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资讯:Metacritic 的起源与发展

Metacritic的起源与成立背景

Metacritic Logo

Metacritic 成立于2001年,由马克· Doyle(Marc Doyle)、他的妹妹朱莉· Doyle Roberts(Julie Doyle Roberts)以及Doyle的法学院老同学杰森·迪茨(Jason Dietz)共同创建。是的,你没看错,Metacritic的创始人竟然是律师!

创始人对法学职业的看法

“我只做了很短的律师工作,”Doyle解释道,“我和杰森都不打算在法律界长久发展。这就像是,嗯,这是为我们未来的事业打下的基础。”

“我曾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了几年,然后转投教育和非营利组织,最终才开始了Metacritic的工作。但我一眼就看出,杰森是那种一旦想到任何商业点子,他都愿意一起奋斗的人,因为他很聪明。”

项目的灵感来源

Dietz——一位早期网络爱好者,曾向Doyle介绍了电子邮件和Netscape——提出了Metacritic的构想。Doyle表示,创立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和金钱,认为汇总所有知名评论家的评价,有助于提供较为可靠的质量指标。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这是时候做点事情了,”他补充道,“比如,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在一部会在第三季就迅速凉凉的电视节目上?”

Metacritic的发展历程

2001年Metacritic网站截图

2005年,Metacritic被CNET收购,之后数次易主。直到2022年,网站由Fandom公司接手,还拥有GameSpot和GameFAQs等站点,但其幕后团队规模仍然相对较小。

团队规模与管理方式

“你会发现,有产品经理管理多个网站,工程师为多个平台服务,销售人员也是如此,”Doyle说,“但在编辑方面,我的小团队只有五个人。”

Metacritic在游戏界的角色争议

多年来,关于Metacritic在游戏行业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存在激烈讨论。最具争议的是,一些公司会根据游戏的Metacritic评分来设定奖金。例如,《辐射:新维加斯》的开发团队因为游戏得分为84(目标是85)而无法拿到奖金。

Metacritic的立场与责任

Doyle强调,Metacritic并不参与此类操作。“起初,看到有人信赖我们的评分系统,觉得用它来评判开发者的质量挺令人欣慰,但实际上,我们只专注于用户,希望能帮用户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那么,考虑到一些人的生计依赖于好成绩,他是否觉得自己有责任?”

“绝对没有,”Doyle坚定地说,“只要我们保持诚实和信誉,就能安心睡觉。”

Metascore评分系统详解

在过去的24年中,Metacritic的评分系统经历了多次调整。最初,PC和主机版的评论合并为一个分数,后来由于PC玩家的不满,才将两者区分(按系统分开)。

“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版本之间确实存在差异,”Doyle表示,“分开评分后效果很好。”

Metascore评分示意图

Metacritic将评论分数转换为100分制。例如,5分制里的2.5分会被转化为50分。唯一具有争议的部分,是如何将字母评分(如F、AA+等)转换为数字。Doyle解释说:“比如F对应零,C对应50,AA+对应100,我们会尽量让这一过程直观易懂。”

分数加权机制

Metacritic对不同来源的评论有细微的加权。“有些杂志由资深评论家撰写的评论会稍微重一点,”Doyle说,“我们一向如此。”

不过,他指出这种加权影响很有限,忽略不计的差异也只是差一两分。他还说:“我们不会公开哪些评论家更有影响力,也不方便透露具体算法,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他还提到,一些关于Metacritic评分的谣言是不正确的,例如关于Giant Bomb排名最低的说法,他强调这并不准确:“我还记得打电话和Jeff Gerstmann确认情况。”

常见问题解答

问:Metacritic的评分是如何计算的?

答:Metacritic将各种评论的分数转换为100分制,然后根据不同评论来源的信誉和权重,计算出最终的Metascore。字母评分会被转化为对应的数字,比如F为0,A为100等,确保评分系统尽量直观。

问:企业是否会根据Metacritic评分支付奖金?

答:Metacritic官方明确表示并未参与企业的奖金制度。我们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客观的评分、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而不介入奖金或业绩考核的事情。

游戏评分与评论政策分析

游戏评分的“单次制”原则

Metacritic对游戏评分实行严格的“只允许以首次发布的评分为准”的政策,禁止多次修正评分或重新评估。这一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避免评分被操控或人为干预。

据Metacritic官方的Marc Doyle介绍,为了防止“分数操纵”,游戏评论一经发布,评分就难以更改。例如,早在2010年代,某些公关人员曾多次施压,要求评论家删除或修改评分,甚至调高分数。他强调:“你的首次公开评分将作为最终评分,Metacritic不会更改。”

彩虹六号:围攻X 评测截图

评分操纵的真实案例

Doyle回忆,一些大型游戏在初评时得分不佳,但经过压力或调整,评分在短时间内被迅速修改,从C+提升到B或B+,这一过程屡见不鲜。这反映出游戏评分背后存在的不稳定性和外部干预的可能性。

游戏重评与评分最新化的挑战

随着游戏内容的不断演进,一些媒体开始重新评测已更新或改版的游戏。例如,IGN自2014年以来就曾在认为“原始推荐不再准确”时,进行二次评审。

然而,Metacritic的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游戏评分陈旧与现状不符。以《无人深空》为例,其Steam评分在八年间从“压倒性差评”变为“非常好评”,但Metascore依然维持在61分,无法体现游戏的最新状况。

Metacritic考虑是否引入重评机制

Doyle表示,他们曾多次考虑加入重评机制。例如,为特别版或包含所有DLC的版本创建新页面,将新评论单独归档,而不影响原始评分页面。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记录游戏的历史与演变。

彩虹六号:围攻X 评测截图

他强调,保存游戏最初的评分记录非常重要,可以让人们了解游戏当初的评价角度:“我想知道游戏发行时顶级评论家的看法。”

未来的可能方向

Doyle认为,考虑到现今媒体规模,小型化和资源有限,全面的重评并不现实。许多发行渠道也面临流量压力,使得频繁重评变得困难。

不过,他对在游戏的Metacritic页面链接重评表示持开放态度,可能像“这是一些自发行以来的新点评”这样,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增强信息存储功能。

他总结:“我个人认为,改变官方评分或整体Metascore并不合理。”

游戏评论者与网站合作关系

过去,Doyle曾表示,有网站出于各种原因请求退出Metacritic,比如担心高或低的评分引发 PR 压力。他乐意应请求将其移除,但通常是应网站请求加入的情况更多。

为确保平台的公正性,他每年会进行评审,包括问卷调查,了解网站信誉、团队背景、评分原则等详细信息。这一流程使得Metacritic质量与声誉得以维持。

常见问答(FAQ)

Q: Metacritic是否考虑在未来加入游戏重评的机制?

A: Doyle表示,他们曾多次讨论过此事,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和资源限制,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计划。未来或许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提供重评链接或附加内容,但不会改变原始的官方评分。

Q: 用户如何确认游戏的最初评分?

A: Metacritic会保存每款游戏首日发布时的评分信息,作为该游戏的“原始评分”。这有助于用户了解游戏在发行时的评价情况,也方便跟踪游戏的演变历程。

Metacritic 评价系统的内部运作与标准

Metacritic的评审标准和决策过程一直备受关注。Marc Doyle 表示:“我们会对各种媒体进行评估,最终作出判断:这些评审是否适合加入到网站中?”

低评分游戏的定义

有人问:“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低分游戏,那么你又如何定义高分游戏呢?”

Metacritic 屏幕截图,显示游戏评分页面

Marc Doyle 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上一次给游戏打30分或以下的评分是什么时候?”

他补充道:“很多人会说,从未遇到过低分游戏。这让我觉得,要么你没有评审过很多游戏,要么你只关注那些华丽的对象。我觉得你必须真正接触游戏: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低分游戏,又怎么定义高分游戏呢?”

评价的一致性与批评家的多样性

他提到:“不同类型的批评家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些批评家更严格,有些则更宽松……只要他们在评分上保持内部一致性,并且评审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可以在Metacritic生态系统中正常运行。”

评审标准与 critic 选择

一些决策较为简单,比如当一位知名评论家离开某媒体组建自己的网站时。“例如,Jeff Gerstmann离开GameSpot创立Giant Bomb后,我将Giant Bomb的第一篇评论加入了Metacritic,因为我知道他是行业的佼佼者。”

对于博客或新兴平台,“如果他们只是个19岁的新人,第一次进行评审,可能还无法被纳入Metacritic。”

主观判断与专家建议

那么,Doyle的判断是否纯粹基于个人主观?

他说:“我也会依赖一群顾问,即从Metacritic追踪的出版物中的评论家。”

“你可能会认为他们会偏袒自己相关领域的人,但实际上,问一些合法的问题并建立信任后,他们会告诉你实话。他们希望保持自己的信誉。”

网站覆盖范围与国际化

他提到:“Metacritic也在逐步国际化。早期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媒体,现在我们开始加入海外的评审。”

然而,加入新媒体时要注意利益冲突,比如某些评论家可能同时在PR公司工作。这让评价变得复杂,需要格外谨慎。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和自媒体的崛起,Doyle是否考虑引入YouTuber、直播主等非传统媒体的评测?

他说:“当然,我们很开放,例如,Easy Allies和GameTrailers主要以视频内容为主。我们要求他们提供文字稿或者转录,以方便在Metacritic上呈现。”

他强调:“我仍然相信评审的论证和评分应有正式的格式,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

关于人工智能的担忧

有人问:“AI会取代Metacritic的评审服务吗?”

他回应:“目前还需要人类来指导AI。我们会继续支持那些努力工作的批评家和出版物,为他们链接流量和品牌。”

“这种互惠互利的系统会持续下去。”

常见问答

Q: Metacritic在评审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什么?

A: 他们非常重视评审的一致性和代表性,确保不同媒体和批评家都能反映出真实的游戏体验。同时也依赖行业内有影响力的评论家和媒体作为参考。

Q: 如何判断一个平台或媒体是否应该被加入到Metacritic?

A: 主要看其是否拥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信度和一定的评分一致性。对于新媒体或博客,通常需要时间建立信任和声誉,才能被纳入主流评价体系。

游戏资讯:AI在游戏评价中的角色

有人会问:“AI,可以告诉我我应该玩《侠盗猎车手4》还是其他游戏吗?”他们可能会回答:“嗯,Metacritic的评分是多少,或者Game Informer怎么说的。”

致力于提供可靠的游戏评测

游戏评测团队讨论

我们的使命始终没有变化,也不会改变。我们仍然会汇集来自全球的顶级评论家,形成一个权威的评测共识,希望用户可以依赖这个信息。至于AI是否能复制这些评测标准,谁也说不准。

人类在游戏评测中的不可替代性

游戏评测分析

多年来,曾有人试图挑战传统:有人提出全靠工程技术,让人类退出评测环节。我知道这样做存在问题——实际上,你仍然需要人类来做出判断决策,确保评测的公平公正。

AI与人类评测的结合

当前,AI技术正逐渐普及,但我们相信,表现出色的评测仍然需要“我”——即人类的判断力。正如这位专家所说:“我们仍然相信人类的判断力,必须将这种‘I’融入到评测体系中。”

常见问答(FAQ)

Q: AI可以完全取代人类评测吗?

A: 目前来看,AI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评测。人类的判断力在理解复杂情感、文化背景和细节方面仍然不可或缺。

Q: AI在游戏评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A: AI可以帮助分析大量数据,提供初步的评分参考,减轻评测团队的工作负担,但最终的评判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人类评测专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