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松树是陕西省镇安县主要造林树种,同时是当地重要的森林资源,发挥着维护秦楚咽喉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松材线虫病作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染性强、染病树木死亡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严重威胁着镇安县的林业发展。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推动镇安县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分析该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并系统探讨疫木采伐及处理、媒介昆虫防控、检疫封锁及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防控措施;陕西省镇安县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74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已蔓延至20个省(区、市),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陕西省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是秦楚交界的重要生态屏障,同时是我国松材线虫病重点防控区域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增加,镇安县松材线虫病呈现多发态势,不仅影响当地林业经济效益,而且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急需在深入研究镇安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体系。笔者分析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特征,总结提炼防控经验,旨在为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材线虫病具有易传染、死树快、防治难、危害大的特点,松树感染该病后40 d左右即可死亡,整片松林感染后3~5年即可毁灭[1]。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1)以松墨天牛为媒介昆虫的自然传播。每只松墨天牛可携带成千上万条松材线虫,松墨天牛啃食树木时,松材线虫幼虫便可从松墨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进入树脂道。这种传播方法的自然传播距离约为5 km。2)调运疫木及其制品过程中的人为传播,如通过光电缆盘、家具、包装箱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呈远距离、跳跃式传播。
松材线虫病侵染初期,树木外观正常但树干部可能有少量松脂渗出,随后树脂停止分泌,树木蒸腾作用减弱,整株或部分枝条萎蔫枯死,主干上可见松墨天牛产卵刻槽和侵入孔,树冠针叶由黄色变为红褐色,木质部呈现辐射状蓝灰色纹。在我国,松材线虫病主要感病松科植物,包括黑松、赤松、马尾松、白皮松、黄山松、油松、华山松、红松及樟子松等。
2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特点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主要发生在西口镇、茅坪镇等地及木王国有林场等区域,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设立疫木除治点5 000余个,防治面积达6 670 hm2。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区域面积3 487 km2,山大沟深,海拔落差达2 257.6 m。当地年均气温12.2 ℃、年降水量800~1 000 mm的气候特点,为松树生长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却也为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环境[2]。同时,由于镇安县东接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县,西邻宁陕县,南与旬阳市接壤,北与柞水县相连,区位条件特殊,人为活动频繁,增加了松材线虫病的跨区域传播风险。
3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疫木采伐及处理
在冬春季媒介昆虫非羽化期内(当年10月至翌年4月)采伐清理死亡(病死、其他原因致死)松树,采伐的松木和直径超过1 cm的枝干应在疫区内就地就近及时进行除害处理。疫木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 cm,剥去伐桩树皮,对伐桩先用链锯在其表面切割出“井”字形,深度为1~2 cm,然后在伐桩上放置磷化铝片1~2粒,用厚度在0.1 mm以上的塑料薄膜覆盖,绑紧后用土将塑料薄膜四周压实。
对于疫木,镇安县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1)就地焚烧法。对采伐的疫木进行就地烧毁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需选择安全的焚烧地点,远离松树林,清理出防火隔离带,在确保森林防火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焚烧。2)不锈钢丝网罩处理法。针对高山区、交通不便、不适合焚烧的地区,使用不锈钢丝网罩对采伐的疫木进行就地处理,具体操作是将采伐的疫木集中堆放,外部用细密的不锈钢丝网完全覆盖,彻底封闭,防止媒介昆虫逃逸。
3.2 媒介昆虫防控
3.2.1 化学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根据媒介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药剂持效期和诱捕器监测结果,选择在媒介昆虫羽化初期、羽化盛期、盛末期或上一次施药防治的药剂持效期末等关键时期开展防治。
1)人工地面喷药防治。在西口镇、茅坪镇等松材线虫病重点发生区域,使用2%噻虫啉微囊粉剂800~1 000倍液,在每年6月5—14日、7月5—14日分两次对松树进行喷药作业,每次喷洒要求药液均匀覆盖松树胸径以上枝干,重点喷洒树冠上部和主干,确保药液完全润湿树干。2)高山险要区域可利用飞机喷药防治[3]。不方便进行人工喷药的区域可采用飞机施药,施药时间为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松墨天牛羽化期,使用3%噻虫啉悬浮剂喷雾,飞机飞行高度控制在距离树冠1.5~2.0 m,确保药液均匀覆盖,提高防治效果。3)打孔注药。对镇安县15个镇(街道)和2个国有林场当年疫木除治点(密接)松林(松树株数在20株以下)的所有松科植物开展树干注药,药品为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每支50 mL),注药时间为11—12月。
3.2.2 生物防治
镇安县可采用以下生物防治方法。1)以天敌昆虫防治为主的生物防治法。在媒介昆虫松墨天牛数量较多的区域,释放肿腿蜂等天敌昆虫,每667 m2林地投放200~300头。投放分两次进行,第1次在6月上旬松墨天牛开始羽化时释放,第2次在7月上旬松墨天牛盛期释放。释放时选择晴朗无风的早晨或傍晚,将装有肿腿蜂的容器挂在树枝上,打开容器使其自然扩散。2)以病原微生物防治为主的生物防治法。在疫区重点区域喷施白僵菌或绿僵菌等真菌制剂,按照每667 m2用药0.5~1.0 kg兑水75~100 kg的比例配制菌液,选择阴天或傍晚时分进行喷洒,重点喷洒松树树干中下部,形成一个湿润环境,使真菌能更好地侵染靶标害虫,降低媒介昆虫的种群密度。
3.2.3 物理诱捕技术
镇安县可采用以下两种物理诱捕方法。1)诱捕器诱杀。在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林区布设松墨天牛诱捕器,诱捕器为黑色漏斗式,内置引诱剂,每667 m2设置2~3个,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松墨天牛成虫期进行布设,诱捕器悬挂在离地1.5~2.0 m的树干部位,诱捕器内加入适量杀虫剂,每7~10 d检查一次,及时清理死虫,更换引诱剂[4]。2)诱木诱杀。在疫区松林每隔50~100 m设置一处诱木,选用新伐松木截成1.0~1.5 m长的木段,每处堆放3~5段,诱木表面涂布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定期检查更换,及时收集处理死亡的松墨天牛,有效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进而降低松材线虫病自然传播概率[5]。
3.3 检疫封锁
3.3.1 设置检疫站点
镇安县在检疫封锁防控过程中可采用以下两种设站方式。1)设置固定检疫站点,在镇安县主要交通要道设立2处临时检疫检查站,每个检查站配备4~5名专业检疫人员和必要的检疫设备,24 h轮班值守,重点检查过往车辆是否携带或运输松木及其制品。检查站点应设置检疫标志牌、检疫执法公示牌,并配备检疫记录台账、检疫处理设备等硬件设施。2)设置流动检疫站点。根据镇安县内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路段设立临时流动检疫站点,采取不定时、不定点的方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每次检查行动由林业执法人员、派出所民警、乡镇工作人员等组成联合执法组,重点检查可疑车辆,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运输松木及其制品的行为,有效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
3.3.2 完善运输管控制度
镇安县在松材线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完善运输管控制度。1)证件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运输松木及其制品的车辆必须持有林业部门核发的《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调运检疫证书》,证书上需要注明木材来源地、运输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数量等信息,并在证书有效期内完成运输。运输过程中,司机必须随车携带相关证件,主动接受检查站检验。2)全程监管制度。对进出镇安县的所有涉及松木及其制品运输的车辆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运输台账,详细记录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来源地、目的地、运输路线、木材数量等内容。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确保运输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运输路线或在非指定地点装卸货物。
3.4 监测预警
3.4.1 建设监测网络
镇安县可建立县、镇、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县级设立监测中心,配备专业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负责全县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镇级设立监测站点,每个站点配备2~3名专职监测员,负责辖区内的日常监测工作;在重点村设立监测点,由生态护林员担任监测员,负责一线监测工作。还可以建设网格化监测点位,按照“县道每隔3 km、乡道每隔2 km、林区每隔1 km”的原则设置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立标志牌,标明编号和监测责任人,并建立监测档案,记录监测数据。同时,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在重点区域加密布设临时监测点,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监测网络。
3.4.2 构建预警机制
镇安县可从以下两方面构建松材线虫病预警机制。1)构建分级预警机制。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红色)、Ⅱ级(橙色)、Ⅲ级(黄色)和Ⅳ级(蓝色)4个等级,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红色预警表示疫情特别严重,发病面积超过67 hm2;橙色预警表示疫情严重,发病面积不超过67 hm2而大于33 hm2;黄色预警表示疫情较重,发病面积不超过33 hm2而大于6.7 hm2;蓝色预警表示疫情轻微,发病面积不超过6.7 hm2。2)构建智能预警平台。建立松材线虫病智能预警平台,整合监测网络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包括天气预报、媒介昆虫发生预测、历史疫情分析等功能的预警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制作预警分布图,并通过手机APP、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各级防控人员推送预警信息,实现精准预警。
3.4.3 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镇安县可建立由县林业局牵头,公安、交通等部门配合的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当发现新的松材线虫病疫点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防治队伍赶赴现场,在24 h内完成疫情核实和疫点划定工作,并设置警示标志,划定隔离带。同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的防治药剂、防护用具和处置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完善疫情封锁管控机制,将新发疫点周围根据距离划定核心区、缓冲区、防护区,采取由内向外的分区管控措施。核心区内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必须在3 d内完成采伐和处理,禁止任何涉木制品运出;缓冲区内实行重点监测,每天巡查不少于2次;防护区开展全面排查,对可疑树木采取紧急预防性处理措施,最大限度控制疫情扩散。
4 结语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镇安县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林业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和区域环境条件,进一步完善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防控、检疫封锁和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控体系,持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县镇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建设,规范检疫管理,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切实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推动镇安县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卫华.林业常见病虫害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的深入探讨[J].种子世界,2024(12):180-182.
[2] 张雅琪,张雪杰,毕会涛,等.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林业科技,2024,44(4):1-5.
[3] 郭子彬,张华峰,李小璐,等.环境因素对不同材质松材线虫病疫木网罩隔离效果的影响[J/OL].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2025-01-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5.1070.N.20241025.1357.002.html.
[4] 胡俊伟,吴晖,张海宁,等.5种引诱剂对携带松材线虫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5,45(1):101-106.
[5] 王伟军.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J].新农业,2024(9):42-43.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李从博(1980—),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技术推广。E-mail:31425125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