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芜湖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

摘 要 安徽省芜湖市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小麦病虫害发生形势也日趋严峻,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促进小麦可持续生产,针对芜湖市小麦主要病虫害,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性品种、深翻、轮作、科学播种等农业防治技术,杀虫灯诱杀、粘虫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天敌利用、微生物制剂应用等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化学防治技术。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安徽省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25

安徽省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气候温和湿润,为小麦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为各类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严重威胁着当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控方式已不能满足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要求。因此,探索适合芜湖市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芜湖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危害,系统探讨一系列防治技术,以期通过这些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芜湖市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芜湖市小麦主要病虫害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0′~118°44′、北纬30°19′~31°34′。芜湖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多样,平原和丘陵为主要地貌特征,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芜湖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小麦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种类多样,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

芜湖市小麦常见病害包括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纹枯病及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是芜湖市最为严重的小麦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开花灌浆期,尤其在连续阴雨天气下易大面积暴发。发病初期,小麦穗上出现淡红色或桃红色小点,随后扩大为褐色病斑,发生严重时整穗变为褐色,籽粒瘪缩、畸形,产生呕吐毒素等真菌毒素,造成30%~50%的严重减产。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小麦叶片、叶鞘、穗上出现白色粉状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形成厚厚的白粉层,影响小麦光合作用,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造成产量损失20%~30%。在芜湖市,小麦锈病主要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条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形成黄色条状病斑;叶锈病在小麦叶片上形成橙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粉疱;秆锈病则主要为害小麦茎秆,形成褐色长条形粉疱。小麦锈病一旦发生,会迅速蔓延,严重时可导致小麦减产30%~50%。小麦纹枯病主要为害小麦茎秆和叶鞘。发病初期,小麦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扩大呈纺锤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严重时茎秆折断,影响养分运输,可造成15%~25%的减产。小麦叶枯病在芜湖市较为常见。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呈纺锤形或椭圆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可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严重时可导致10%~20%的减产。

芜湖市小麦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麦蜘蛛等。蚜虫是芜湖市小麦最普遍且危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主要包括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等。蚜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幼嫩组织的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卷曲,严重时整株枯萎。蚜虫还能传播小麦矮缩病毒,对小麦生长造成双重危害。在适宜条件下,蚜虫繁殖速度极快,可导致小麦减产20%~30%。吸浆虫主要在小麦灌浆期为害,通过刺吸小麦籽粒内的汁液,导致籽粒瘪缩、畸形,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大量发生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20%~30%。红蜘蛛又称叶螨,主要为害小麦叶片,通过刺吸叶片表皮细胞的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干枯。在干旱少雨的年份,红蜘蛛危害更为严重,可造成小麦减产15%~25%。麦蜘蛛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和穗,通过刺吸植物组织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干枯,麦穗发育不良。在芜湖市,麦蜘蛛常在春季干旱少雨时大量繁殖,严重发生时可造成小麦减产10%~20%。实践表明,小麦病虫害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相互作用、交叉危害,增加了防控难度。

2 芜湖市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性品种

在芜湖市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中,选用抗性品种是关键的农业防治技术。例如,针对小麦赤霉病,选用适应芜湖市气候条件的高抗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如皖麦18和皖麦68,这些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较强,有利于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1]。同时,芜湖市土壤类型多样,应重点选用适应不同土壤条件的小麦抗性品种,如宁麦13和扬麦20,这些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具有较强抗性,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小麦产量的稳定性[1]。此外,建议农户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结合小麦抗性品种特性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和施肥方案,选择合适的播期,加强田间管理,充分发挥小麦抗性品种的优势。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小麦品种抗性监测和评价,及时更新和推广新的抗性品种,确保防控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1.2 深翻

芜湖市地处长江下游,土壤肥力较好但易板结,因此在小麦播种前,建议农户对田地进行25~30 cm的深翻,可以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将病原菌和虫卵翻到地表,暴露在阳光下杀灭。特别是对于芜湖市常见的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害,深翻可显著降低其越冬基数[1]。需要注意的是,深翻应在土壤适宜水分条件下进行,避免在土壤过湿或过干时操作,以防破坏土壤结构。可以采用“深翻+浅耕”的方式,即在深翻后进行浅耕整地,这样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度,又能维持表层土壤的平整度。建议在深翻时结合土壤改良,适当施用石灰或硅钙镁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2.1.3 轮作

芜湖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为多种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长期单一种植小麦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中病菌、害虫积累等问题。因此,实施科学的轮作制度对于芜湖市小麦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根据芜湖市的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实施科学的轮作制度,如推广“小麦-水稻”或“小麦-大豆”的轮作模式。通过小麦与水稻、大豆的轮作可以有效打破许多病虫害的生活周期,特别是对于小麦连作易发生的病虫害,轮作对这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轮作时,应考虑作物间的互作关系,合理安排种植顺序和时间,避免出现负面影响。

2.1.4 科学播种

根据芜湖市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建议小麦播种时间控制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这一时间段播种可以使小麦避开某些病虫害的高发期,如蚜虫的秋季迁飞高峰和小麦白粉病的早期侵染。在播种密度方面,推广使用精量播种机,控制播种量在150~180 kg·hm-2。这一密度既能确保足够的产量潜力,又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确保小麦田间通风透光,降低小麦白粉病等病害发生风险[1]。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播种效果,建议在小麦播种前使用低毒高效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可有效预防早期病虫害的发生。

2.2 物理防治

2.2.1 杀虫灯诱杀

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高效、环保的物理防治技术。在芜湖市,针对小麦主要害虫,可在小麦田间每30 m2安装1盏智能杀虫灯,灯具配备光谱分析系统,根据不同害虫的趋光特性自动调整发光波长,有效诱杀害虫[2]。同时,结合芜湖市的气候特点,优化杀虫灯的使用时间。一般在傍晚日落后开启,至次日凌晨4:00关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这一阶段是害虫高发期,建议延长杀虫灯使用时间,以加强防控效果。此外,建议推广太阳能杀虫灯,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2 粘虫板诱杀

利用粘虫板诱杀害虫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治技术。根据芜湖市小麦主要害虫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粘虫板颜色。当地常见的小麦蚜虫和叶蝉对黄色具有较强的趋向性,而蓟马则更容易被蓝色吸引。因此,在小麦生长前期主要使用黄色粘虫板,而在抽穗期后则增加蓝色粘虫板的使用比例。同时,选用防水耐晒的高质量粘虫板,并在安装时略微倾斜,以便雨水流下。一般每667 m2安装30~40块粘虫板,高度保持在小麦植株上方20~30 cm处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高度[2]。此外,在小麦收获后,不要立即移除粘虫板,而是继续使用一段时间,这种做法可以持续监测和控制害虫数量,有效降低下一季小麦的虫害基数。

2.3 生物防治

2.3.1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防控小麦病虫害是一种高效、生态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例如,针对蚜虫,可在蚜虫开始发生时,在田间释放适量七星瓢虫和草蛉,这两种天敌昆虫对蚜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可有效控制蚜虫种群数量[3]。再如,推广赤眼蜂防控小麦蝇类害虫,赤眼蜂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蜂,能有效寄生并杀死小麦蝇类害虫的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每667 m2释放3万~4万头赤眼蜂,每7~10 d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3]。另外,利用天敌防控小麦病虫害时,可在小麦田周围种植油菜、芥菜等开花植物,为天敌昆虫提供花粉和花蜜,增加其在田间的存留时间,也可在田埂和沟渠边种植一些保护性植物,如百日菊、向日葵等,为天敌昆虫提供越冬场所。

2.3.2 微生物制剂应用

应用微生物制剂防控小麦病虫害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技术。例如,推广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生长。考虑到芜湖市春季多雨的特点,建议在小麦抽穗期开始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每7~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再如,推广应用哈茨木霉菌剂,该制剂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具体应用时,可在小麦播种前,用哈茨木霉菌剂拌种,并向土壤中施用该制剂,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2.4 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防控小麦病虫害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化学防治技术[4]。1)选用低毒、高效的种衣剂,如咯菌腈或吡虫啉,与种子充分混匀。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等早期病虫害,还能增强小麦幼苗的抗逆性。2)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吡唑醚菌酯或噻虫嗪,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和蚜虫。3)利用病虫害预警系统,结合田间调查,在病虫害刚开始发生时及时用药。例如,对于小麦条锈病等局部发生的病害,可采用“点筛治疗”方法,仅在发病点及其周围施药,既节约农药又减少污染。4)推广药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拔节期,将杀菌剂或杀虫剂与叶面肥混合使用,既防治病虫害,又补充营养。例如,可选用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与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混合喷施,防治多种小麦病害[5]。建议在用化学药剂防控小麦病虫害时关注天气条件,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喷药,避免在高温、大风或雨天施药。同时,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防止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用药后要做好安全间隔期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 结语

芜湖市小麦病虫害种类多样,危害严重,主要包括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吸浆虫等虫害。针对小麦病虫害,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这些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建议进一步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和推广,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农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和技能,为芜湖市小麦的可持续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乔雪娥.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4,42(11):73-75.

[2] 沈淑允.小麦高产优质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4,42(11):76-78.

[3] 翁黎金.不同用药方案对小麦病虫害的田间防效[J].基层农技推广,2024,12(5):12-15.

[4] 钱燕.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4(9):118-120.

[5] 尤俊花.浅谈小麦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J].河南农业,2024(9):42-43.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乐大林(1970—),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学研究。E-mail:314251251@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