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利,赵舰,刘坤芳,王金宝,李丽
(1.无棣县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滨州无棣 251911;2.滨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3.滨州市农村科技促进中心;4.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大马牙枣是在天津市静海县农户庭院中发现的优良变异单株,是极早熟鲜食品种,在无棣地区露地栽培8月2日开始见红,长圆形,大果型,长4~6cm、粗1.5~2.0cm,单果重15~20g,皮薄肉厚,含糖量35.3%,品质极好。近几年每千克售价7月下旬达60~80元,8月上旬30~35元,8月中下旬还能保持10元。但是大马牙枣成熟期遇雨裂果严重,特别是连续降雨过后裂果率能到85%以上,剩下不裂的多为坐果较晚、没有成熟的果实。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春暖式大棚避雨栽培,有效解决了裂果现象,裂果率在1%以下,且避雨栽培成熟期更早,8月底就可采摘完毕,有利于病虫害防治,减少用药次数,比冬枣管理可减少50%工作量。
1 棚体结构与植株定植大棚结构[1],跨度12m,中间脊高2.5~3m,两侧高2m,长50~60m,南北行向。选用直径5cm的钢管做成弧形支架,支架间距为2m,为了棚体牢固,在弧形支架的两侧及中间用4排直径3cm的钢管做纵向拉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棚膜选用0.08mm聚乙烯无滴膜,棚膜上用8号铁丝或压膜线压紧,将两端固定在地锚上。大马牙枣定植株行距为2m×3m(图1)。选用株高1.5m、嫁接口以上10cm处粗2cm、无病虫危害和机械伤的当年生嫁接苗,砧木为金丝小枣。
2 棚内环境调控2.1 棚架覆膜根据大棚的宽度用电熨斗将膜粘合在一起,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扣棚。棚膜覆盖于棚架上,棚膜两头拉到地面后再留出2m,用直径3cm的钢管卷起拉紧埋于地下,两侧棚膜距地面保留80cm,在下面围上1m宽的裙膜,当棚内温度过高时,解下裙膜进行通风降温(图2)。
2.2 棚内光照、温湿度调控提高光照强度。棚内受钢架结构、薄膜内凝结水珠、灰尘污染、塑料膜自身反射等影响,光照强度一般为自然光强的60%~70%。棚内光照不良会导致枣头节间细长、枣吊纤细、叶薄且小,花芽分化受阻,花而不实。应及时清理棚膜增加光照强度,还可地面铺设反光膜,提高反射光的利用率。
温度调控。扣棚后要逐渐升温,不能升温过快。棚内日均气温调节指标:萌芽期12~15℃,抽枝展叶期17~18℃,现蕾期19℃,开花初期20℃,盛花期22~25℃,坐果期25℃,幼果膨大期25℃,成熟期18~22℃。萌芽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13~15℃,夜间3℃以上[2]。到3月中旬后随着天气转暖,棚内温度白天可到25~30℃,夜间要维持在5℃以上。3月下旬以后,白天大气温度可达35~48℃,最高温度出现在11~13时,容易发生高温危害,14时后棚温开始下降。管理上一定要注意此时段的温度变化,超过35℃时需要及时放风降温,夜间保持7~10℃。
湿度调节。扣膜后到萌芽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80%,花期保持70%~100%。落叶后越冬前全园浇水,扣棚后若不过分干旱,不需要浇水。湿度过大时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湿度,若棚内相对湿度低于40%时,进行开沟或穴浇水,不大水漫灌,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枣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棚膜使用1年后受阳光的暴晒出现老化现象,棚膜上会沉积大量的灰尘,光照强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枣果的着色和糖分积累。一般每年更换1次棚膜。
3 合理施肥施足基肥。9月中下旬,采用放射状沟施基肥,每株树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牛粪50kg,有机硅水溶肥1~1.5kg,施肥后浇水。
及时追肥。生理落果后,果实膨大期每株追施有机硅功能肥1kg,促进果实膨大。膨大期过后,根据树势追肥,树势旺盛者不追肥,树势弱者每株追施0.5kg钾钙肥。注意控制高氮肥的施用,防止后期树势偏旺,影响果实正常着色。
4 整形修剪棚内栽培大马牙枣适宜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干高50~60cm,全树培养3~4个主枝,角度开张。每个主枝上配备2个侧枝,300个枣股,全树1000个有效枣股。保持树体骨干层次分明,通风透光良好,结果枝组均匀合理的配置在主侧枝上(图3)。
修剪方法。①疏枝。疏除细弱的徒长枝、并生枝、交叉枝、过密的新生枣头,保持通风透光。②回缩。结果多年后下垂的骨干枝逐年缩剪到生命力强的枣股或壮枝壮芽处,更新复壮,抬高骨干枝的梢角,保持健壮生长。③拉枝。培养的骨干枝拉枝开角至70~80°,侧枝和辅养枝开张角度80~90°。将骨干枝上直立生长的枣头和结果枝组拉向水平,缓和生长势,提高结果能力,避免破坏塑料薄膜。④抹芽、摘心。萌芽后,对新萌发的不作为骨干枝延长头生长和培养结果枝组的枣头,基部保留2~3个枣吊及早抹芽,减少养分消耗,促使保留的枣吊增加结果部位。对骨干枝、侧枝延长头萌发的枣头保留5~6个二次枝摘心,对结果枝组上的新生枣头根据生长势以及空间大小,保留2~3个二次枝进行摘心,在环剥前全部摘完。
5 提高坐果率5.1 主干环剥5月上旬避雨栽培的大马牙枣进入盛花期[3],当平均每个枣吊上有5~8朵枣花开放时进行环剥,环剥部位根据树势的强弱确定,生长旺盛的树在骨干枝上进行,生长中庸的树体在主干上进行,在主干上环剥对树体的抑制能力明显低于骨干枝,环剥口宽度0.8~1.1cm,旺树宜宽,中庸树宜窄,注意环剥口处皮暗斑螟的防治,环剥后7天使用25%的灭幼脲3号50倍液涂抹环剥口,以后每7天涂抹1次,确保环剥口30天左右愈合。
5.2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剥后全树喷施10~20mg/kg(1g制剂兑水50~100kg)赤霉素水溶液,促进花粉发芽,刺激柱头膨大。选择上午10时前后正值枣花完全开放时喷施。徒长树喷施1000倍液PBO,抑制徒长,促进坐果。
5.3 棚内放蜂花期放蜂,采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的熊蜂,体型大,活动能力强,花粉传播均匀,明显提高坐果率,且枣果饱满。
6 提高枣果品质控制产量,保持树体合理负载。及时疏果,生理落果期过后进行第1次疏果,1个枣吊保留2个幼果,幼果第1次迅速膨大期时进行第2次疏果,疏除发育不良和病虫危害的畸形果,2个枣吊保留3个果,666.7m2产量控制在1000~1500kg。留果量过多影响果实膨大和成熟,降低果实品质。
7 病虫害防治7.1 病害防治叶部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煤污病、枣锈病。棚内全树叶片生长到80%以上时受湿度影响,容易发生细菌性疮痂病和煤污病,树上、树下每周喷施1次每克含量2亿个光合细菌500倍液进行预防。果实病害主要有青斑病、炭疽病、黑斑病、轮纹病。生理落果期过后,喷施20%木霉菌800倍液防治,每15天1次,连喷3~4次。
7.2 害虫防治害虫主要有绿盲蝽、枣步曲、桃小食心虫、枣瘿蚊、红蜘蛛及皮暗斑螟等。以人工防治为主,采取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①人工防治。结合树下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阻止桃小食心虫、枣步曲越冬成虫出土羽化。树干距地面50cm处涂抺粘虫胶,阻止树下土壤内的越冬若虫上树危害。棚内悬挂粘虫板,减少枣瘿蚊危害。②化学防治。防治绿盲蝽、枣瘿蚊用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枣粘虫、枣步曲、桃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用25%灭幼脲3号悬乳剂8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1%阿维菌素2000倍液[4]。防治皮暗斑螟在环剥后1周进行,施用25%灭幼脲悬乳剂300倍喷布环剥刀口处,每7~10天喷1次,直至环剥口充分愈合。
8 适时采收7月中旬避雨栽培大马牙枣果实进入脆熟期,7月下旬开始着色即可采摘上市,比露地栽培的果实提早10~15天成熟,当着色指数达到20%~30%时,分期采收,供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