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类单机,绅士游戏不断更新:https://www.acghua.com/
网站地址

智能手机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在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笔者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引入智能手机作为教学互动的工具,让智能手机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全程参与教学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到课堂上来。

关键词:智能手机;电子课件;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0;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12-0115-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s in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LIU Z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smart phones bring convenience to the life and entertai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bring adverse impact on their study.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the author proposes to introduce smart phones as interactive teaching tool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that smart phones can ful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practice before,in class and after class,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redirect studentsattention to the classroom.

Keywords:smart phone;electronic courseware;teaching reform;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出行的“必备神器”。技术的进步使智能手机的价格不断降低,这使其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在大学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低头族”的身影随处可见。甚至同学聚会,也变成了沉默聚会。他们除了使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读微信、搜新闻、玩游戏、逛网店、看视频等娱乐项目上。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也日渐突出,他们甚至把手机作为课堂消遣的最佳工具。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数据显示,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79%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9小时之间;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平均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手机控,手机已成为继网络成瘾后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又一恐怖“杀手”。

1 智能手机对高校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智能手机悄无声息地进入课堂,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教师们教学情绪低落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们忙着玩手机根本无心听课学习,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面对这种情况,诸多高校教师也并非无所作为,他们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有的高校实行“无手机课堂”制度,即上课前让学生将其手机全部上交进行统一管理,下课后再把手机交还学生。这项制度刚开始实施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不久之后这项措施就遇到了新的挑战,有些学生将购买的第二部手机带到课堂上继续玩,这种情况使“无手机课堂”制度收效甚微,并且高校的这种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教室的做法与某些法律规范相抵触,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解决高校学生课堂玩手机问题的行动也就无疾而终。

2 引入智能手机作为教学互动工具

古语有云“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一味地采取封堵的方法阻止学生玩手机,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加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带来新的师生问题,得不偿失。因此,学校管理者有必要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因势利导,把智能手机引入课堂,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使用手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回归课堂,重新回归学习的轨道。

备课是课堂教育的起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保证。课程改革首先应从备课开始。传统的备课方式是教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研究教材和参考书,由此撰写教案或者制作电子课件。这种方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较大,具有局限性。而智能手机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和4G网络的快速性特点,进行高效高质的备课。移动互联网上的海量优秀教案、电子课件、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可供我们参考借鉴的资源。我们可以选择适合特定课程特定班级的教学设计,综合研究其各个方面的特点,为我所用,切实提高备课的水平。其次,智能手机备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基本上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备课,使备课更自由、更灵活、更具操作性。备课质量的提升必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老师们可以把准备好的电子课件通过手机发布到网络供学生下载,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到课堂上来。

课堂考勤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智能手机在学生考勤方面也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手机应用软件支持课堂点名考勤,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登陆软件平台,进入相应的栏目,完成签到。软件会把学生考勤的结果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在教师手机客户端上,出勤人数、出勤率、未到人的姓名等指标完全被教师掌握。这种形式还可有效避免传统点名方式由于学生和老师互不认识,学生代签等“浑水摸鱼”的现象,切实地提高考勤效率,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从而教师和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智能手机可以实现学生全员与老师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在讲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观看老师推送的电子课件、教学辅助视频资料,这样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投影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的局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实时答题和实时测验,快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迅速地调节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在传统课堂上,一些同学碍于面子或者生性胆小不敢参与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积极参与,达不到课堂互动效果。应用智能手机,学生全员参与答题互动,甚至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匿名交流,这样充分激发了原先不愿答题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自由轻松氛围下,课堂互动热烈,学习氛围浓厚,手机由“低头工具”成为“抬头利器”,教师们教学的热情空前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显著增强,更加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智能手机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的重要工具。课后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整理,并推送到每位学生的手机上;可以将作业习题通过手机软件发送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参考。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使用智能学习平台与同学及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可以把学生进行互动的活跃度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3 结 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课堂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准备教学资料和教学设计,与学生们进行更为频繁的互动答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增多,但其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改善,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总之,智能手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一种高科技产品,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研究将其打造成为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根据智能手机的特点,开发设计出与其配套的实用的教学方法,最大化地挖掘智能手机的潜力,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手机由“堵”变“疏”,大胆引入到教学改革中,从而使手机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利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仅仅在课堂上把学生从手机里面解放出来还远远不够。学生们下课以后,依然还是“低头族”。因此,我们下一步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都参与其中,不仅从课堂上,而要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改革服务。

参考文献:

[1] 麦克斯研究院.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日均使用5.2小时 [EB/OL].http://it.sohu.com/20180417/n535 087068.shtml,2018-4-17.

[2] 励朗杰.智能手机在高校教学及管理交互中的应用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4):12+l5.

[3] 焦建利.论坛精彩回顾之十:用手机创建互动课堂 [EB/OL].http://www.ict.edu.cn/news/bybbs/wqhg/n20151 126_ 29924.shtml,2015-11-26.

[4] 刘芳.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 [J].黑河学刊,2014(1):171-173.

作者简介:刘征(1978-),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电子信息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