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沿海防护林是维系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屏障,发挥着防风固沙、保育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防治危害沿海防护林的病虫害对促进防护林健康生长、充分发挥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提高河北省唐山市沿海防护林抗病虫害能力,推动我国沿海防护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及维护沿海生态安全,分析了当地沿海防护林主要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状况,并提出了选用抗性树种、优化林分结构、加强检疫检查、强化监测预警、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沿海防护林;病虫害防治;河北省唐山市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C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4.054
河北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唐山市总面积1.35万km2,大陆海岸线长196.5km,分为沙质海岸和泥质海岸。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唐山市大力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农田林网、林带、湿地植被等为主体的防护林体系。然而,近年来随着外来物种入侵和生态环境变化,唐山市沿海防护林遭受了多种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开展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对维护防护林健康、保护海岸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
唐山市沿海辖区总面积8.29万hm2。自1991年明确提出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唐山市通过工程造林、义务植树及结构调整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林果业,促进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发展。目前,唐山市已初步形成了网、片、带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植树面积达15933.33hm2,庇护农田面积127333.33hm2,控制率达52%[1]。同时,唐山市新建和完善沿海基干林带129km,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2.04万hm2,营造用材林基地29333.33hm2,完成776个文明生态村庄绿化。
虽然唐山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管理措施不当等,当地防护林受到了严重的病虫害威胁。科学预防和综合治理沿海防护林病虫害,是保障防护林健康生长、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的关键。
2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类型及危害情况
2.1叶部病虫害
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常见的叶部病害有叶枯病、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病毒病等,典型的叶部虫害有舟蛾、毒蛾、尺蛾、刺蛾、蝗虫、蚜虫等。以褐边绿刺蛾为例,其幼虫期为4—6月,喜啃食沿海防护林中的针叶树种,导致针叶重度缺口、枯黄脱落。棉蝗为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常见的草食性蝗虫,其摄食对象包括各种防护林树种的嫩叶。蚜虫、螟虫等也是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叶部害虫,其通过持续吸食防护林叶片汁液,可导致叶片变黄、凋落,严重时会影响林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2.2枝干部病虫害
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常见的枝干部病害包括枝枯病、丛枝病、溃疡病、腐烂病、疫病等,林木枝干感病后,通常表现出枯萎、腐烂、溃疡等症状。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枝干部虫害方面,夜蛾类、螟虫类、天牛类危害最为严重。以星天牛为例,其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期超10个月,主要啃食离地40cm左右的树干基部,可造成树干环状断裂,严重时全株枯死[2]。再如,多斑豹蠹蛾幼虫喜钻入树干并向内蛀食,形成“蛀道”,导致林木枯萎。一旦暴发枝干部虫害,将直接影响沿海防护林的保存情况。
2.3根部病虫害
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常见的根部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根癌病等,主要为害树木根部,导致树木枯萎倒伏。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根部虫害方面,最为典型的是蛴螬。蛴螬属鞘翅目昆虫,幼虫期2~3年,主要为害树木根系和地下茎,严重时可将整株树木啃食致死。此外,地老虎、甲虫及线虫等虫害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也偶有发生。一旦暴发根部病虫害,将对整个林分造成巨大破坏。
2.4种实部病虫害
唐山市沿海防护林常见的种实病害包括黑斑病、炭疽病等,主要症状是种子或种实变色、变形、腐烂。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种实虫害方面,螟蛾类和卷蛾类是主要害虫种类。以卷叶蛾为例,其成虫在4—5月产卵于嫩果上,幼虫孵化后开始蛀食果实内部,直至蛀穿果实,使果实提早坏死。另外,豆天蛾也是一种严重的种实部虫害,其幼虫体型较大,每只能摄食数十粒种子或种实,危害相当严重。种实部病虫害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防护林树种的种子品质和产量,还将阻碍防护林的自然更新,加剧防护林的衰退。
3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选用抗性树种
针对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现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重点筛选抗病性、抗虫性强,适应性好的乡土树种和外来优良树种营造沿海防护林。例如,唐山市通过对木麻黄、刺槐等树种的品种资源评价,选育出一批抗盐碱、抗逆性强的新品系,如木麻黄A1-9、木麻黄抗8、红花刺槐、四倍体刺槐等,并在海堤、农田林网等防护林带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防护林的抗性和健康水平[3]。同时,应持续开展树种抗病、抗虫性状鉴定和良种选育,不断丰富适合当地的树种资源库,为构建稳定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夯实物种基础。此外,在沿海防护林人工营造和天然更新过程中,应注重保留和引入更多抗性基因,增加防护林林分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升其整体抗病虫害能力。
3.2优化林分结构
合理的林分结构不仅能为防护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以增强林分的抗逆性,为天敌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而发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唐山市应针对不同沿海防护林区特点,科学配置乔灌草层次,增加树种和林型的多样性。在海岸基干林带,可采取乔灌木混交的方式,以乔木树种为主体,辅以耐盐碱的灌木,形成多层次、多树种的结构;在农田林网区,宜因地制宜地发展乔灌草层次分明的网状林带,充分发挥其固沙、防风的效能;在湿地保护区,则应在现有基础上适当补植杨树、柳树等水湿生树种,优化水陆生态系统。此外,需要注重林分龄组、空间分布的合理调控。通过人工或自然更新的方式,逐步调节林龄结构,避免出现较大龄级间断;在疏伐或补植新树种时,应采取混株方式,避免出现较大纯林面积,增强防护林的抗性。
3.3加强检疫检查
作为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唐山市港口往来船只众多,林木种苗及其他物资进出频繁,极易带入外来有害生物。唐山市需要进一步完善林木病虫害检疫检查体系,加大检疫站点的覆盖力度,确保所有港口码头、陆路交通要道实现检疫全覆盖,堵住外源性病虫害的入侵途径。唐山市需要提高林木病虫害检疫检查的专业化水平,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组建多学科的检疫专家队伍,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林木种苗、木材等开展全面检疫。同时,唐山市需要建立完善的林木病虫害检疫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合作,实时共享林木病虫害流行信息,互相支援,协同防控。此外,唐山市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的防护林保护意识,动员民众主动配合,形成整体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阻隔和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
3.4强化监测预警
只有准确掌握沿海防护林病虫害发生动态,了解病虫害发生规律和蔓延趋势,才能够制订科学的防控决策,落实精准高效的防治措施。唐山市应在沿海重点林区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配备先进的检测监控设备,系统跟踪重点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加大对常见病虫害种群数量的监测力度,如叶部害虫舟蛾、枝干部害虫天牛等,及时掌握其为害程度的动态变化;对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保持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即时上报处置。同时,唐山市需要加强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科学预测其发生发展趋势,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4]。对于已知的常见病虫害,应基于历史数据,结合生物学特性、气象因素等,构建种群动态预测模型;对新发现的病虫害种类,要立即组织专家开展为害因子和传播规律的分析评估。一旦监测到可能发生重大危害时,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采取应急防控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5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
3.5.1物理防治
为防治沿海防护林病虫害,唐山市可采取灯光诱杀、粘虫板诱捕、防虫网隔离等多种物理手段,发挥其无污染、经济环保的优势。1)灯光诱杀。可在林间每公顷设置2~3盏黑光灯,灯具高度为2~3m。
在虫害高发期(6—8月),单盏灯每晚可诱集100~200只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有效降低害虫密度。2)粘虫板诱捕。可在林间每公顷悬挂50~100张黄色粘虫板(25cm×40cm),可有效诱捕蚜虫、白粉虱等小型害虫,每2~3周更换一次粘虫板,可有效减少害虫数量。3)防虫网隔离。在苗圃和幼林区域,可使用孔径为0.425mm防虫网进行物理隔离,可减少70%以上的害虫侵入。
3.5.2生物防治
通过利用天敌生物、生物制剂等,可精准高效地防治特定病虫害。在实际操作中,可针对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的主要病虫害种类,选择性地释放相应的天敌生物。以叶部主要害虫木毒蛾为例,在其幼虫危害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公顷林地可释放3万~5万只蚜小蜂,借助天敌生物的捕食作用控制虫口数量。此外,唐山市应加大力度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对常见叶部和种实部病虫害都有较好防控效果。同样以木毒蛾为例,可选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最佳施药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木毒蛾幼虫期,每间隔7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5]。对于枝干部主要害虫星天牛,则可施用白僵菌乳油,施药时间应在5—8月星天牛产卵高峰期,每间隔7d施药1次,连续施药1~2次。
3.5.3化学防治
在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化学防治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手段也不可或缺。但在化学防治病虫害时,必须严格控制化学药剂使用强度,科学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种类和施药方式,尽量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在实际操作中,可优先选择高效低残留的新型化学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腈菌唑类等,对防治重大病虫害具有显著效果。例如,对于叶部主要害虫褐边绿刺蛾等,可使用4%阿维菌素乳油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对星天牛等枝干部害虫,可采用72%灭幼脲粒剂环涂树干,有很好的防虫杀虫作用。同时,化学防治病虫害需要注意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掌握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方法。例如,针对木麻黄青枯病等主要病害,应在4—5月病菌萌发高峰期进行防治,推荐喷施80%代森锰锌乳油800倍液,每间隔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效果会更好。化学防治虽高效快捷,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环境风险,应合理选用药剂种类和施药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并与其他绿色防控措施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综合防效[6-8]。
4结语
唐山市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事关重大,必须高度重视。唐山市应该全面落实选用抗性树种、优化林分结构、加强检疫检查、强化监测预警及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等举措,形成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只有切实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发挥各种手段的协同效应,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沿海防护林抗病虫害能力,最大限度控制病虫害,维护沿海生态安全屏障的稳定运行,为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景凯,张明霞,张传华.山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和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1):265-267.
[2]翁友恒.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策略[J].林业勘察设计,2023,43(4):56-58.
[3]邵凌松,曹国玉,吕红岩,等.烟台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及造林模式[J].湖北林业科技,2023,52(4):84-90.
[4]施纯进.福建晋江沿海防护林害虫综合防治[J].花卉,2020(6):260-261.
[5]施伟楠.福建晋江沿海防护林管护技术[J].花卉,2020(6):199-200.
[6]张宗侠,闫凡峰,吕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J].广东蚕业,2021,55(11):34-36.
[7]余康宁,杨世兵,李静静.浅谈林业害虫综合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5):108-110.
[8]张智文,张天文.林业病虫害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解析[J].现代园艺,2020,43(24):35-36.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