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武威市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畜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促进甘肃省武威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养殖设施建设滞后、优良畜种缺乏、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及畜牧废弃物处理滞后等,并提出扶持养殖设施现代化改造、加强优良种源培育利用、推进牧草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促进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对策。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发展;甘肃省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46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与青海省毗邻,西连张掖市、金昌市,北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3.24万km2,地跨东经101°49′~104°16′、北纬36°29′~39°27′。武威市境内地形复杂,南部为祁连山区,中部为平原绿洲,北部为荒漠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年均降水量仅262.9 mm。武威市畜牧业基础较好,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23年,威武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53.65亿元,同比增长8.6%,成为拉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分析武威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精准对策,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武威市畜牧业发展概况

1.1 畜牧业总体规模

武威市畜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末,威武市牛存栏79.85万头、同比增长4.6%,牛出栏32.66万头、同比增长5.5%;羊存栏666.55万只、同比增长7.7%,羊出栏543.36万只、同比增长12.5%;生猪存栏89.19万头、同比下降2.2%,生猪出栏193.61万头、同比增长7.3%;家禽存栏859.47万只、同比增长9.4%,家禽出栏573.74万只、同比增长4.3%[1]。

1.2 主导畜种和布局

武威市以羊和奶牛为主导畜种。羊产业形成3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生产基地,其中沿山生态养殖产业带以细毛羊、肉毛兼用羊“放牧+舍饲”为主,沿川设施养殖产业带以适度规模养殖及精深加工为主,沿沙精细化养殖产业带以农户繁育扩群和规模场(小区)育肥为主。截至2023年4月,威武市羊产业产值达96亿元,饲养量达1 102万只,规模以上养殖场(小区)有1 177个[2]。奶牛产业主要集中在古浪县,存栏量达5.65万头,日产鲜奶超过450 t,位居甘肃省第二。古浪、凉州、民勤、天祝4县(区)均被列入甘肃省肉羊产业大县。

2 武威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养殖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武威市畜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受传统养殖模式和建设用地等因素影响,目前当地畜牧养殖设施建设仍较为滞后。大量养殖户仍沿袭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生产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养殖棚舍简陋,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智能装备应用程度不高,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设施的作用和效益。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场区规划相对完善,但内部设施配套不全,如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专业化设施建设滞后。整体来看,武威市畜牧养殖设施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了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古浪县、民勤县等畜牧业发达县(区),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设施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急需加大设施现代化改造力度。

2.2 优良畜种缺乏

使用优良畜种是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武威市在这一方面仍存在短板。由于缺乏种源优势和技术支撑,威武市畜禽种质资源水平总体不高,多数养殖场和养殖户使用的仍是常规品种,缺乏性能优异的优良种源,制约了产业发展。以羊产业为例,武威市虽然在甘肃省处于领先地位,但绝大部分养殖户仍延续传统的放牧方式,使用的主要是地方品种和杂交种,缺乏优良的肉用纯种或品系。类似情况也存在于奶牛、生猪等其他主导畜种领域。另外,武威市缺乏实力雄厚的育种机构和育种基地,对外依赖度较高,优良种源大都需要仰赖外地引进,增加了成本负担。威武市科研力量有限,无法满足新品种培育和区域性选种工作的需求。

2.3 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作为畜牧业发达地市,武威市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大量优质牧草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1)天然草场和放牧地利用率不高。由于管理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大面积草场处于半人工或野生状态,产草量低且营养价值有限,难以满足规模养殖的需求。2)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面积偏小,发展滞后。武威市气候干旱、土地贫瘠,适合发展旱作和半旱作牧草种植,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大规模人工草场一直无法建立。3)饲草料加工利用率不高。虽然威武市秸秆、青贮等粗饲料资源储量可观,但受收获加工技术和设备条件的制约,粗饲草料的有效利用率较低,浪费现象严重。此外,武威市缺乏完善的牧草产业链条,种植、收获、储存、加工等环节缺乏协调联动,市场体系不健全,阻碍了优质牧草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

2.4 畜牧废弃物处理滞后

随着武威市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污等养殖废弃物排放量持续增加,但相应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明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武威市大部分养殖场和养殖户尚未建立完善的粪污收集和处理设施,许多中小养殖场和养殖户仍延续传统的简易堆肥方式,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即便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也往往跟不上生产发展步伐,缺少先进的无害化处理系统和循环利用技术。2)一些地区虽然建有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但受场址选择不当、设施陈旧和处理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不佳。同时,威武市缺乏完善的收运体系,造成大量粪污未能得到有效收集和综合利用。3)武威市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缺少相应的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未能将粪污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生物燃料或有机肥等产品。大量丰富的有机质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3 武威市畜牧业发展对策

3.1 扶持畜牧设施现代化改造,优化养殖基础条件

优化和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加快养殖设施现代化改造步伐,对于推动武威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武威市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畜牧设施建设。1)重点扶持规模较大的龙头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建设符合环保标准的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和配套设施,逐步实现精细化智慧管理,提高养殖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3]。2)关注分散的养殖户和中小养殖场,因地制宜地改造和新建适度规模、环境友好的养殖设施,尤其是畜禽舍、饲料库、疫病防控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养殖户的养殖条件。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现代养殖设施和装备的补贴扶持力度,采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综合措施,降低企业和养殖户的建设成本负担。可因地制宜地在畜牧业发达县(区)建设一批示范性养殖场和基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杆工程,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为威武市乃至甘肃省畜牧业升级换代提供借鉴和示范。3)加强和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对畜牧业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设备的研发力度,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2 加强优良畜种培育推广,提高种质资源水平

武威市急需加大优良畜种培育和推广应用力度,从根本上提升种源质量水平。1)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大与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集中攻关重点品种选育工作,努力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生产水平的优良品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地方品种和引种材料开展分子标记育种等,不断提高种质水平。2)重点扶持壮大种畜禽场和育种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种源保种和扩繁基地,形成规模化繁育能力,切实增强优良种质资源的供给保障[4]。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良种补贴、奖补资金等惠农富民政策的落实,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和养殖户“用优、增优、补优”。针对不同畜种特点,因地制宜制订推广路线图,通过政策倾斜和示范引导,加快优良种质资源在威武市的推广应用,尽快提升畜禽良种化水平。3)高度重视科技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育种技术推广网络,加强对基层养殖户的宣传引导,增强其现代育种技术意识,引导其合理使用优良种源,切实将优良种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3 加大牧草资源开发力度,优化饲料供给结构

武威市应加大对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切实优化和改善饲料供给结构。1)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科学规划利用天然草原,加强管护建设和综合治理,提高优质天然饲草资源利用率。合理划定生产制种区、放牧区和封育保护区,建立健全天然草场轮牧制度和补播更新机制,确保草场可持续利用。高度重视草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工种草、改良和治理力度,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2)扩大优质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质牧草品种,扶持和鼓励草种企业建立种植基地。针对武威市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大力推广发展耐旱、抗逆的沙生牧草等特色优势品种。同时,可利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河谷灌区,大面积扩种苜蓿、燕麦草等高蛋白优质牧草,并逐步培育壮大本土的草种生产加工企业,形成完整的牧草产业链条。3)加大对秸秆等粗质饲草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充分发挥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潜力,避免资源浪费。鼓励企业和养殖场采用先进的青贮、氨化等加工技术,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支持加工企业购置先进加工装备,发展低毒、低残留的发酵型青贮饲料,进一步提高肉牛、奶牛等专用精细饲料在总饲料中的比例。

3.4 促进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武威市畜牧业急需转变发展理念,推进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产业绿色循环发展。1)武威市应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可在各县(区)重点打造一批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集中力量示范推广沼气工程、厌氧消化、生物菌肥等技术模式,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5]。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针对武威市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攻克废弃物快速堆沤、生物发酵等关键性技术,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处理工艺,切实提高处理效率。2)完善畜牧废弃物收运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支持各县(区)新建或改造一批集中式粪污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加工线,构建起网络化收运和资源化利用的服务体系,确保畜牧废弃物得到规范化、全程化处理。3)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全程监管,确保畜牧废弃物处理和利用过程规范、有序、高效。充分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地方标准,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二次污染。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产品流通和应用,拓展畜牧废弃物利用的新空间。

4 结语

武威市畜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养殖设施、优良种源、饲草资源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武威市应紧密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系统推进畜牧设施现代化改造、优良品种培育推广、牧草资源开发利用及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切实夯实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释放畜牧业发展的潜力优势,形成规模扩大、效益显著、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2023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4-09)[2024-12-10].https://tjj.gansu.gov.cn/tjj/c109457/202404/

173891424.shtml.

[2] 甘肃政务服务网.走在“羊”光大道上:武威市羊产业发展综述[EB/OL].(2023-05-05)[2024-12-10].https://zwfw.gansu.gov.cn/wuwei/ztfw/xmtzfwzq/xwdt/art/2023/art_9b9e4a2671114.

[3] 王自科,张爱文.关于甘肃草原畜牧业区域性持续发展若干思考[J].中国牛业科学,2021,47(3):78-81.

[4] 夏艳萍,王优灵.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民,2024(23):13-15.

[5] 谢春雷.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4(7):85-87.

(责任编辑:张春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