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基于大数据的“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的改进

摘 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课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本文将具体探讨大数据背景下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2-0126-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and computer cours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mputer courses,we can adop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of teaching after research learning. 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of “teaching after research learn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eople.

Keywords:computer courses;teaching after research 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0 引 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中职教育更加关注。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计算机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是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研究、学校和教学的整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了推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各中职学校应该发挥“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以带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1 “研学后教”概述

1.1 内涵

所谓的“研学后教”,就是先进行研究学习,再开展教学工作。“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建构的课堂和传统课堂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课堂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主要是对教师进行模仿学习。“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建构的课堂打乱了之前的教学顺序,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开展自主研究和学习,而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辅导,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习指明方向[1]。

1.2 类型

具体而言,“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分类:第一是关系要素,可以根据教师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当然也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第二是时间要素,可以根据课堂先学和课外先学的时间进行分类,课堂先学主要是解决课堂内部的问题,学生需要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对课堂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邀请老师回答,课堂先学主要是学生课下进行自学和思考,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和老师就问题开展讨论交流;第三是任务要素,“研学”主要包括不含作业的研究学习和包含作业的研究学习两种,包含作业的研究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和分工,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由六名学生组成,在划分小组时,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别、学业成绩等,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包含作业的研究学习,需要注重研究学习文本的科学性,考察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并判断学生在交流表达过程中的个人学习能力;第四是内容要素,研究学习的内容包括文本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文本性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内容和课外书中的内容,实践性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实验和实践。对于学生的研究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第一是自我教育,第二是同伴教育,第三是教师教育。

1.3 特点

“研学”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超前性特征,学在教之前;第二,独立性特征,和传统预习存在较大的差异,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第三,异步性特征,其时间安排、进度掌控都因人而异,体现了学生共同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完美结合。“后教”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针对性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研读,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并确保学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疑难问题上,对复杂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2];第二,参与性特征,“后教”使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研究学习之中,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观点和看法;第三,发展性原则,“后教”可以让学生在自我提升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收获,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

2 “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改进的理论依据

2.1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是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行动导向的影响,根据行动目标来学习。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情境创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进行调节和评估等,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机互动。在完成系统教学后,需要对学生的行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认为仅仅依靠教师教学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自主学习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通过建构主义方式形成知识结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交流的重要性,认为协作交流是知识建构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3]。

2.3 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学习家,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对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知晓学习方法,第二,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和“研学后教”合作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因此,在改进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依托。

3 基于大数据的“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的改进路径

3.1 进行课前导学,鼓励学生自学

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自主预习更加高效,自学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导学案,并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主预习的指导。学生应该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提前一天进行自学,并根据自学内容划定预习大纲,明确自己在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3.2 开展课堂导学,划分学生小组

中职计算机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的应用性相对较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该围绕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明确基础教学的内容。比如,在开展Office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Office的性质。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最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基础教学的主体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窗口、菜单操作基本相同,很多功能存在相似之处,如何让学生掌握软件应用的技巧和方法,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以Powerpoint教学为例,在导学案中,教师可以呈现Powerpoint的学习要点,包括素材获取、演示文稿新建、图片插入、自定义动画设置和动作设置、超级链接添加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4]。

在学生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学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梳理一遍学习要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究学习任务。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个人学习特点作为分组的依据,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意愿、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等进行巧妙安排。每个小组都要生成一个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学习活动。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为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并让学生充分理解本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比如,在学习Word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毕业论文”作为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完成以下几个任务:第一,新建文档,第二,编辑文档,第三,排版工作,第四,处理表格数据,第五,生成图形,第六,更改样式和模板,第七,使用宏和域,第八,美化文档。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对上述八个任务进行再度分解,如将排版工作继续划分为格式调整、字号设置、文字对齐方式等。通过对任务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可以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融合,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3.3 进行小组展示,促进相互交流

每个学生小组的小组成员配置情况不同,其所生成的小组合作任务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并适时展示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为了在小组展示中收获较好的成绩,学生将全力以赴,投入到小组合作之中。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设定Excel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运动实际,对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时间)进行分析,并将小组全部成员的运动量输入到Excel表格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并得出小组成员的平均运动量、小组成员的总运动量等。通过这种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性将更加高涨,同时也能感受到Excel表格的实用价值。在小组成员完成Excel表格之后,教师应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看哪些小组精准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应该对其提供奖励;针对表现欠佳的小组,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帮扶的作用,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去帮助未掌握知识的学生。

3.4 进行达标检测,提供评价反馈

在学生完成小组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单独的达标检测,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小组合作方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不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进行判断。“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弥补了传统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基本结束后,教师应该开展导练工作,包括为学生布置基本的理论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在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要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最终,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指出学生的学习优点、学习弱势,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研学后教”合作学习模式,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改进,打造精品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范荣芳.基于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 黎永越.任务驱动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3] 王东军.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与应用探究 [J].教育现代化,2018,5(11):264-265.

[4] 刘美英.构建中职计算机基础生态课堂的途径探索 [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 [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作者简介:李敏(1990.09-),女,广东从化人,本科,初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教学、社区教育研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