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粉蚧为刺吸式害虫,每年发生3代,以卵在被害树枝干、粗皮缝隙或土壤缝隙中越冬。翌春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刺吸危害嫩梢。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下旬;第2代为7月下旬;第3代在8月下旬。成虫交尾后,雌虫爬至枝干粗皮裂缝内或果实萼洼、梗洼等处产卵,少数卵产在土壤内。产卵时,雌虫分泌大量棉絮状蜡质物结成卵囊,卵产在囊内,每只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
康氏粉蚧属活动为害性害虫,除产卵期成虫外,若虫、雌成虫皆能变换危害场所。该虫具有趋阴性,在阴暗的场所居留量大,危害重。梨果套袋后,其成虫、若虫可通过袋口孔隙钻入果袋,果袋内的阴暗环境及药物无法与虫体接触,更有利于对套袋梨果的危害。
防治对策:①抓好套袋前的防治。套袋前喷布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0%蚧净1000—1200倍液,杀灭一代若虫。防治适期为5月下旬。②抓好二代若虫盛期的喷药防治。这是控制康氏粉蚧的危害和压低第3代发生量及越冬虫基数的有效途径。③实施综合防治。早春刮除老树皮和翘皮,用硬毛刷刷杀树皮裂缝中的越冬卵或成虫。结合防治潜伏在枝干上越冬的害虫,晚秋在树干上绑缚草把,诱杀成虫。除重点做好梨果套袋前和二代若虫期的药剂防治外,对虫害发生严重的梨园,根据发生情况做好第3代若虫期的喷药扫残工作。常用药剂同上。要选用优质果袋,耐雨水冲洗,不破裂。套袋时要扎紧绑严袋口,防止害虫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