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临汾市林业育苗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摘 要 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育苗是造林工程的基础环节。然而,病虫害一直是制约林木健康生长的主要威胁因素,给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带来严重损失。为探索苗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分析陕西省临汾市林业育苗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种苗培育、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在内的绿色防控措施。

关键词 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措施;山西省临汾市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67

山西省临汾市位于黄河中游西岸,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该市年平均气温12.6 ℃,年降水量500~600 mm,光照充足,无霜期160 d左右,气候条件适宜林木生长。临汾市总面积约2.03万km2,森林覆盖率28.9%,活立木总蓄积量1 675.14万m2,林业资源丰富。但由于临汾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脆弱,一旦林业病虫害暴发,易造成严重损失。因此,临汾市在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三北”工程建设及黄河“几字弯”绿化时,实施林业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尤为重要。科学有效的绿色防控措施,不仅能减少病虫害,更能保护和修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对于促进临汾市林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 林业资源概况

临汾市林业资源极为丰富,全市森林面积达53.73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 675.14万m3,森林覆盖率达26.47%。临汾市森林类型多样,有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等多个类型,主要树种包括油松、侧柏、落叶松,以及栎属、槭属的树种。临汾市西北部为黄土高原地貌,植被以侧柏、刺槐为主;南部为盆地,地形开阔,为人工营造林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分布有大面积的杨、柳、刺槐等速生丰产林;东部太岳山脉海拔较高,森林植被以油松、栎为主,是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临汾市的林业资源不仅数量可观,分布也较为均匀,为临汾市开展林业育苗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林业育苗主要病虫害

2.1 主要病害

临汾市林业育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松针锈病、立枯病和根腐病。1)松针锈病是由黄蘖鞘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最初表现为松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随后这些斑点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呈丘状凸起。松针锈病在临汾市一般于4—5月开始发病,6—8月病情加重,9月上旬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轻。该病对当年生松针危害最严重[1]。2)立枯病的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根部。患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逐渐凹陷溢缩呈黑褐色,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植株最终枯死。临沂市立枯病主要为害时间集中在5—7月,幼林和苗木生长旺季较为多发;湿热天气有利于病菌扩散传播,降水过多或渍水时病情加重。3)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症状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常于3—5月发作。发病初期,个别支根和须根先感染,随后逐渐蔓延至主根。主根感染后,植株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根部腐烂加剧,吸收功能减弱,新叶发黄,中午阳光充足时叶片出现萎蔫。夜间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情况严重时,叶片将持续发黄枯萎,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直至全株死亡。

2.2 主要虫害

临汾市林业育苗过程中的主要虫害种类包括松毛虫、杨透翅蛾和天牛等。1)松毛虫是为害松树的主要害虫,幼虫呈黑色,体被长毛,采食嫩叶和树皮,一般于4—5月开始出现,6—7月为为害高峰期,8月中下旬为害趋缓。杨透翅蛾主要为害杨树和柳树。这种害虫的幼虫会钻蛀树木的枝干和顶芽,能够穿透整个组织,导致被害处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2]。杨透翅蛾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为害,6—7月为高发期,7月下旬为害逐渐减弱。3)天牛是重要的林业虫害,雌虫在树干或树枝适当部位产卵,卵孵化后幼虫钻入树体内部蛀食,制造蜿蜒曲折的蛀道,严重损害木质部,导致林木生长迟缓、枯梗枯干,甚至整株倒伏。临汾市一般从6月初开始出现天牛成虫产卵,6—8月为主要为害期,往往持续到9月上中旬。

3 绿色防控措施

3.1 林业措施

3.1.1 选育抗性品种

临汾市可对现有树种进行评价筛选,优先选用对主要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乡土树种或优良无性系,如落叶松、油松、侧柏、白桦等,不仅可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还可避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同时,大力开展抗病虫害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种质资源挖掘、远缘杂交、基因工程手段等现代育种技术,创新选育更多抗性突出、适应性强的优良抗病虫害品系,持续为临汾市林业发展提供优质抗性种源,从根本上提高育苗材料的健康水平,减轻病虫害防治压力。

3.1.2 种子处理

临汾市林业育苗过程中常采用热水浸种、化学消毒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热水浸种是利用55~60 ℃的热水浸泡种子20~30 min,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害虫卵;化学消毒一般使用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5 min,对种子进行彻底消毒。

3.1.3 苗床管理

在临汾市开展育苗工作前,需要对苗床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处理。先彻底清除田园内外的杂草和落叶,消除病虫害的潜伏条件,然后可采用高温熏蒸或化学消毒的方式对苗床进行消毒。高温熏蒸可使用130 ℃的蒸汽对苗床连续熏蒸2 h,可杀死90%以上病原生物;化学消毒主要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按每平方米6~7 g的用量撒施于苗床,撒施后用塑料薄膜密闭苗床7~10 d,通过与水反应氧化成异硫氰化物,破坏病原菌体内关键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对病原菌产生杀灭和抑制作用[3]。此外,可用石灰氮处理,每平方米用量30~40 g,覆膜密闭7~10 d,利用其释放的氨气达到消毒效果。

3.2 生物防治

3.2.1 天敌利用

临汾市可利用蚜小蜂、食蚜蝇等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一般每667 m2释放500~1 000头蚜小蜂或食蚜蝇;对于鳞翅目害虫,可引入赤眼蜂、姬蜂等蜂类天敌,每667 m2释放量为100~200头;对于咀嚼式口器害虫,可利用捕食性天敌如草蛉等,每667 m2释放50~100头。此外,可引入啄木鸟、麻雀等鸟类天敌,通过人工搭建鸟巢并定期投喂营造适合其生存繁衍的环境,利用其捕食行为减少育苗场的虫口密度。值得注意的是,天敌的释放时间、密度和方式需要根据气候条件、虫口种类和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并确保天敌保持活力,做好驯化和后续管理,以充分发挥其生物防治效能。

3.2.2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在临汾市林业育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等。白僵菌制剂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和膜翅目害虫,一般采用每毫升107~109个孢子的浓度,喷施叶面或虫体,孢子被害虫吸食后在体内萌发形成菌丝,最终导致害虫僵死。苏云金杆菌制剂则适用于防治多种啃食性和吸汁性害虫,使用浓度为每毫升108~1010个孢子,可喷雾或滴注于叶面、树干。芽孢杆菌制剂具有杀虫广谱、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常用于防治松毛虫、杨透翅蛾等毛虫类害虫,推荐使用浓度为每毫升107~109个孢子。微生物制剂施用时间和方法需要根据害虫种类、密度和发育阶段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注意施用后避免阳光直射。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制剂更加无污染、高效、持久、安全,是临汾市林业育苗中重要的绿色防控手段。

3.2.3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害虫进行绿色防控的一种绿色技术,在临汾市林业育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常见的植物源农药有除虫菊素、尼古丁、苦皮藤素等。除虫菊素可溶性粉剂是从除虫菊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效果的有效成分,灭杀蚜虫、棉铃虫等害虫有较好效果,但作用较慢。一般使用800~1 200倍液进行喷雾,每667 m2用药量为20~30 mL[4]。尼古丁对鳞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有显著灭杀效果,使用600~800倍液,每667 m2用药量30~50 mL。苦皮藤素可溶性粉剂对多种啃食性和吸汁性害虫均有拒食和触杀作用,推荐使用800~1 200倍液喷施防治,每667 m2用药量20~40 mL。

3.3 物理防治

3.3.1 灯光诱杀

临汾市常用的灯光诱杀设施有黑光灯、高压汞灯等。黑光灯的紫外线波长在350 nm左右,能有效吸引蛾类、蝇类等趋光性强的昆虫。一般在育苗场四周以20 m的间距安装黑光灯,夜间开启,下方放置粘板或毒饵盘,可以捕获大量成虫。高压汞灯发出的光线波长范围广,不仅能诱杀蛾类,对天牛、蝗虫等也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安装方式与黑光灯相似。需要注意,安装灯具时要远离苗木,避免光源吸引有害昆虫前往为害;定期清理和更换粘板或毒饵盘,否则会成为育苗场内新的虫源。

3.3.2 色板诱捕

色板诱捕是依据不同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向性,进行物理防治的绿色措施。临汾市林业育苗过程中,常用黄色、蓝色和绿色等色板诱捕飞虫类和蛾类害虫。黄色粘板能有效诱捕蚜虫等小型飞虫,一般每667 m2苗床放置3~5块,板面涂有黄色或淡黄色油漆,外涂透明粘虫胶。蓝色粘板主要用于诱捕鞘翅目和膜翅目害虫,尤其对松毒虫、杨透翅蛾等有很好的诱捕效果,林间设置方法与黄板相同。绿色粘板则对鳞翅目害虫如蛾类有较强吸引力,每667 m2可悬挂2~4块。

3.4 化学防治

3.4.1 选用低毒农药

在无法有效控制虫口密度时,适度使用低毒环保型农药是临汾市林业育苗绿色防控的必要补充。常用的低毒化学农药有低毒杂环类、氨基甲酸酯类、阿维菌素类等。针对鳞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推荐使用0.2%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每667 m2用量20~30 mL;对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可使用3%啶虫脒乳油,推荐每667 m2使用40~50 mL;防治鳞翅目、膜翅目的多种害虫,推荐每667 m2使用0.3%阿维菌素乳油20~30 mL,施用2~3次,间隔7 d[5]。这些低毒农药具有毒性低、残留期短、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针对性使用后能较好地防治育苗场的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问题。

3.4.2 精准施药技术

精准施药主要包括适期防治和精准喷施两个方面。适期防治需要根据害虫种类、发育阶段和为害程度确定最佳施药时间窗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蚜虫类害虫,应在其羽化高峰期进行防治;对鳞翅目害虫,则应重点防治其幼虫期。精准喷施技术则注重喷雾剂量、喷雾粒度和喷雾覆盖度的优化。可采用低容量喷雾技术,使用超低速小型无人机或背负式喷雾器,667 m2的喷雾量控制在15~30 L。同时,注意调节喷嘴类型和压力,将喷雾粒度控制在100~300 μm,从而提高叶面沉降效率和药液利用率。喷施时应尽量选择在无风或微风天气,保证喷雾均匀覆盖作物表面。

3.5 病虫害监测

病虫害监测是临汾市林业育苗绿色防控中的基础环节,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可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目视检查、诱捕器监测和黄板诱捕等。目视检查是通过人工观察育苗床、苗木,了解病虫害发生部位、种类和密度。诱捕器监测则利用性诱剂和色板诱捕,对特定害虫进行专门监测,如利用性外激素监测蛾类害虫。粘板诱捕主要用于监测小型害虫的数量,每667 m2设置3~5块黄色粘板,定期检查粘捕数量。监测工作应覆盖整个育苗期,监测频率视害虫种类而定,一般7~15 d监测1次。同时,做好记录,绘制病虫害发生动态曲线,当密度超过经济危害水平时即可启动绿色防控措施。

4 结语

林业育苗期间实施绿色防控措施对于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育苗质量至关重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应综合施策,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选用低毒农药及精准施药技术等多种手段。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是绿色防控的前提和基础,能够及时掌握虫口动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长期坚持实施绿色防控措施,不仅可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维护临汾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娟.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24,56(2):198-200.

[2] 孙胜强.林业建设中松树育苗技术的优化措施[J].新农民,2024(11):100-102.

[3] 李海霞.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现状研究[J].河北农机,2024(6):102-104.

[4] 王丽云.林业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4(1):103-105.

[5] 赵建文,焦圣涛,程宝珠,等.林业育苗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3(19):107-109.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白小玲(1981—),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草建设研究。E-mail:641627686@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