例和分布,形成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增强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而且可以防止病虫害进一步传播与扩散。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庐山风景名胜区及时组织专业队伍对受病虫害侵害的林木进行清除和处理,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并加强对林区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降低病源基数,减轻防治压力[3]。

3.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技术效果良好,且应用较为简单便利,受到环境影响较小,具有环保、无污染、针对性强等优点,包括人工捕杀、诱杀、阻隔、高温处理等。1)人工捕杀是一种直接、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庐山风景名胜区可以组织专业队伍,对病虫害严重的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后,采用徒手或使用机械工具的方法进行捕杀。该方法虽然效率相对较低,但针对性强,对保护林木生长具有重要作用。2)诱杀是指利用病虫害的生理习性,设置诱杀装置,诱使其主动接触并将其杀死。在庐山风景名胜区,可以采用的诱杀方法包括灯光诱杀、食物诱杀等,如针对某些具有趋光性的害虫,景区可在夜间设置黑光灯,吸引害虫并集中杀灭。3)阻隔是指通过设置障碍物阻止病虫害传播和扩散的方法。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病虫害高发期,可以采取设置隔离带、搭设防虫网等措施,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保护林木免受侵害。4)高温处理是一种利用高温杀死病虫害的方法,对于一些易受病虫害侵扰的林木种子、苗木等,可通过高温处理进行预防性消毒,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4]。

以松毛虫防治为例,庐山风景名胜区可以组织专业队伍,在松毛虫高发期对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毛虫后,徒手或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捕杀,能够直接减少松毛虫的数量,降低其对松树的危害;或者利用松毛虫的趋光性,在夜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一般每4 hm2的范围内设置一组黑光灯,灯组应设置在距离林缘100 m左右的开阔地带,既有利于灯光的传播,也能减少林木对灯光的遮挡,提高诱杀效果;还可以利用食物诱杀法,如树叶、嫩芽等,或者使用昆虫性信息素制作诱饵,放置在松毛虫活动频繁的区域,引诱其前来并集中杀灭。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术近年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颇受重视,其措施主要包括天敌昆虫的利用、病原微生物的利用等。该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由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生态平衡的脆弱性,需要加强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从而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1)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人工释放天敌昆虫的方式,对特定的害虫进行控制,如针对某些食叶害虫,可以释放寄生蜂、瓢虫等天敌昆虫,通过天敌昆虫的捕食或寄生作用,减少害虫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2)利用一些对害虫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在不伤害其他生物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

以舞毒蛾防治为例,可以采用人工释放寄生蜂的方式,每公顷释放14 000~20 000只,通常在6月舞毒蛾幼虫和蛹活跃的时期开始释放,从而使寄生蜂能够在林区建立起自然种群,对舞毒蛾进行有效控制,长期维持林区的生态平衡[5]。

3.4 药剂防治措施

药剂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通过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迅速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但是药剂防治存在一定的风险,会对环境及非目标生物造成影响,因此药剂的选择、使用剂量、施药方式等都需要科学合理。

松枯梢病是庐山风景名胜区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松树的嫩梢和针叶。针对该病害,可以采用药物防治与营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通过喷施药剂,可以有效杀死病原菌,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要结合营林措施,加强林地的抚育管理,提高林木的抗病能力,通过修剪病枝、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叶枯病主要为害树木的叶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景观效果。针对该病害,初期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病害对樟树的危害。

针对松毛虫,应在其幼虫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治,可以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可快速杀死幼虫,控制虫口密度[6]。

对于松材线虫病,可以选用线虫必克等药剂进行防治,杀灭松材线虫,控制病害的发展。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将因感染松材线虫病枯死的树木进行集中清理,防止虫卵在地下孵化继续繁衍。可以使用溴甲烷进行熏蒸,以有效杀死幼虫;病枝集成小堆烧毁。还可进行预防性喷药,包括树冠喷药和地面喷药,前者在寄主松墨天牛取食补充营养时喷药,后者在其羽化开始时喷药,喷药一次可持效两个半月,最久可达3个月,可使用25%杀螟松乳剂,每公顷3.0~3.6 kg。

针对舞毒蛾,在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可以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5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

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关键所在,在能够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情况下,可以在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前进行控制,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避免盲目施药和过度防治带来的负面影响。1)针对庐山风景名胜区地形复杂、植被多样的特点,应科学规划监测站点的布局,在重点林区、病虫害易发区和交通要道等关键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站点,同时利用无人机、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移动监测,形成固定与移动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实现对整个景区的全覆盖监测。2)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如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具体的信息,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建立健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共享。通过制订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多个部门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传输机制,实现监测信息的互通,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4)结合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定期巡查和专项调查计划,定期巡查主要针对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专项调查则针对特定病虫害或重点区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通过巡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趋势。

4 结语

庐山风景名胜区林业生态建设在森林资源、生态工程、生态旅游、科研监测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森林病虫害问题仍然存在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和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庐山风景名胜区可以进一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海龙.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J].种子科技,2022,40(12):70-72.

[2] 胡卫兵.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河北农机,2022(9):130-132.

[3] 王佐栋.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J].河北农机,2022(4):120-122.

[4] 李连生.探索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造林技术的应用[J].农村百事通,2022(6):67-69.

[5] 李洋,杨洋,张富娥.营林措施对森林病虫害防治作用探究[J].中国林副特产,2022(3):98-99.

[6] 卫蔚,张又水.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2(2):106-108.

(责任编辑:刘宁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