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冬瓜是广西扶绥县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当地农户通过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并配合精细化管理,改善了冬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为进一步提高冬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当地冬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扶绥县冬瓜种植实际情况为切入点,探讨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覆盖双膜、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冬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冬瓜;栽培技术;广西扶绥县
中图分类号:S64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14
近年来,广西扶绥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间套种植黑皮冬瓜等“短平快”的经济作物,开启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然而,传统的冬瓜栽培模式在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低温、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冬瓜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冬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双膜覆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为扶绥县冬瓜栽培困境破局。该技术通过在常规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拱棚或大棚膜,形成内外两层保护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保持适宜湿度,还能减轻外界环境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确保冬瓜在整个生育期内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实现冬瓜超时令高效栽培,有效拓展市场。因此,深入探讨扶绥县冬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为当地冬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期推动扶绥县冬瓜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1 扶绥县冬瓜种植概况
扶绥县隶属于广西崇左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东经107°3′~108°6′、北纬22°11′~22°57′。扶绥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约22 ℃,无霜期超300 d,年降水量1 200 mm左右,降水集中于夏季,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间在1 600 h以上。县域地形平坦,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与矿物质,pH值多在5.5~7.0,水源丰富,河网交织,水利设施完备,为冬瓜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
冬瓜在扶绥县的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的蔬菜作物品种之一,尤其是黑皮冬瓜,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近年来,扶绥县冬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日益成熟,产量稳步提高,产业已覆盖众多乡镇村庄,如中东镇每年种植黑皮冬瓜约353.33 hm2,产量约1.2万t,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1]。然而,传统种植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如品种更新滞后、栽培技术粗放、病虫害防治压力大、受自然气候波动影响显著等,导致冬瓜产量与品质提升受限,经济效益未达理想水平,产业升级需求迫切。面对这些挑战,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如双膜覆盖栽培法,通过改进种植技术和优化田间管理来提升冬瓜的产量和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冬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基于扶绥县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当地农户更倾向于种植适应性强、抗病性好、产量高且耐贮藏的冬瓜品种。经当地农户多年种植实践验证,桂蔬1号、黑优大冬瓜、特选黑皮冬瓜等品种在扶绥县表现卓越[2]。例如,桂蔬1号冬瓜植株生长势强劲,蔓粗壮、叶繁茂,光合作用高效,为果实膨大积累充足养分;果实长圆筒状,表皮墨绿且光滑,果肉紧实致密,耐贮运性卓越,单果质量多在15 kg以上,抗枯萎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全生育期适宜,契合双膜覆盖早熟高产需求。黑优大冬瓜植株紧凑直立,适应性广泛,果实棒形美观,皮色深绿覆蜡粉,瓜肉洁白紧实、口感清甜,在双膜保护下早熟优势明显,可精准填补市场档期,为种植户创造丰厚收益。
2.2 播种育苗
根据扶绥县当地气候节律与市场供应节奏,1月中旬至2月上旬为理想播种期,此阶段虽偶有低温,但双膜保温可保护幼苗健康生长,避开霜害。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精细处理。1)晒种2~3 d,借阳光杀菌、增活力;2)温汤浸种,55 ℃恒温水浴搅拌15 min后常温水浸4~6 h,促萌动并杀病菌;3)湿布包好置28~30 ℃催芽,每天温水冲洗,芽长0.5~1.0 cm即播,确保发芽整齐茁壮。育苗基质选疏松肥沃、透气保水、无菌虫的椰糠、泥炭土、珍珠岩复合基质(按体积比3∶2∶1配比),播前用清粪水浇拌,装穴盘或营养钵后待用。播种时,每穴(钵)点播1粒种,覆
1~2 cm厚基质,再覆地膜保湿,置育苗棚,控温25~30 ℃、湿度70%~80%,幼苗破土撤地膜,根据苗情控水通风、补光炼苗,育壮苗备移栽。
2.3 整地施肥
选地势平坦、排灌通畅、肥力中上且前茬为非瓜类作物的地块种植冬瓜,土壤以深厚肥沃、保水保肥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25~30 cm,打破犁底层,再精细耙地2~3遍,使土壤颗粒细碎均匀。然后,筑高畦,畦宽1.8~
2.0 m、沟宽0.4~0.5 m、深0.3~0.4 m,畦面整成龟背形。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生物有机肥300~4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30 kg。将2/3有机肥与化肥撒施旋耕,余者沿种植行开沟(深20~25 cm、宽30~40 cm)深施后覆土做畦,分层供肥,为冬瓜生长全程提供丰沛、均衡且长效的养分供给,保障冬瓜高产稳产。
2.4 覆盖双膜
覆盖双膜操作应严谨规范且契合当地实际需求。在定植前7~10 d搭建拱棚,拱棚宽度依据畦面宽度而定,通常在2.0~2.2 m,高度保持在1.6~1.8 m,选用坚韧且规格适宜的竹片或钢管作为骨架,其间距控制在0.8~1.0 m,沿棚长方向在骨架顶部与两侧腰部各设一道纵向拉杆加固,确保拱棚结构稳固坚实。棚膜选用透光性良好、保温性能卓越且抗老化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厚度以0.08~0.12 mm,覆膜时需要确保膜面平整、紧绷、无褶皱,边缘严密压实,两端预留通风口并安装细密防虫网,以便灵活调控棚内温湿度与通风状况。畦面则紧密覆盖幅宽2.0~2.2 m的黑色地膜,膜边入土深度为10~15 cm并压实封严,每隔3~5 m横向压一道土带,增强地膜防风固膜
能力。
2.5 移栽定植
当冬瓜幼苗3~4叶1心,苗龄30~35 d,且外界气温稳定超过12 ℃,10 cm地温升为15 ℃以上时,在无风晴朗天气9:00—16:00进行定植操作。每畦双行植,株行距在(0.6~0.8)m×(1.8~2.0)m,确保每667 m2植苗400~500株,为冬瓜预留充足生长空间。定植前1~2 d浇透育苗钵,起苗时确保土坨完整、根系无损,在畦面地膜预植苗处挖深10~12 cm、直径15~20 cm定植穴,将幼苗垂直放入,回土压实,浇足定根水(水温20~25℃),水下渗后封土,使土坨顶部与畦面持平或略高。定植完毕,用细土封严定植穴与地膜周边缝隙,提高地温、保湿保墒,促进幼苗尽快缓苗成活、稳健生长。
2.6 田间管理
2.6.1 搭架引蔓
当冬瓜苗长50~60 cm时,及时搭建稳固的“人”字架,架高控制在1.3~1.5 m,通过横杆加固,增强其稳定性,确保能承受冬瓜藤蔓及果实质量。引蔓作业选择在晴暖午后进行,此时藤蔓柔韧性较好,不易折断。顺着冬瓜藤蔓自然生长方向,小心地将其绕在架材上,每隔3~4节用柔软的绳子或塑料夹子固定一道,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既保证藤蔓稳定生长,又避免勒伤藤蔓影响养分输送。
2.6.2 整枝打杈
整枝打杈对扶绥县冬瓜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主蔓6~8叶时摘心,促侧蔓萌发,选留1~2条强壮侧蔓,去除多余侧蔓及弱枝。侧蔓10~12叶时再次摘心,促进孙蔓生长。及时剪掉病枝、弱枝、重叠枝等,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3]。通过整枝打杈,调节植株营养分配,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花果,提高着果率与果实品质,增强冬瓜植株生长势与抗逆性,为高产丰收奠定基础。
2.6.3 肥水管理
冬瓜栽后肥水管理需要精细科学。缓苗后施提苗肥,可每667 m2施稀粪水500~800 kg或尿素5~
8 kg,浅沟施或穴施后覆土浇水,促苗快长,育壮苗健株,为茎叶旺盛生长奠基。伸蔓期需要增肥,667 m2
施尿素15~20 kg、过磷酸钙10~15 kg、硫酸钾8~
10 kg,沟施或穴施距根15~20 cm处,覆土浇水,加速蔓叶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为结果蓄势。坐果后重施膨果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5~30 kg、硫酸钾12~15 kg,穴施或冲施结合,10~15 d施
1次,辅喷硼锌等微肥,保果实匀速膨大、品质优。果实膨大期根据墒情滴灌或沟灌,保持土壤湿润(相对含水量70%~80%),采前7~10 d停水肥,防裂果,精准肥水管理提产量、保品质,降成本、增效益。
2.6.4 温度调控
在冬瓜栽后田间管理中,温度调控是关键。冬瓜不同生育期对温度要求各异。缓苗前,拱棚密闭保温7 d,白天保持28~32 ℃,夜间不低于15 ℃,确保幼苗快速度过缓苗期。缓苗后至伸蔓期,逐渐加大通风量,白天控温25~30 ℃,夜间13~15 ℃,使植株适应外界环境。开花着果期,保持25~28 ℃,利于授粉受精。果实膨大期,白天28~30 ℃,夜间不低于25 ℃,促进果实生长。后期依果实成熟度渐降棚温,防贪青晚熟。5月中旬后除去棚膜,地膜一盖到底。
2.6.5 定果吊瓜
当冬瓜幼果长至鸡蛋大小,开始定果,每蔓留1~2个
果形端正、无病虫害的果实,疏除多余果、畸形果、病果,确保养分集中供应优质果实。同时,为防止冬瓜长大后坠断藤蔓或接触地面染病,需要及时吊瓜。用网兜或绳套住果柄,系于架上,位置距地面30~50 cm,随瓜生长适时调整高度与角度,避免果实晃动或受挤压[4]。定果吊瓜可提升果实品质与商品性,便于管理与采摘,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冬瓜产量与经济效益。
2.6.6 病虫害防治
扶绥县冬瓜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疫病、枯萎病、白粉虱等。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在农业防治上,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加重病虫害;及时清理田园,减少病残体遗留;合理密植、科学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在物理防治方面,可设防虫网阻害虫迁入,挂黄蓝板诱杀粉虱等。在化学防治方面,则精准选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控制剂量、浓度与安全间隔期,确保防治效果与冬瓜质量安全。例如,在疫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药剂,每隔7~10 d喷1次,连续2~
3次;防治枯萎病可在幼苗定植缓苗后或发病初期,用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1次,若病情严重,可在7~10 d后再灌根1次;在白粉虱虫害发生初期或高峰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5]。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尽量避免施用农药,以免影响授粉质量和果实安全。
3 结语
扶绥县冬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集成选种、育苗、整地、覆膜、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多环节,以提高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为冬瓜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未来,相信通过持续加强冬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不断完善产业服务,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冬瓜产业将为扶绥县农业繁荣、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韦雪花,李宝华.【优化营商环境 扶绥在行动】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企业发展动能[EB/OL].(2024-07-18)[2024-12-19].http://www.fusui.gov.cn/fsyw/t18742750.shtml.
[2] 曾燕红,陆耀,苏荣军.玉林冬瓜立架种植模式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1):161-163.
[3] 黄进强,梁才英.桂蔬新二号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1):74-76.
[4] 黄兴江,张玉波,姜兰,等.安顺西秀区露地黑皮冬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4(5):
36-39.
[5] 熊汉斌.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探析[J].农技服务,2017,34(11):4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