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读图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报纸的视觉效果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元素,图片的使用在报纸版面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新闻版相对于其他新闻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留给编辑的版面创新空间较大。同时,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稿件来源单一,内容同质化严重,图片运用上的创新可助力报纸的差异化竞争。国际新闻版编辑倘能巧妙构思、突破常规,让图片给版面增添亮点,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提升报纸的传播效果。
裁剪法。很多情况下,照片本身的构图不太理想,干扰元素太多,主题信息淹没在无用信息中。如果编辑通过裁剪加工,去掉图片中的枝枝蔓蔓,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就能提升图片质量,产生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是2008年的重要国际事件。当年11月5日,美国大选终于开始投票,竞选双方上演终极对决。在处理这一重要新闻时,编辑精心选择了一张美国选民排队投票的照片作为主打照片,营造视觉中心。但该图片中的无用信息较多,影响了主体信息的表达。编辑将排队的人群从原图中裁剪出来,置于大选新闻主标题下方。这样的处理使选民形象跃然纸上,与版面其他元素浑然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成功营造出大选投票的热烈氛围。
组合法。一张照片在版面上不是孤立的,它是版面上某个区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标题、文字块、图表、其他图片共同配合,完成信息传播功能。在版面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图片组合法有两种:一是图片与图片的组合,二是图片与标题的组合。
图片组合。同一新闻事件的一组照片,如果搭配起来使用,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版面取得话外之音的生动效果。
2009年9月2日,斐济因为在民主选举问题上坚持己见,被英联邦中止成员资格。在报道该新闻时,编辑将一张英联邦众成员的会议照片和斐济军政府领导人的个人照片上下放置,在对比中产生一种威压和抗争的戏剧效果,版面无形之中增添了张力。
题图组合。按照国外学者的研究,报纸版面对读者目光的吸引程度,首先是照片,其次是标题。照片是版面视觉中心,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两者在版面上都是极其重要的元素。如果编辑能巧妙捕捉相互间的联系,题图相配,就会让版面妙趣横生。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河南日报》用专版的形式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通栏的大标题是《奥巴马:“黑马”跃向白宫》,一语双关,准确生动。在大标题下左右分置了奥巴马和白宫的照片,让版面暗含“跃”的动感,标题和两张照片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分割法。一张新闻图片,其画面传达着丰富信息,版面编辑一般都是把照片当做一个整体来使用。在一些特定的新闻事件中,如果编辑能借助照片本身构图上的特点,把照片做变形处理,将完整的画面分割成几部分,在不破坏图片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意趣,传达出新闻事件深层次的意义,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年11月12日,朝鲜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称朝鲜军方已通知韩国方面,将从下月1日起,切断穿越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的所有陆路通道,严格限制通行。该事件让朝韩关系再起波澜。
当天,新华社播发了一张半岛分界线某陆路通道关卡的照片,画面上两名韩国士兵正在推开铁门,远景是驶向关卡的汽车。看到这幅照片后,编辑决定将该图做变形处理,把图片一分为二,在两张分割后的图片中间放上新闻稿件,再用一条底纹将两张图连接起来,底纹上放照片说明。经过这样的处理,两张图片似断似连,在画面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语言,让读者意会到“分割”“断裂”的意思,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版面效果。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