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益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白银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域,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提高白银市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概况,分析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存在的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农田水利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提高灌溉系统效能;优化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强化技术示范引导,促进灌溉技术普及等对策。

关键词 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甘肃省白银市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56

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年降水量180~450 mm,年蒸发量1 500~1 600 mm,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2023年,白银市农作物种植总面积达38.95万hm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71万hm2,粮食总产量98.84万t。近年来,白银市大力推进农业水利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万hm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93万hm2,建立农田节水核心技术示范区32个,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08。为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围绕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问题开展研究。

1 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概况

1.1 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应用情况

近年来,白银市在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应用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以喷灌、滴灌、微灌为主的现代灌溉技术体系。在农业生产一线,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将水分与肥料按照作物需求精准输送,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例如,实施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菜沟供水工程,通过建设

2.74万m3调蓄水池和配套灌溉设施,采用“塘坝供

水+滴灌节水”模式,使66.67 hm2高标准农田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这些灌溉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粗放的灌溉模式,还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新途径。

1.2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白银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24年,白银市已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8.8万hm2,有效改善灌溉面积4.23万hm2,推进以管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93万hm2,同时积极推动73座调蓄水池的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优化田间工程布局,完善排灌系统配置。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建设机耕道、改造田间道路等工程,农田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化农田的建成投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1.3 旱作农业技术推广

白银市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2022年,该技术在白银市的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5.67万hm2,其中秋覆膜面积12.47万hm2、顶凌覆膜面积3.20万hm2。这项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通过地膜覆盖和双垄沟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1]。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不同作物和地块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掌握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要点。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仅减轻了白银市农业生产对灌溉用水的依赖,还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成效

白银市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9月,白银市建立了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示范体系,累计建成农田节水技术核心示范区32个,其中包括1个万亩示范点和31个千亩及以下示范点,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户采用灌溉高效用水新技术。在具体技术应用方面,垄膜沟灌覆膜灌溉技术推广面积达2.83万hm2,滴灌水肥一体化面积3.93万hm2,配套建成调蓄水池169座,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79提高至0.608。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白银市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问题。部分灌区干支渠道年久失修,水泥板衬砌开裂脱落,渗漏损失严重;部分渠系建筑物出现结构性损坏,导致输水效率持续降低,每年灌溉季节都面临大量水资源浪费问题。田间灌溉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灌溉管网系统破损老化现象普遍,大部分农田灌溉装备陈旧,喷灌设备运转不良,甚至出现零部件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灌溉系统整体效能的发挥。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普遍偏低,抗旱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2]。部分灌区输配水管道老化损坏,闸门启闭装置锈蚀,量水设施缺失,致使渠系水量调控能力低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瓶颈,不利于白银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

2.2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白银市水资源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农业用水量缺乏明确的限额规定,用水量没有具体标准,造成用水随意性大。灌溉用水权利界定不清晰,各用水单位和农户之间经常因为用水问题产生矛盾。灌区缺少必要的水表等计量设备,无法准确记录实际用水量,水费收取困难。水资源使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和设备配置不足,农田灌溉中存在的跑冒滴漏、超量用水等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各部门之间信息难以共享,影响了管理效率。这些制度层面的缺失和漏洞,导致农业用水管理效果不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目标。

2.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不足

白银市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面临诸多困境。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范围较小,大部分农户仍在沿用传统的漫灌方式,新型灌溉技术的普及率低。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度不高,对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存在抵触心理,担心技术操作复杂增加劳动负担[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缺乏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难以掌握新型灌溉设备的操作要领和维护方法。推广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和指导。示范基地建设滞后,缺乏良好的展示平台,农民难以直观了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效果。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过分注重设备配置,忽视技术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推广工作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往往进行一次培训后就不再跟进,导致农民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效果。

2.4 农田水利人才匮乏

白银市农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基层水利站点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年轻技术人才引进困难,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现有水利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水利发展需要。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一人往往要负责多个灌区的技术指导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影响工程运行管理质量。新型农田水利设备的操作维护人才短缺,无法满足现代化灌溉设备的维护需求。基层水利站点工作条件艰苦,待遇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缺少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阻碍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农田水利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研力量薄弱,难以解决农田水利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3 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对策建议

3.1 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提高灌溉系统效能

白银市应全面开展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渠道衬砌改造力度,采用新型防渗材料对破损渠道进行修复,有效解决渗漏问题。对输水干渠、支渠进行全面检修,及时修复损坏的渠系建筑物,确保输水通道畅通。完善田间灌溉工程配套设施,更新老化的灌溉管网系统,推广使用新型灌溉设备,提高灌溉系统运行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4]。对老化损坏的输配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安装自动化闸门控制装置,配备精准的量水设施,提高渠系水量调控能力。大力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建立水量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提升抗旱能力,满足农业高效用水需求。通过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灌溉系统效能。

3.2 优化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白银市需要建立健全农田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科学制定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用水定额标准,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水权分配制度,明确各灌区、各用水户的用水权益,制订科学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全面推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统一计量标准,完善水费计收制度,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计量体系。制定完善的灌区水资源调度管理规程,明确调度原则和程序,合理分配水资源,协调好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监管制度执行力度,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大违规用水查处力度。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健全农业用水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各方高效用水积极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3.3 强化技术示范引导,促进灌溉技术普及

白银市应大力推进农田高效用水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重点灌区建设高效用水技术示范基地,选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设备,展示新型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农民高效用水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教学、技术讲座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高效用水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组建专业化的技术推广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使用高效用水设备及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高效用水技术推广的后续跟踪服务,建立长效的技术指导机制,确保农民能够持续正确使用高效用水设备[5]。开展技术应用效果评估,总结推广经验,不断完善技术推广方式。依托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扩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覆盖面。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高效用水技术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民的应用积极性。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3.4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技术队伍

白银市应积极构建农田水利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定向培养机制,为基层水利站点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选派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完善农田水利人才引进政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水利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农田水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开展水利技术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组织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加强农田水利信息化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专家型人才库,聘请农田水利领域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基层水利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农田水利技术队伍。

4 结语

白银市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节水技术推广不足及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对保障农粮供应链稳定、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市应从改造升级基础设施、优化管理制度、强化技术示范推广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着手,通过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农田灌溉系统效能。相信通过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白银市的农田灌溉用水效率将得到显著提高,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成华.农田水利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对农业灌溉效率的影响[J].种子世界,2024(12):177-179.

[2] 张运成.生态农业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措施研究[J].水上安全,2024(22):103-105.

[3] 康军.新时代基层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当代农机,2024(11):26.

[4] 段杰.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及灌溉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24(7):9-10.

[5] 张艳丽.优化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探讨[J].当代农机,2024(6):68-69.

(责任编辑:张春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