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对策

摘 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高质量发展,系统分析了山东省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深入剖析了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条;科技创新;山东省汶上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4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路径,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强等共性问题。山东省汶上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以粮食、生猪、林果、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通过深入探讨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 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汶上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北部,总面积889.1 km2,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近年来,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产业基础扎实,经营体系完善。截至2024年底,汶上县农业产业以粮食、生猪、林果、蔬菜、中药材为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 000 hm2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超5 333.33 hm2。汶上县现有4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家。汶上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汶上芦花鸡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已建成国家级原种场1处,原种现存栏2万只,扩繁群20万只,

年孵化雏鸡4 200万只,全年加工能力达到900万只[1]。汶上县甘薯育苗已有20多年发展历史,从事甘薯育苗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100余家,建设了标准化甘薯种苗脱毒试验室,甘薯苗已远销多个省份。汶上县现代高效设施农业蓬勃发展,建成了汶上街道绿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华苑智慧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品牌效应强的高效设施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24年汶上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4 366.67 hm2,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2.84%,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326个,占比93.68%,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1]。

2 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

汶上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提升。1)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从农业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汶上县农业生产基础扎实,但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仅有20余家,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农产品初级加工阶段。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的提升[2]。2)农产品加工能力急需提升。目前,汶上县粮食加工企业仅有两家,主要生产高筋粉、低筋粉等专用粉,产品种类较少;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特别是在芦花鸡深加工、果蔬保鲜加工、中药材精深加工等领域,加工设备和工艺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的提升。

2.2 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

汶上县农业产业链条短小,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水平较低。1)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完善。从产业链发展来看,汶上县虽然在甘薯育苗、芦花鸡养殖等领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产业链协同发展不足,产供销衔接不畅。以中药材产业为例,汶上县虽然着力建设中药材加工产业园,但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少,相关产业集聚效应未能充分显现[3]。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深入。从产业融合来看,汶上县各产业主体之间联系松散,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尽管汶上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未能与特色农业有效结合,未形成“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新业态,制约了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拓展。

2.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汶上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科技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强。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从创新基础设施来看,汶上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层次低,研发投入不足。虽然已建立甘薯种苗脱毒试验室、汶上芦花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但科技研发力度仍显不足。目前,汶上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少数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升[4]。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2)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不足。从人才队伍建设来看,汶上县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在遗传育种、生物工程、养殖管理、产品加工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储备不足。尽管汶上县逐步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但整体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层次水平仍需要进一步优化,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2.4 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汶上县农业品牌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品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1)品牌培育体系不完善。从品牌建设来看,虽然汶上县已有“汶水”“东山”“熙乐经典”等品牌,但缺乏统一的品牌发展规划和运营战略,品牌建设比较分散。在品牌标准化建设方面,尽管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品牌标准体系,品牌管理和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在农产品品牌认证方面,虽然汶上县农产品共拥有商标45个,但“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较少,品牌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待加强[5]。2)品牌营销创新不足。从品牌推广来看,汶上县农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还需提升。虽然汶上县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但品牌宣传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的营销手段。以锦都食品为例,虽然在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了“珑记美厨”电商营销号,但品牌营销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品牌溢价能力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农业增值增收。

3 对策

3.1 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针对汶上县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的问题,应当从培育加工企业和提升加工能力两个方面着手解决。1)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把握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下沉的有利时机,重点招引国内知名的粮食深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企业来汶上县投资。可采取独资设厂、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模式,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要支持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2)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力度,在粮食加工领域,支持现有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在芦花鸡加工方面,推动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在中药材加工领域,支持建设中药材加工产业园,引进配套加工企业,推进中药材加工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3.2 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针对汶上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的问题,应当从完善产业链条和深化产业融合两个方面着手解决。1)全面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以现有的特色产业为基础,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在芦花鸡产业方面,建立从种苗繁育、标准化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完善营销体系。在甘薯产业方面,以标准化甘薯种苗脱毒试验室为依托,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种苗繁育技术创新,并带动加工、储运等配套产业发展。2)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莲花湖湿地、宝相寺等旅游资源,打造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可借鉴成功经验,鼓励农户以闲置资源入股,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加强与文创、电商等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3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汶上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当从完善创新平台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着手解决。1)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更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协作关系,加强甘薯生物脱毒技术攻关。同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惠政策,吸引遗传育种、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不断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通过创办企业、集体组团、技术入股、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和龙头企业,培养一批实用型科技人才。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农业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3.4 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针对汶上县农业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的问题,应当从完善品牌体系和创新营销方式两个方面着手解决。1)建立健全农业品牌培育体系。制定统一的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在现有芦花鸡、甘薯等特色产业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品牌标准体系,规范品牌使用管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要以汶上芦花鸡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公用品牌为契机,培育更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集群。同时,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品牌信誉。2)创新品牌营销推广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电商平台,提升品牌营销的数字化水平。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开展网络直播、短视频营销等新型推广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注重品牌文化建设,挖掘品牌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4 结语

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但仍面临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产业链条发展不完整等问题。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业品牌培育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推广方式。相信通过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汶上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迈上新台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海涛.汶上县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4(18):104-106.

[2] 洪览岳.乡村振兴背景下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24):49-52.

[3] 郭亚星,杨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小农户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基于利益分配及产业治理策略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5):84-96.

[4] 张鑫.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新农民,2024(21):22-24.

[5] 李军,樊琴琴.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机制与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6):26-3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陈秀美(1974—),本科,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合作组织管理。E-mail:chenyan741010@163.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