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新时代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滋养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满活力,不仅在于本身丰富的实践支撑,也离不开外来有益成分的滋养。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健康发展,需要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汲取国外研究的有益启示。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既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坚持,又有符合新的时代特征的发展与创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兼容并蓄、不断发展的强大普适性。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梳理基本是空白的,西华师范大学魏俊雄教授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没有完整的体系和相对统一的论述,散见于不同学者、不同著作、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陈述当中。作者克服繁杂和语言的巨大困难,从历史背景、学术传承和理论共性等方面概括出了四个流派: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学派、英国“新左派”。进而对各个流派的代表性学者、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观点进行理论阐述,概括其思想特征和主要逻辑脉络,并进行科学的反思和评价。作者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人们认识民族现象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构成,是积极的进步的。但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的理论维度愈来愈远,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一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激化,全世界民族主义运动被推至顶峰,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日趋成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在与第二国际关于民族问题的激烈争论中,领导了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失败促使他们进行理论反思。作者认为,正是由于欧洲社会及其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的大量民族问题,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能不做出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由此产生。第二部分主要为读者介绍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民族理论,包括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德国共产党领导人卢卡奇等。葛兰西根据意大利民族革命运动的过程进行思考,通过各族人民对西方帝国主义思想文化斗争与抵抗,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掌握着文化领导权,人民群众在其领导下自觉自愿地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认同和忠诚。卢卡奇对德国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提出非理性主义思想学说是导致法西斯主义的罪魁祸首,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揭示资产阶级利用种族主义为自己服务的肮脏过程。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民族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以反犹主义现象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其产生的文化根源、心理特征和社会影响。作者认为,哈贝马斯等的“民族交往承认”理论承认了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霍耐特从“交往”理论转向“承认”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学者从“偏见”理论到“集体认同”理论再到“再分配—承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在这一理论变迁中越来越融入西方主流民族理论话语之中,与西方主流民族理论进行直接交锋。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基于心理学理论下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民族主义理论,该部分内容以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赖希为主要代表,通过人生经历介绍烘托赖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最终转向,把弗洛伊德爱欲受压抑、爱欲本质论等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等相关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爱欲解放论等思想,对法西斯种族论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苏联从国际主义到民族主义“倒退”的论断。第五部分主要讲述了英国新“左派”民族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不同观念的汤普森与安德森、奈恩等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英国民族性的争论,讨论和反思了西方各民族和民族主义变迁之路与未来发展趋势,对民族及民族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呼吁建立一个差异平等、种族公正的文化多元、民主和谐的社会。作者认为,英国新“左派”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前提下,探索民族、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进行政治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初论》一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对于新时代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了重要滋养和价值借鉴。

(薛凡/浙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方民族大学在读博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