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标准化建园的问题与建议

马艳春,钟晓敏,季兴禄,黄永业,李强,徐月华

(1.蓬莱市果树工作总站,山东蓬莱 265600;2.君顶酒庄有限公司)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是发达国家苹果生产的主要模式,在世界各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国2007年开始推广,目前已成为苹果主产区新建果园的主流方向。此栽培模式是应用苹果矮化砧木,选用带分枝大苗建园, 宽行密植,设置立架,培养高纺锤形和下垂枝修剪的规模化精细栽培,具有技术简化、省工、省力、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等优点,解决了果园郁闭问题,有利于实现果园机械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着,推动了中国苹果栽培制度由乔化向矮化的变革。但由于地域、市场、管理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该栽培模式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蓬莱地区多年苹果矮砧栽培试验示范经验,总结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建园的问题与建议,供生产实践参考。

1 建园前期规划问题及建议1.1 园区规划

建园前对矮砧苹果栽培模式的了解不够深入,规划不充分,未做好水、电、路的规划,导致园区旱时缺水,涝时成灾;丘陵地梯田改坡田力度不够,没有大规模成方连片,果园机械化操作难,费工费时。

现代矮砧苹果建园务必提前做好园区规划,设计好道路、排灌系统、建筑物等,达到路成网,水、电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道路规划适应果园机械化管理、果品运输、采收、喷药、修剪等田间作业要求,园地两头根据种植规模、需应用的机械设备留足空间。探明园区内及附近是否有水源,以保证园区水源充足,园区安装喷灌或滴灌等水肥一体化系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丘陵地区梯田改坡田时要规模成片,由小方变大方,便于机械化操作。

1.2 土壤改良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只为节约成本前期不注重养地或土壤改良不到位。即使后期大量施肥,费工费力,也难达到前期土壤改良的效果。建园前要做到:①先养地后建园。全园改土,可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采收后秸秆还田,最好连续种植多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②局部改土。优化改良根系集中分布区土壤环境。平整土地,深耕60cm以上,耙平。按栽植行距开挖宽1m、深60cm的沟,沟内施入商品有机肥,每666.7m2最少1t或腐熟的土杂肥3~4t,与土充分拌匀后回填。③测定园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要求pH值6~7.5,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3%。pH过高时用腐殖酸肥调节,土壤偏酸时用石灰和大量有机肥调节。灌水沉实。④顺行向起垄,垄宽1.2m、垄高0.3m(土壤沉实后的高度)。之后栽植苗木。

2 支架设立问题及建议

矮化自根砧根系浅,固地性差,建园必须设置支持立架。支架设立存在问题,比如水泥柱、钢丝、竹竿粗度不达标;水泥柱间距过大,行两端不拉地锚;水泥柱内钢筋规格不达标,高度不够,埋置过浅,上方不拉横向铁丝,导致支架固定性降低,进入盛果期后遇大风大雨极易折断倒伏,给果园带来损失。

栽植前,园内顺行设立0.11m×0.11m×4.2m规格的水泥柱,水泥柱间距10m,埋土深度0.6~0.7m,每行两端拉地锚,增加支柱牢固性。按行向分别在距离地面0.8m、2m、3m处拉3道直径3.2mm镀锌钢丝。在每个立柱上方横向拉1道钢丝,让整个园的支架成为一个整体,提高牢固度(图1)。

为保证树体中心干直立健壮,避免偏斜,在每株树旁插1根直径3cm左右、高4m的竹竿,与钢丝固定,再将每株的主干绑定在竹竿上。注意:①竹竿选用当年春天现砍伐上市的红竹,柔韧性好、结实耐用。陈旧竹竿不耐用。②竹竿扦插在南北行向树体的北侧,东西行向树体的西侧。③树与竿间要保持10~15cm间距,不宜太近,避免树体与竹竿摩擦,距离太近影响发枝,造成树体偏冠。④竹竿插前先在基部蘸上50~60cm高的沥青,提高基部抗腐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图1 建园苗木栽植

3 苗木问题及建议

矮化砧木、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苗木总体质量较差。矮砧苹果商品苗生产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带分枝的大苗,不能早期丰产。有的建园选用2年出圃的独干弱苗,根系及芽不充实,苗木生长弱、成活率低;有的砧木长度不一致,苗木个体之间质量差异较大;栽植时砧木埋土深度不一,造成植株发育不一致,园相不整齐。

建园提倡采用3年生高度1.8m以上,有合理分枝的优质脱毒大苗,砧木长度以35~40cm为宜,嫁接部位愈合良好。苗木栽植第2年可见果,第3年丰产。以果压树,树势缓和,更容易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平衡,使栽培管理变得简单,省工省时省力。要做好:①苗木按粗度、高度分级分片栽植。②苗木提前于清水中浸泡24~48小时,充分吸足水分,修整断根、剪掉坏根,用多菌灵100倍液蘸根消毒15分钟左右。③苗木栽植时嫁接口高出地面10~15cm,以保证矮化效果。④苗木栽后立即浇水,5~7天后再浇1次透水,及时覆盖地膜、无纺布。

4 整形修剪问题及建议

果农受传统修剪方式的束缚,加之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整形修剪知识掌握不够,整形修剪技术与树形不配套。如纺锤形树体分枝过多,中心干优势不突出,树形紊乱。部分果园急于追求产量,前期不注重树形培养,见果就留,甚至中心干延长枝上腋花芽结果的也保留,产量超载,树体早衰,变成小老树,难再复壮。

苹果矮砧栽培修剪时要遵循“两强、五度”原则。两强指树势强、中心干强。修剪时保证中心干生长优势,培养下垂结果枝组,简化修剪技术,减少结果枝级次。五度主要指中心干上分枝的5个度:①粗度,栽植3年内,分枝的基部粗度不超过其着生处中心干粗度的1/3~1/2。随着主干的增粗,不断疏除过粗分枝,分枝与中心干粗度比达到1/6~1/4,后,分枝粗度控制在2cm以下,最大不超过2.5cm。②密度,每株分枝的数量控制在25~35个,螺旋式着生在中心干上。③高度,第1分枝距地面高度60~80cm,树体高度控制在行距的80%~90%。④长度,分枝长度控制在60~90cm;⑤角度,分枝与中心干的夹角控制在110~130°,生长势旺和着生在中心干上部的枝角度大些,长势偏弱和着生在中心干下部的枝角度小些,确保中心干直立健壮生长。

定植后,行内覆草或其他植物性有机物,或行内覆地膜、无纺布、园艺地布等,能起到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果园生草可选择无需刈割的模式,省工省力。如春季播种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模式(图2)。春天旱季以茎木质化程度极低、耗水量小的长柔毛野豌豆为优势草种,7~8月多雨季节植株腐烂后,保留良性杂草自然生长,要给草施肥,趁雨撒施,提高草的生物量。

图2 行内覆盖无纺布,行间生草-长柔毛野豌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