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天堂 Wii U:一段错失良机的历史回顾
任天堂的策略:缓慢但自信
从历史上看,任天堂一直不是早期进入市场优势的坚定拥护者。超级任天堂(Super Nintendo)在市场上落后于世嘉的Mega Drive/Genesis,Nintendo 64也在索尼的PlayStation和世嘉的Saturn之后才上线。GameCube比索尼的PS2晚了一年,比世嘉的Dreamcast晚了两年。而Wii与PlayStation 3同期推出,但比微软的Xbox 360晚了一年。这种“等到合适时机”发布的策略彰显了任天堂一贯的特色:坚持自己的节奏,不受竞争压力驱使。
这种做事风格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坚持使用卡带而非光盘、为掌机加入第二屏设计、甚至重新定义用户界面——这都凸显了任天堂做自己、创新自我的文化。
Wii U:等待六年的新一代主机
2012年9月,任天堂原计划在2012年底推出Wii U,成为六年来首款新主机。当时市场对新设备的渴望空前高涨,类似于几个月前对Ouya微型主机的热情。但实际上,Ouya要到2013年3月才上市,而索尼和微软尚未公布下一代系统,估计要等到Wii U上市后的一年左右才能看到它们的出现。市场业内人士猜测,这些主机甚至可能要到2014年才会面市。
这为任天堂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机会,成为自你代(NES)以来的首个发布时间能够主导整个控制台世代的公司。2012年9月,任天堂正式放弃了原计划,宣布了未来的上市策略。
Wii U的市场布局与定价
Wii U计划于2012年11月在美国和欧洲同步发售,采用微软和索尼上一代控制台常用的多SKU策略。基础版白色Wii U售价为300美元,豪华版(黑色)则售价350美元,配备更大存储空间以及一份迷你游戏集《任天堂乐园》(Nintendo Land)。
虽然价格略高,但任天堂美国总裁Reggie Fils-Aimé对价格问题不以为然,他认为299美元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价值,且“这是一个长时间都能保持的价位”。他强调公司不打算像3DS那样,半年前降价的错误,而是希望保持稳定的价格战略。
他还提到:“我们对3DS的做法感到痛苦。我们在Wii的价格定在249美元,并且坚持了大约三年半时间,这符合我们的定价理念。”
游戏阵容:品质保证
任天堂计划在新主机发布后前六个月内推出一系列第一方游戏,包括《新超级马里奥兄弟U》、《可育三》、《Wii Fit U》等。这些作品能否像Wii Sports、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或超级马里奥64那样成为强力的发售支撑?业内和玩家对这些问题持谨慎乐观态度。相信以任天堂一贯的品质保证,这些游戏会带来令人满意的体验。
第三方阵容的困境与机遇
一个更大的疑问是第三方开发商的支持情况。从发布阵容来看,任天堂曾试图打破“Wii上只卖任天堂自己游戏”的刻板印象。公司邀请了Platinum Games开发《女神异闻录2》、以及《奇妙的1001》(The Wonderful 101)等独占作品,同时促使育碧和华纳兄弟为Wii U创作了原创新作,如《ZombiU》和《乐高城市》(Lego City Undercover)。
然而,大部分第三方大作(如《质量效应3》《蝙蝠侠:城中之谜》《忍者龙剑传3》)已在Xbox 360和PS3上发售,甚至在Wii U推出时,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刺客信条3》和《Madden NFL 13》等都已上市或即将上市。除了一些增强体验(如触摸屏库存管理或第二屏地图),大部分游戏在硬件性能上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太多特别之处。除了《铁拳冠军版》允许玩家给角色穿衣外,Wii U版并未带来显著不同的体验。
结语:错失良机的反思
尽管任天堂在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但Wii U的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早期的策略和硬件支持未能形成强大护城河,导致后续发展困难重重。这也成为业界关于创新与市场的经典案例——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把握时机,不仅仅是硬件的技术升级,更是市场策略和生态布局的全局考虑。
常见问答
Q: 为什么Wii U没能成功?
A: 除了定价偏高、市场推广不足外,Wii U缺乏强大的第三方软件支持,加之硬件性能未能带来明显优势,导致消费者兴趣不足。最终未能形成稳定的用户群,影响了其市场表现。
Q: 任天堂未来的策略是否会继续采用缓慢推出的方式?
A: 任天堂一直强调自己做事的节奏和质量,未来可能依然会坚持自己的节奏,但也会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性。
任天堂Wii U游戏资讯翻译
《铁拳TAG2》 Wii U版应当获得年度游戏殊荣
《铁拳TAG2》在Wii U平台上的表现本应成为年度代表作,但事实证明,这是失之毫厘的遗憾。
系统上市初期的展望与担忧
在Wii U的发布计划宣布之后,分析师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也提出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担忧最终被证明是有根据的。
“Wii U的成功关键在于第三方支持,”EEDAR分析师Jesse Divnich表示,“我们相信任天堂会开发出引人入胜的自家软件,推动初期销量;但长期来看,仍需依赖第三方开发商创造出独特且有吸引力的内容。仅仅是移植现有的Xbox 360游戏并加入一些Wii U专属功能,是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的。”
软件支持面临的挑战
RW Baird的Colin Sebastian也表达了类似担忧。
“我一直关心的是,不清楚未来会出现什么名副其实的‘杀手级游戏’,来推动未来一年的市场热度。” Sebastian说道。
价格策略与市场预期
虽然Fils-Aimé强调在硬件初期阶段保持价格稳定,但Pachter与DFC Intelligence的David Cole都预测系统在一年内会降价,这一预判后来验证为正确。
节日季的销售前景
在所有分析师和任天堂自身的预期中,系统在那个假日季会表现出色,因早期采用者的需求,市场会出现“售罄”现象。
Fils-Aimé称,零售商的预购需求“非常强劲”,而GameStop也证实了这一点,暂停了美国的预订,建立了等待名单,因“需求过旺”。
新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变化
然而,Wii曾是任天堂最成功的家用主机,其成功在于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主流媒体热烈追捧,推出了许多在传统游戏中罕见的曝光空间,吸引了全新的受众。但当Wii U宣布时,许多旧Wii已被收进衣橱,主流关注点已转向苹果的iPhone。
如果听起来奇怪,那确实如此。原始的iPhone在Wii发售半年后推出。而且,虽然Wii曾火热数年后迅速淡出,但iPhone及其年度更新却似乎在不断获得动力。我们调查了社交媒体对Wii U的讨论以及主流媒体的报道,发现这些都被苹果的iPhone 5发布会所盖过(甚至引发争议,称新Lightning接口要用户购买更多昂贵的配件)。
《华尔街日报》虽然报道了Wii U的消息,但被压在十个关于iPhone的头条之后;Times Techland博客占据了四个头条位置,连苹果的发布会都无法让Wii U的消息突出。《纽约时报》似乎完全未报道,而《 USA Today》则从头版报道Wii发布转变为完全忽略Wii U的发布。更令人担忧的是,iPhone 5依然占据大量关注,即使事件没有什么“惊喜”。
技术与性能问题的出现
一周后,东京电玩展上,光荣特库摩的鈴木明宏解释说,Wii U版本游戏的帧率不佳,原因在于其CPU性能比微软和索尼的系统都要差。第三方移植作品本已令人失望,但Wii U要与更老系统性能比拼,更显绝望,这对未来第三方支持的持续性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方开发的困境
果不其然,第三方支持逐渐变成问题。2013年中,EA宣布放弃支持Wii U,只推出了四款移植游戏,且多为早期在其他平台已发布的作品。动视的《光明记忆》在Wii U上表现不错,但也只推出了两款《使命召唤》系列的作品,之后就停止支援。Xbox 360和PS3的生命期殆尽,但依然获得了两年的《使命召唤:高级战争》和《黑色行动3》的支持。
市场前景逐渐暗淡
Wii U正式发售后,原本的乐观情绪逐渐消散。零售商开始推出促销活动,例如买一款游戏送第二款,享受40%的优惠。
“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显示出市场对于Wii U的信心不足。”
常见问答(FAQs)
Q: Wii U的市场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
A: 由于第三方支持不力及竞争激烈,Wii U未能实现预期的市场表现,发售初期虽有一定销量,但很快便走向下坡路。
Q: Wii U有哪些主要的技术或性能问题?
A: 主要问题包括CPU性能较弱,导致一些游戏的帧率不理想,这也影响了第三方开发的意愿和质量。随着新一代主机的推出,Wii U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游戏市场评论:任天堂Wii U的表现与未来展望
市场预期与软件阵容的不满
根据TechSavvy Global的Scott Steinberg曾经表示:“在零售和机顶盒主机市场中,过去你绝难见到零售商对主机首发软件进行折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标价上涨的机会。但我很难记得上一次主机发布时的软件如此丰富。”
任天堂早期的评测也大多不尽如人意,认为Wii U的软件阵容未能充分展现系统的潜力。更糟糕的是,一些关键功能,比如当下流行的TVii服务,直到发售数周后才上线。这也让部分评论家看到了一线希望,例如《时代杂志》的评论认为Wii U甚至比2006年的Wii展现出了更多潜力,但总体反应并不十分积极。
硬件缺陷与软件缺失的批评
《GamesBeat》的Dan Hsu直言:“Nintendo已经让Wii U走向失败。”
Engadget评价更为苛刻,指出:“缺少Nintendo Network、Miiverse、Nintendo TVii或任何流媒体/点播视频内容——更不用说承诺的向后兼容——Wii U根本无法与上一代主机竞争。”
而Polygon则较为克制,表示:“我们对任天堂新系统的未来持谨慎甚至略带悲观的态度。Wii U似乎会延续任天堂一贯的产品风格,但我们还在等待它是否能带来更多惊喜。”
首发阵容与战略调整
当投资者询问Wii U首发缺乏丰富的第三方阵容时,任天堂总裁岩田聪解释,主要是为了避免首次发售就过多游戏,导致随后长时间缺少新作:“任天堂在硬件上市时通常会发布太多游戏,因此到后来新游戏数量会大幅减少。这次在Wii U上,我们特别小心,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尽管如此,包括《皮克敏3》、《健身环U》、《神奇101》和《沃里奥游戏》等一系列首发后第一年的作品都被推迟了数月。岩田后来为推出后的缺货道歉,向投资者和粉丝保证未来会有新的《马里奥卡丁车》和3D《超级马里奥》游戏,但强调Wii U的首个原创《塞尔达传说》——最终于2017年推出的《荒野之息》——还需等待更长时间。
发售期后支持的不足
Wii U刚上市两个月,任天堂便宣布将整合其掌机与主机业务。最初的报道指出:“公司可能正致力于新技术及现有平台的改良,也可能在研发未来能结合家庭与掌机系统潜力的新型硬件。”
回顾来看,任天堂似乎已经意识到传统业务的困境,并为未来的Switch布局。3DS的挫败,加上Vita的失败,验证了手持市场正逐渐被智能手机和平板取代的趋势。任天堂明白,面对微软和索尼在技术前沿的激烈竞争,自己已难以取胜。而许多第三方开发商依赖的技术,也使他们不愿完全支持一款无法充分展现其优势的系统。
唯一的出路或许在于像最初的Wii那样的“赌一把”——创新性高、具有潜在爆发力的硬件。这些产品可能被竞争对手在几年后复制甚至超越,比如Kinect和PlayStation Move对Wii的影响。虽然Switch同样可以被复制,但在手持设备中所能实现的性能远远落后于像PS5这样尺寸的主机。而且,微软和索尼目前尚未表示出追赶的意愿。(不过,随着云端流媒体的普及,未来的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
常见问答(FAQ)
Q: Wii U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A: Wii U缺少及时的第三方支持和关键的互联网功能(如Nintendo Network、Miiverse、TVii等),此外发行初期缺乏丰富的软件阵容,导致市场反响平平。
Q: 任天堂未来在硬件方面的策略是什么?
A: 任天堂正布局创新的硬件设计,计划整合家庭与掌机的优势,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比如后续推出的Switch,兼具便携性和强大性能。
任天堂Wii U的遗产与影像
最终,Wii U的遗产在于它一直用作任天堂的“临时替补”,为真正的混合平台到来腾出时间和空间。硬件制造上的微不足道差异,确保了手持设备与客厅体验的无缝衔接,让玩家可以在不同环境中流畅切换。
Wii U的使命之一是填补市场空白,避免零售商将任天堂的货架空间全部挪给其他公司。虽然它仍然是一款良好的游戏系统,拥有许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比如我在过去两年中的游戏时间比之前八年还多,但它在商业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成为任天堂历史上的一个低谷。随后,任天堂也逐渐走向复兴,迎来了辉煌的新时代。
2012年9月的重要事件
BioWare创始人宣布退休

BioWare的创始人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在《质量效应3》结局引发粉丝过度期望与不满的风云后六个月宣布退休。这两位与工作室几乎紧密相连的人物,导致EA试图用新作来安抚粉丝,包括宣布一款新《质量效应》游戏和一款新IP。然而,这些新项目最终变成了《质量效应:安德romeda》和《全境封锁:先锋》,未能带来预期的安慰。
育碧加大免费及移动游戏布局

育碧在其努力拓展免费与手机游戏市场。继推出《特战先锋:在线》的免费版本后,又公布了《刺客信条》和《雷曼》的移动游戏,并提供了《Anno Online》和《Silent Hunter Online》等免费游戏的更多信息。十年后,育碧在这一领域虽有一些成功,但整体表现仍不稳定——《信条:联盟》尚未发布,《超级空间:破界》已提前关闭,Ubisoft不得不否认《滚轮冠军》将被关闭的传闻。面对腾讯加码投资,育碧强调其在将AAA特许经营引入移动端的潜力。
Steam绿色光计划的启动与问题

Steam于八月底推出绿色光计划,然而,众包审查流程的缺陷很快暴露出来。有人发起绿色光申请,但实际上拥有的游戏版权却并非自己所有,比如《质量效应3》、《极品飞车》、《命令与征服》、《半条命3》以及《左4死3》;还有一些故意制造的恶趣味标题也充斥其中。
Valve迅速收紧审核流程,收取100美元的申请费,以过滤掉一些不良开发者和喷子。同时,也关闭了情色游戏《Seduce Me》,开发商只收到了一封通知违规的通用邮件,没有得到任何具体说明。两年后,Valve出人意料地取消了杀戮游戏《仇恨》的绿色光上线资格,CEO Gabe Newell亲自出面,驳回了这一决定并表示歉意,强调Steam旨在为内容创作者和玩家提供工具。
Valve涉足硬件的动向

十年前,Valve发布了一则招聘广告,显示他们正筹备开发Steam控制器等硬件产品。公司希望借助硬件打通其平台生态体系,为玩家带来更好的体验,此举后续也成为其硬件布局的重要一环。
Dark Souls导演对难度模式的考虑

Dark Souls的导演宫崎英高表示,他曾考虑在这款游戏中加入更容易的难度模式。这引发了“难度讨论”的持续十年,粉丝们对游戏难度的争论不断,也折射出玩家对挑战和成就感的不同期待。
经典事件分析:好评与差评
糟糕的决策
糟糕的决定: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对即将推出的Windows 8持极度乐观态度,他声称:“Windows 8会表现得很棒。我没有怀疑,这是一个伟大的产品。” 但实际上,Windows 8推出后反响极差,微软不得不在六个月后重新设计,甚至跳过Windows 9,直接推出Windows 10,以示区别与改进。
另一个糟糕的决策
糟糕的决定:EA品牌总裁Frank Gibeau曾表示:“新IP的最佳时机是在硬件周期的初期,大多数新作都是在前24个月内出现。目前,我们正在为下一代硬件开发三到五个新IP。”然而,现实证明,许多新IP的开发并未如预期顺利,导致部分项目搁浅或失败。
常见问答(FAQ)
Q: Wii U为何被认为是失败的产品?
虽然Wii U拥有许多经典游戏和独特的玩法,但其商业表现未达预期,原因包括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第三方支持以及销售策略问题。然而,它在游戏精品层面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的任天堂主机奠定了基础。Q: Steam绿色光计划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核心问题在于众包审核容易被滥用,导致许多无版权或恶意内容被允许上线。虽然Valve后来加收申请费并加强管理,但这个尝试依然暴露了数字平台内容审核的复杂性。游戏行业最新资讯汇总EA策略执行情况与新IP发展进展
在讨论新IP是否在游戏周期开始时最有效之前,我们可以至少说,EA并未完全按照Gibeau所提出的策略执行。即使我们忽略Wii U平台,并假设下一代始于2013年,直到2015年底,EA才通过其EA Originals独立合作项目推出了新IP:Titanfall。(当然,不包括UFC和植物大战僵尸:花园战争,理由显而易见,尽管我们之前听到一些高管将衍生作品和新授权归为原创IP。)实际上,EA在这一代结束时,凭借《Apex Legends》和《Anthem》于2019年发布,以及2021年的《Knockout City》,拥有更强大的原创IP阵容。
图片:EA新IP发布示意图

Gibeau对免费游戏的预测与行业趋势
Gibeau在采访中预测免费游戏将成为行业的主导商业模式,他表示:“我实际上认为,免费游戏将在本十年结束前成为行业的主流模式,成为大多数人习惯的商业模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会离开EA——一家依然对FIFA收费、但其运营的终极阵容赌博类似免费游戏的公司——转而加入Zynga,担任高管职位。
图片:手机免费游戏市场

免费模式在市场中的地位
当2020年全球游戏用户支出中,几乎一半来自于免费游戏时(如《英雄联盟》《堡垒之夜》《Apex Legends》《Dota 2》《原神》等),免费游戏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虽然高端付费游戏依然存在,但在现阶段,免费游戏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付费游戏,预计短时间内不会逆转这一趋势。
行业观念的变化:AAA游戏的未来
前《刺客信条3》创意总监Alex Hutchinson曾指出,大型AAA游戏的时代已接近终结:“我们是最后的恐龙。在这个行业中,仍然有庞大团队的三A游戏,多个工作室合作开发,但这种类型的游戏正变得日益稀少,尤其是在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
他认为,这些大型项目的开发机会变得非常有限,因为行业环境的变化使得持续投入变得不现实。
图片:不同规模的AAA开发团队

实际情况:AAA游戏的持续存在
虽然AAA开发的成本不断攀升,但过去十年中,我们依然看到了七款规模宏大的《刺客信条》作品,以及Ubisoft等公司的其他大作。因此,所谓“末日论”或“恐龙时代”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随着开发者数量增加,虽然单个项目规模变大,但整体市场仍然稳步前行。
关于NBA Live和索尼Vita的反思
EA体育宣布,年度更新的《NBA Live》系列已连续三年未发布。执行副总裁Andrew Wilson表示:“这个决定让我们走在通向未来成功的正确轨道上。”但事实上,这个系列在2016年和之后的几年共获得平庸评价,之后便消失在主机市场中。
相反,索尼市场营销副总裁John Koller强调PSP的最大问题是“端口泛滥”,他承诺Vita会有所不同,事实证明这一点。据报道,在Koller发表言论不到一个月,索尼全球工作室总裁吉田修平公开承认第三方开发支持遇到困难,Vita的前景一度令人担忧。
图片:索尼Vita掌机

品牌变迁与媒体战略的反思
2013年,G4频道计划进行华丽重塑,但实际上,该频道取消了长期的节目《X-Play》和《Attack of the Show》,随后播放重播节目,直到2014年暂停。一年后,品牌被重新启用,尝试振兴旧有影响力。
图片:G4频道logo

个人看法:游戏新闻的评价与未来
我曾被《 游戏行业资讯》聘用。你是否认为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可能取决于你对那些冗长、主观且略带讽刺的深度报道的看法。对我而言,我支持这种报道方式,因为它能呈现更全面的行业真相。
如果你不同意,那么请注意,十年前的相关栏目是在2015年8月发表的,也许在未来几年内,这些内容会像“蛇吞象”一样,形成循环自我反噬的情景。
常见问答
Q: 今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游戏行业趋势?
A: 免费游戏继续主导市场,AAA开发成本高企,行业逐渐向小团队和创新方向转变,同时多元化的媒体策略也在不断演变。
Q: 未来的游戏开发会如何变化?
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多元化,开发者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平台合作,预计免费模型和服务型游戏将持续增长,而传统大型单机AAA可能会趋向多样化和模块化设计。
```html最新游戏资讯:期待与挑战共存
我终于可以看见自己如何面对所有曾经的错误。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刻!

游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游戏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时代。玩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主机是否会持续存在?大家都希望主机不会在未来三年内就消失。希望行业能够稳定发展,为玩家带来更多精彩体验。

玩家的期待与担忧
许多玩家都在期待新一代游戏的推出,但同时也担心传统游戏设备的未来。有些人希望主机继续存在,不断创新,而另一些人则关注云游戏和PC平台的发展。无论如何,行业的持续创新与稳定发展是所有玩家共同的愿望。

FAQ
Q: 未来三年内主机会不会完全消失?
A: 目前看,主机依然有其独特的市场和用户群,未来三年内完全消失的可能性较小。行业不断创新,主机硬件和内容也在持续优化,预计会继续存在并发展。
Q: 除了主机,未来还有哪些游戏平台会受到重视?
A: 除了传统主机外,云游戏平台和PC平台也在快速发展。云游戏消除了硬件限制,让更多玩家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的游戏内容。未来多平台共存,将带来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