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外来物种入侵威胁农业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为给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指导,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分析当地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特点、危害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源头预防,阻断入侵途径;开展普查摸底,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精准治理,控制入侵蔓延;强化基层保障,提升防控能力等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 外来入侵物种;农业生态安全;防治对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3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指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非本土物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挑战。

1 巴彦淖尔市农业发展现状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西部,北邻蒙古国,总面积达6.5万km2。巴彦淖尔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仅188 mm,蒸发量大,风沙较多,无霜期短,昼夜温差较大。巴彦淖尔市农业资源丰富,耕地面积90.51万hm2,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分别为51.67万、0.33万、389.83万hm2。2023年,巴彦淖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6.39万hm2,粮食产量29.45亿kg。其中,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分别为

4.75万hm2和31.88万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38.71万hm2。总体来看,巴彦淖尔市农业态势良好。然而,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日益加剧,对当地农业生态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2 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特点及危害

巴彦淖尔市面临着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其中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主要入侵植物包括刺萼龙葵、长刺蒺藜草、反枝苋、苘麻等。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隶属茄科,原产北美洲。其植株密布硬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单株可产种子2万粒左右。刺萼龙葵凭借强大的生存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迅速占领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导致本土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其不仅能抑制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导致农产品和牧草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野外寄主,可间接加剧对马铃薯的危害。牲畜误食刺萼龙葵会引发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而人体接触其毛刺会引起皮肤不适。长刺蒺藜草,俗称草狗子、草蒺藜等,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原产北美洲。其种子由带刺的苞片包裹,可刺伤人畜,引起红肿、瘙痒等症状。该物种生命力顽强,繁殖系数高,能迅速侵占土地,抑制牧草生长,降低牧草品质。其刺苞被牲畜误食后会损伤消化系统,严重时可致死。反枝苋和苘麻也是巴彦淖尔市常见的外来入侵植物。反枝苋适应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分布于农田、路边等地,与农作物竞争养分和水分,影响农作物产量。苘麻则是一种纤维植物,其种子产量高,传播能力强,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3 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存在的问题

3.1 入侵途径多样化,源头防控难度大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除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的种子、苗木外,随着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通过货物、包装材料、交通工具等非有意携带传入的风险有所增加[1]。此外,跨境电商和旅游活动为外来物种的传入提供了新的通道。边境地区人员流动和货物交换频繁,加大了监管难度,也增加了入侵物种的传入风险。这些多元化的入侵途径增加了源头防控难度,易导致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存在盲区。

3.2 入侵物种种类繁多,识别与监测难度大

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繁多,各物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复杂多样,导致识别难度较大。部分入侵植物在幼苗期难以与本土植物相区分,容易造成漏检或误判。一些入侵物种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能够根据环境条件调整自身的形态特征,从而增加识别难度。另外,入侵物种的生长状况和繁殖策略各不相同,导致监测难度较大。有些物种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容易快速扩散蔓延,对监测的及时性和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物种则潜伏期长,不易被察觉,一旦暴发则难以控制[2]。

3.3 防控技术有待提升

当前,巴彦淖尔市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普遍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程度及当地具体的农业生态环境,难以获得理想的防控效果。例如,针对某些入侵植物,单一的化学防治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入侵植物产生抗药性,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虽然生物防治更为环保,但其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作用周期较长。此外,遥感监测、无人机巡查、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技术成熟度、成本效益比、操作复杂度等方面的限制。

3.4 基层防控能力不足

目前,巴彦淖尔市基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缺乏精准的物种识别技术、高效的监测手段及环境友好的治理技术,防控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2)基层的防控物资往往比较匮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并且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导致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3)由于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防控人员,基层难以有效识别、监测和治理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难以得到保障。

4 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

4.1 加强源头预防,阻断入侵途径

巴彦淖尔市需要阻断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途径,强化源头预防,守好农业生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3]。1)加强口岸检疫。甘其毛都口岸的常年开放使得巴彦淖尔市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频繁,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因此,需要强化口岸的检验检疫设施和人力资源配置,严格查验入境的货物、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等,提高检验检疫的精准性和效率,防止携带入侵物种的种子、卵、幼虫等进入巴彦淖尔市。2)规范引种行为。对于因科研、生产等需要从境外引进物种的,必须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潜在的入侵风险,并全程监管引进后的种植、繁殖、运输、销毁等环节。同时,加强对现有引进物种的管理,特别是那些已经表现出入侵趋势的物种,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3)增强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多种宣传教育途径,如科普讲座、宣传手册、媒体报道等,向公众普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防范措施,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外来物种的监测。4)加强地域合作。可与周边地区、城市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以有效阻止入侵物种跨境传播。5)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职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源头防控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4.2 开展普查摸底,构建监测预警体系

巴彦淖尔市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踏查、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等信息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基础数据库。同时,在重点区域和高风险地带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开展监测调查,跟踪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生长状况、扩散趋势等动态变化。监测工作中,应注重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例如,可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航拍克服部分入侵物种在早期阶段难以识别的困难;应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自动筛查特定入侵物种的形态特征,减小人工识别的工作强度[4]。在获取充足的实地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因子、气候数据等,建立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入侵物种的潜在分布和扩散路径,为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巴彦淖尔市需要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明确不同风险等级的预警指标和响应措施。当某种入侵物种的种群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立即启动应急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巴彦淖尔市可以实现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将入侵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保障农业生态安全。

4.3 实施精准治理,控制入侵蔓延

针对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须摒弃“一刀切”的防治模式,采取“一种一策”的精准治理策略,根据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入侵程度、分布区域及当地农业生态环境,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精准治理的核心在于“准”,即准确识别入侵物种,明确其为害机制,选择最佳的防控时机和方法。例如,对于长刺蒺藜草这种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入侵植物,在其幼苗期或开花期前,采取人工拔除、机械铲除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能够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阻止其进一步扩散。对于刺萼龙葵这种有毒入侵植物,则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防治方法,优先考虑物理清除和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避免对农田和牲畜造成二次为害。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根据不同入侵物种的抗药性水平,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用药浓度,并严格控制施药时间和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5]。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防控技术,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干扰入侵物种的繁殖或生长,或通过生物替代控制等方法恢复本土物种的竞争力。另外,在实际防控工作中,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示范、印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识别方法及科学的防控技术,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4.4 强化基层保障,提升防控能力

强化基层保障,可有效提升巴彦淖尔市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能力。1)加强基层的技术支撑。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物种识别技术、高效的监测手段及环境友好的治理技术,并根据巴彦淖尔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改造和推广应用。例如,可以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套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针对特定入侵物种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探索利用本土天敌或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环境风险。2)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法规和政策,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基层防控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针对特定入侵物种的防控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治理工作。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基层防控工作的开展,包括购置防控设备、开展技术培训、建设监测网络等。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4)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巴彦淖尔市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防控技术人员,为基层防控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为基层输送专业的防控人才。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物种识别、监测和治理能力。

5 结语

巴彦淖尔市面临严峻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挑战,威胁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防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对于保障农牧业生产、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巴彦淖尔市应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加强科技投入与人才培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从而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入侵,实现农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忠泽.太岳山林区外来入侵物种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西林业,2024(4):54-56.

[2] 陈柏桦,张博文,李建维,等.四川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建议[J].中国沼气,2024,42(4):57-60.

[3] 唐太飞.川东地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现状及防控对策[J].现代化农业,2024(5):5-7.

[4] 余继华,张敏荣,吴静,等.台州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J].植物检疫,2019,33(3):

72-76.

[5] 陈菁.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2.

(责任编辑:张春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