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动物疫病的高发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维护农牧民切身利益、持续稳定促进畜牧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及保障食品安全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为给动物防疫工作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践为例,分析该过程中存在的养殖场环境卫生条件不佳、免疫工作开展滞后、疫病监测监管力度不够、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及养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落实强制免疫计划、强化疫情监测监管、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及合理调整养殖产业结构等优化建议。
关键词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问题;优化举措;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59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境内,总面积7 476 km2,辖区内有耕地面积13.67万hm2、草场面积42.33万hm2、森林面积4.47万hm2。2023年,乌拉特前旗畜牧业发展较好,牲畜总存栏203.3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超过5.8万t。但当前畜牧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畜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也给动物疫病的监测、监管和防控相关方面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保障乌拉特前旗动物防疫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对于维护全旗农牧民利益、发展畜牧业经济、保障肉蛋奶供给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1 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概况
乌拉特前旗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农牧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强制免疫计划,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集中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2021年,乌拉特前旗大力开展动物疫病检测工作,全年检测羊布氏杆菌病42 863份、奶牛布氏杆菌病1 703头、奶牛结核病4 370份;同时对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猪瘟病毒病、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疾病实施了强制免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基本达标[1]。2023年起,乌拉特前旗进一步加大产地检疫力度,全旗在11个苏木镇建立13个规范化申报点,任命36名官方兽医驻守一线,全面加强对运输车辆、运输证明、动物健康等的检查检疫,确保活畜产品检疫出证规范合法。虽然乌拉特前旗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防控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优化和完善。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场环境卫生条件不佳,粪污处理不当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部分建设时间较早的养殖场环境卫生条件却未能同步改善。其中,粪污处理不当成为突出问题,很多养殖小区和散养户未建设规范的粪便贮存场所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少数规模化养殖场虽然构建了粪污处理设施,但是对于后期的设施维护却疏于管理和完善,导致很多新问题出现。养殖场环境卫生陷入管理缺失,粪便和污水成为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的温床,动物疫病通过粪污媒介在养殖区内外流传,导致防疫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即便投入人力财力开展免疫,疫病也易于再次暴发,给下一步的防控带来极大阻力。
2.2 免疫工作开展滞后,接种率和免疫密度不足
当前,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免疫接种质量和覆盖面有待提高和扩大。部分养殖场(小区)由于防疫员人手紧缺,未能按期对补充的新存栏畜禽实施接种,免疫密度不足;个别防疫员技术操作不够规范,未严格遵照程序施种,副反应处置不力,影响了免疫效果[2]。少数地区防疫工作存在马虎和应付现象,免疫档案填写走形式、造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免疫工作滞后状况若不及时整改,必将加剧疫病在养殖区内的流行蔓延,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暴发的风险。
2.3 疫病监测监管力度不够,流行病学调查不足
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监测监管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有效发现和管控疫情。一些地区对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视不足,监测点布设和人员配备跟不上养殖发展步伐,覆盖度和监测频次不能满足防控需求。同时,监测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人工抽检的方式,缺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撑,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此外,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地区迟迟未能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养殖户的疫情报告意识淡薄,制约了疫情发现的及时性。监测监管力度不足,加之基础数据缺失,导致难以准确把握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的流行态势和规律,疫情处置主动权不够,阻碍了防控措
施的落实。
2.4 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乌拉特前旗动物疫病防控的基层力量严重不足,制约了防控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一些偏远山区防疫员配备明显不够,单个人员负责多个村庄,工作负担过重,难以兼顾各项防疫任务。更有个别乡镇干脆空缺防疫员编制,只能临时从其他岗位抽调人手挑起重担。与此同时,现有防疫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不乏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欠缺的情况,部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控对于养殖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责任心不强;部分人员则缺乏专业应对经验和处置手段。
2.5 养殖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目前,乌拉特前旗养殖业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问题,有待调整和完善。近年来,畜禽市场行情不稳定,产品价格低,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加上气候常年干旱,导致牧区植被率低,新鲜牧草短缺,牛羊膘情不好。饲料成本的增加给广大的养殖户及农牧民带了来了经济压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此外,目前乌拉特前旗畜禽养殖模式以散户养殖为主,规模较小且不集中,导致基层防疫工作很难开展,最终影响防疫的实效结果[3]。
3 优化建议
3.1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创造良好养殖环境
优化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是乌拉特前旗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源头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畜禽粪污管理办法,对养殖场的粪污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作出明确规范。对于散养户而言,可采取“户存、镇收、县(旗)处理”的模式,组建粪污集中收运体系,彻底解决畜禽粪污随意丢弃的问题。针对规模化养殖场,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督促企业建设或升级改造粪污处理设施,确保处理效果达标[4]。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主导作用,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绿色生产等方面的法治宣传,增强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各种养殖讲座、发放简单易学习的宣传手册等手段,指导养殖户掌握粪污消毒、生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技术,引导其主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改善养殖环境。只有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控两手并重、相互促进,才能真正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2 全面落实强制免疫计划,确保应免尽免
免疫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根本举措,乌拉特前旗必须从严从细落实国家免疫强制计划,坚持“应免尽免、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工作原则,全面消除免疫盲区。旗一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特别重视并严格监督疫苗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根据全旗养殖规模和免疫品种测算,提前做好疫苗等物资储备,确保各类疫苗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全旗养殖场的免疫需求。各苏木镇乡村一级要及时制订当年免疫施种方案,按照牛、羊、猪、禽等品种,合理测算免疫用疫苗品种、时间节点和具体数量,及早落实到防疫员,确保现场作业时物资供应充足。防疫员作为一线执行者,更要严格遵守疫苗运输保存、接种流程等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避免因为人为疏忽而影响免疫质量[5]。除了密切关注现场施种环节,乌拉特前旗还要从体制机制层面予以制度保障。各苏木镇乡村要建立健全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养殖场每头畜禽的免疫情况实行“一册一码”精细化管理。防疫员要及时将免疫数据录入系统,乡镇和旗里两级定期开展核查,确保免疫信息准确完整,可追溯、可核查。同时,乌拉特前旗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养殖场漏种缺种的行为及时进行约束,对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3.3 强化疫情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加强疫情监测监管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乌拉特前旗要持续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重新优化监测点覆盖范围和布局,确保对辖区内各类规模养殖场及畜禽运输渠道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同时,适当增加专职监测人员配备,缓解当前监测力量薄弱的局面。2)大力提升监测的科技化水平,积极运用数智化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病例发现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监测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同时,要注重提升监测的科技化水平,结合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等这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方式,提高监测的精准性和实效性。3)从源头入手,健全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强化养殖场主体责任意识,畅通由下而上的疫情报告渠道,确保发现疫情环节万无一失。4)加大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密切跟踪疫情的流行态势和规律,为防控决策提供精准支持。当发现疫情苗头时,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果断采取临时性交通管制、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紧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3.4 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队伍
基层防疫队伍素质直接决定防控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要立足基层防疫工作实际,从机构编制、每个部门的人员配备,以及后期的培训学习等方面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进而提升防疫工作人员的待遇和保障,全面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可根据乡村分布和养殖规模,完善编制,招募新的工作人员,确保岗位不空缺。对于人员缺口较大的地区,可借助“兽医下乡”等途径引进人才。注重提升防疫队伍的专业素质,定期开展疫病防治技能、流行病学调查等专题培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6]。此外,要加大待遇保障力度,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为防疫人员打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增强队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防控一线还需要配备先进的防疫设备,提高防疫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只有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保证各项物资和技术装备的供应,乌拉特前旗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才能扎实有力、行之有效。
3.5 合理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完善防疫体系
必须合理调整优化乌拉特前旗养殖产业的结构,并构建完备的防疫体系。1)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结构,适当压缩养殖规模过大的畜种,增加供不应求畜种的养殖量。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养殖,提高优质绿色畜产品供给能力。2)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鼓励支持养殖场(小区)建设,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防疫效率。3)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配备先进防疫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规模养殖场(小区)在防疫投入、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只有养殖产业结构合理、防疫体系完备,乌拉特前旗畜牧业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4 结语
动物疫病防控关乎农牧民增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重点工作。乌拉特前旗应该从加强免疫工作、强化疫情监测、提升防疫队伍素质、改善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通过立足长远、多措并举,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乌拉特前旗必将构建起一张坚不可摧的动物疫病防控网,有效遏制各类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农牧民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窦红艳.内蒙地区畜牧养殖中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22,43(10):115-116.
[2] 巴吉木色.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马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措施研究[J].畜禽业,2023,34(6):60-62.
[3] 龙秉宜.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畜禽业,2021,32(3):67.
[4] 王清,刘文斌,阿荣,等.内蒙古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与探讨[J].兽医导刊,2023(1):
49-52.
[5] 富春光.内蒙古自治区畜牧兽医工作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3):171-173.
[6] 佚名.内蒙古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调研[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0):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