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鹿邑县马铺镇冬小麦栽培技术简介

摘 要 冬小麦是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为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从选种与处理、选地与整地、适时播种、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马铺镇冬小麦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冬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18

河南省鹿邑县马铺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在小麦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扶持下,马铺镇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2023年,马铺镇冬小麦种植面积达0.3万hm2,667 m2产量在500~600 kg,主要种植品种有众麦1号、周麦26等。为了助力马铺镇农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种植冬小麦的经济收益,笔者现分析马铺镇冬小麦栽培技术,以供当地农户参考。

1 选种与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及水土条件,且具有高产、抗病、抗倒伏等特性的冬小麦品种,如周麦28、冀麦115等,不仅能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还能降低小麦锈病、小麦蚜虫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农户可在马铺镇种子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在确定了冬小麦品种后,对冬小麦种子进行播前处理,处理过程如下。1)种子筛选。通过人工风扬或精选机精选的方式,将干瘪、破碎种子及其他杂物清理出来。2)晒种。将筛选后的颗粒饱满冬小麦种子摊薄后晾晒2~3 d,有助于激发种子活性,提高发芽率。3)药剂拌种。为提高种子的抗病、抗虫能力,农户应根据往年马铺镇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拌种。例如,使用1.0%~1.5%种子质量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预防小麦锈病。

2 选地与整地

选择平整、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冬小麦,并在播种前进行地块整理。为了避免冬小麦播种时发生墒情不足的情况,农户应当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灭茬。机耕深度不得低于25 cm,深耕细耙,打碎土块,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蓄水保墒能力。为了培育壮苗,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率,农户在整地过程中要同步撒施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1]。近年来,马铺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根据土壤的采样测试结果指导农户施肥。在立地条件一般的地块,每667 m2施用有机肥300 kg、尿素10 kg、磷酸二铵15 kg及硫酸钾10 kg,对于土壤较贫瘠的地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施肥量。

3 适时播种

整地完成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播种。根据马铺镇的气候条件,通常在9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18 ℃时便可进行播种,太早或太迟播种均不利于麦苗越冬。目前,马铺镇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对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麦田,可选用播种机播种;对面积较小或零散分布在丘陵地区的麦田,选择人工手持机械播种。播种时,农户可应用“五定法”确定冬小麦播种量,即“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以籽定播量”。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每667 m2冬小麦播种量为23~25 kg,播种深度约3 cm。若由于气候原因需要晚播,每推迟3 d,每667 m2冬小麦播种量增加10 kg。农户应遵循播行顺直、播量准确、行距一致、深浅合理、覆土良好的播种原则。

4 水肥管理

4.1 冬前管理

近年来,马铺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使用滴灌技术。在播种冬小麦后,农户应立即铺设滴灌带,滴水出苗,达到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的目的。农户要观察冬小麦出苗情况,对局部缺苗的区域,及时补苗;若发现麦苗过于密集,则及时间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光、争水、争肥,形成弱苗、黄苗、病苗[2]。若播种较晚或种植地土壤较贫瘠,易出现麦苗细弱、叶片发黄的现象。此时,农户需要及时补充肥料,每667 m2使用磷酸二氢钾180~200 g和尿素100 g,兑水40 kg,使肥料溶于水后进行叶面喷施,使麦苗由黄转绿、由弱变强。若播种较早,麦苗易出现旺长的情况,不利于其顺利越冬。为此,农户可在土壤封冻前每667 m2喷施20%三唑酮粉剂50 g和50%矮壮素水剂200 g,兑水30 kg后同样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施入,以有效预防冬小麦雪腐病,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土壤封冻前进行冬灌,遵循弱苗早灌、壮苗晚灌、不重不漏的原则。

4.2 返青期管理

3月上旬冬小麦开始陆续返青,农户应在冬小麦返青后先灌溉1次,每667 m2灌溉水量为40~50 m3。

随着春季到来,气温回升,土壤解冻,此时土壤含水量较高,施肥效果较好,农户可每667 m2追肥尿素0.5~1.0 kg。若麦苗较瘦弱,农户可将每667 m2施肥量增加至1.5 kg。如果麦苗旺长,农户则要推迟到拔节期再施肥。除了做好灌溉与施肥工作外,农户可每667 m2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 g,兑水30 kg后进行喷雾,以预防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发生。

4.3 拔节期管理

4月上中旬,冬小麦进入拔节期。为促使小麦提早分蘖,增加小穗小花,达到增产效果,农户要及时施加拔节肥。在冬小麦拔节期,农户可每667 m2施入尿素12~15 kg,同时配合滴灌加速肥料溶解,有利于冬小麦根系吸收营养,提高肥料利用率。灌溉时,每667 m2用水量通常为60 m3。如果麦田内有较多的阔叶杂草,农户需要使用药剂除草。例如,每667 m2使用20%二甲四氯水剂230~250 g,兑水40~50 kg,选择无风天气以喷雾形式给药,以有效杀灭田间杂草。同时,该药剂对促进冬小麦健壮生长,以及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有一定的效果。

4.4 孕穗抽穗期管理

4月下旬,冬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期,该阶段的田间管理主要为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的数量,同时增加冬小麦粒数,为实现增产奠定基础。孕穗抽穗期的冬小麦需水量明显增加,此时农户要结合当年的降水情况进行灌溉。若降水较充足,整个孕穗抽穗期灌溉1次即可;若当年降水较少,孕穗抽穗期则需要灌溉2~3次。为了达到穗齐、穗大的效果,在此期间农户继续追肥,每667 m2使用尿素300 g、磷酸二氢钾200 g,并按照肥水质量比1∶500的比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3]。

4.5 扬花灌浆期管理

在扬花期(5月上旬)、灌浆期(5月中旬),冬小麦易出现倒伏、早衰等情况,此阶段的管理任务为抗倒伏、保花增粒。在冬小麦扬花期,农户要灌足扬花水,每667 m2灌溉水量为60 m3;在冬小麦灌浆期,农户要灌足麦黄水,每667 m2灌溉水量为50 m3。供应充足的水分,不仅可预防冬小麦早衰,还有助于增加千粒重。冬小麦扬花7 d后,每667 m2施加尿素150 g、磷酸二氢钾200 g,兑水50 kg后喷施于叶片上,可以增强冬小麦光合作用,使其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提高产量。种植期间,若因降雨、大风等造成冬小麦倒伏,农户需要在天晴后用竹竿将倒伏的冬小麦轻轻挑起。

5 病虫害防治

5.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是马铺镇冬小麦栽培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具体可分为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等类型。以小麦叶锈病为例,冬小麦植株被病菌感染后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锈斑,随着病情加重,锈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叶片光合作用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正常积累干物质,导致小麦产量下降。为防治小麦锈病,农户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田间管理。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小麦锈病发生率较高,因此农户要保证麦田通风和采光良好,避免麦田空气湿度过高,以降低小麦锈病发生率。施肥时不可偏施氮肥或过晚施肥,否则会造成冬小麦贪青晚熟,从而诱发小麦锈病。2)药剂拌种。从实践来看,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能显著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4]。若田间已经出现患病植株,农户可每667 m2使用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20 g,兑水25~30 kg,混匀后以喷雾的方式用药,每3 d喷药1次,连续2~3次可见效果。

5.2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在冬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是造成冬小麦严重减产的常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外缘变为黑褐色,中部出现梭形小斑;发病后期,形成黄褐色大斑,严重时叶片完全枯死。为防治小麦根腐病,农户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郑麦379、矮抗58、新麦26等,均是马铺镇种植面积较广、抗病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在选择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使用50%退菌特或50%福美双进行拌种,每kg小麦种子使用药剂3 g,以预防苗期小麦根腐病的发生。2)加强栽培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户应将冬小麦与夏玉米、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中致病菌的数量。收获冬小麦后,及时用犁地机深翻土壤,深度约20 cm,加速病残体腐烂,达到减少菌源的效果,降低冬小麦根腐病的发生率。3)科学用药。若田间已经出现患病植株,农户要及时用药治理。例如,每667 m2使用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5~45 g,兑水50~60 kg,混匀后以喷雾方式给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每7 d喷施2~3次,通常7 d便可见效;每667 m2使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50~65 g,兑水100 kg,混匀后以喷雾方式给药,一般1次用药即可见效,若病情较重可隔7 d再喷施1次[5]。

5.3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俗称蜜虫,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小麦抽穗前,小麦蚜虫主要为害小麦嫩叶,造成叶片干枯,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在小麦抽穗后,小麦蚜虫集中在穗部刺吸汁液,造成秕粒,导致冬小麦千粒重降低。对于小麦蚜虫,农户可根据其生物习性和活动规律,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适当晚播冬小麦,并实行冬灌,以杀死土壤中的越冬虫源。在栽培冬小麦过程中,农户要根据立地条件及各生长期小麦植株对养分的需求情况,做到科学施肥,通过保证营养供应充足,培育健壮植株,预防小麦蚜虫的大规模暴发。降雨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湿气滞留,避免为小麦蚜虫提供有利的生长、繁殖环境,而这也是预防虫害的有效举措[6]。2)化学防治。由于小麦蚜虫繁殖能力较强、危害较严重,农户要遵循“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通过科学用药减少虫害对冬小麦的影响。在虫害发生初期,农户可使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与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联合防治,每7 d喷药1次,连续1~2次即可见效。在虫害发生较严重时,农户可使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与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7 d喷药2次即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5.4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幼虫主要为害正在灌浆的麦粒,导致小麦籽粒空壳、冬小麦大幅减产。在马铺镇,小麦吸浆虫每年发生1代,造成冬小麦减产10%~30%,虫害严重时减产率可在50%以上。该虫害的发生与降水、环境湿度有关,若灌浆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小麦吸浆虫易暴发。对于小麦吸浆虫,农户通常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优选抗虫品种,从源头上降低虫害发生率。优先考虑种植果皮较厚、扬花期短、芒长多刺的冬小麦品种,此类冬小麦品种不利于吸浆虫成虫产卵和幼虫侵害,从而减轻虫害。此外,收获冬小麦后要进行土壤深翻,并实行冬小麦与棉花、大豆等作物轮作,以减少地块中虫源数量,避免出现害虫大规模暴发的情况。2)生物防治。放养一定数量的生物天敌,如蚜茧蜂、瓢虫等,以减少田间小麦吸浆虫的数量。同时,放养生物天敌后要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保护生物天敌和田间环境。3)化学防治。播种前,每667 m2使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5~3.0 kg,并将药剂与细土按照1∶20的质量比混合后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田间以杀灭土壤中的害虫[7]。小麦抽穗至开花前,若田间出现小麦吸浆虫,农户可每667 m2使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20 mL,兑水10 kg,混匀后喷施给药,每5 d喷药1次,连用2次可以见效。

6 结语

冬小麦是马铺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当地政府对小麦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推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做好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和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有积极帮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根据马铺镇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以及往年的冬小麦栽培管理经验,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农户掌握冬小麦栽培期间的选种与处理、选地与整地、适时播种、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达到增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坤.现代农业发展中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21):52-54.

[2] 王旭宁,田兰荣.豫北晚播冬小麦覆膜栽培技术浅析[J].河南农业,2023(19):48-49.

[3] 解孝水.沂水县低山丘陵区冬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节水研究[J].农业知识,2022(8):13-14.

[4] 周军.湖北十堰地区冬小麦有机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科学,2022,12(2):126-131.

[5] 艾尼古丽·依明.栽培技术措施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22(24):48-50.

[6] 孙秀兰.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研究[J].农业科学,2023,6(1):4-6.

[7] 董飞.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3):60-6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