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中华美育精神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明末清初的文化传播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双方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且非常深入的沟通、交流,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首次重要汇聚。自此之后,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西方也产生了更多的影响。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向往与追求着美好生活,这种愿望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美育精神,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历史,并非常重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华美育精神对英美文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传播、书写与想象:明清文化视野中的西方》一书的作者是香港大学的宋刚教授,该书于2019年4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在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已完成《艾儒略、〈口铎日抄〉及晚明福建的耶儒对话主义》《重塑边界——近代基督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汇》等著作,并在《华裔学志》《国际汉学》等期刊发表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传播、书写与想象:明清文化视野中的西方》一书共有九个部分。作者以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作为背景,探究某种西方观念或形象如何在中国语境中被呈现、解释和改造,以及如何对后世产生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在文化领域展开了较以往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该书集合内地、港台及海外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从历史、文学、宗教、科技等视角考察明清文化视野中以西方和西方人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知识、观念、描述、想象和表现。在展示明清时期出现的西方形象之特征及演变的同时,进一步探求此类“他者”形象的丰富文化意涵。

文学是一种审美艺术,它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并处于自由境界中,这也表明文学作品是以文学审美的心理活动作为核心。以笔者的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则可以被视作语言学习之“美”的高度凝结。因此,美育对文学有重要的影响,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美育原则,借助审美体验来达到文学读本无法实现的目标。英美文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许多作品不仅凝聚着自然美和思想美,还凝聚着艺术美。如何将美育融入英美文学教学中,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实现:

一是将思想之美融入英美文学教学。文学作品的内容都凝聚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其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还有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扩展精神空间。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学的思想之美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英国文学家培根在其随笔《论学习》中诠释了知识、能力、智慧的关系,认为智慧是人追求的最高层次的东西,而智慧正是思想之美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还应该把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最终上升到智慧的境界,悟出更多的人生道理,使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二是将形象之美融入英美文学教学。美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霍桑,在《红字》这部代表作中塑造了海斯特·白兰这样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在书中展示了女性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如果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书中女主人公在逆境中求生存、努力争取自身的权利等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索。三是将艺术之美融入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作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济慈非常善于在各类诗歌中创造兼具灵性与活的生命的美,这一特点在《希腊古瓮颂》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鉴赏这首著名的诗歌,可以从语言、音韵及意象三个方面加以探究济慈诗歌美的特性。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也会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美”提出自己的感悟与见解:只有美的事物才是真的;只有获得了审美经验,才能真正获得生活经验;只有尽力去追求美,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四是自然之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快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人类的破坏性开发,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凸显。但在英美文学中,我们却有许多机会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类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总而言之,该书主要探求的中国语境中如何呈现西方的观念、形象,很好地融合了中西方的传统文化,这为美育精神融入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美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NJSY22550)

(范青/本科,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