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主流媒体如何加强全媒体融合传播——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全国“两会”全媒体融合传播为例
□牛 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各种媒介资源和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找准着力点、激发新动能,既灵活掌握战略主动...
□牛 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各种媒介资源和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找准着力点、激发新动能,既灵活掌握战略主动...
□袁 媛 李 娜 王灿发 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算法推荐技术的出现为用户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有效缓解了用户对“信息过载”的焦虑。新兴媒介公司通过技术赋能,建构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式信息生产发布模式,并将能否满足用户的个性...
□杨为学 2023年初,科技界最火的新闻莫过于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出现。它的影响不仅在科技界,还在传媒、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工智能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如AI音视频合成、AI辅助写...
□谢卓华 一、研究缘起与文献回顾(一)研究缘起 “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家话语。这一国家话语兼具经济话语、文化话语和政治话语等多重意义,不仅整合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经济话语,还融合了“古丝绸之路...
□王维伟 薛 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现代化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呼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然而,在国际...
□李 怡 王雪桦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风云巨变、生死存亡,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强悍的共同体意识。文化具有记忆、宣传功能,是唤起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武器,华语导演胡金铨(1932—1997),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改弦更张、民族气节寄付光影之内,在中国...
□刘睿宁 屈会超 当下,数字革命迭代更新,文化产业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文化凝聚和精神推动,如何准确把握社会精神脉搏和所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思想+艺术+科技”融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李 娟 符号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其信息的记录、建构、沉淀与凝结是一个相互渗透与交织的有机整体。文化符号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共同体,而集体记忆在文化符号的建构、认同、传播等程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电影往往通过叙事,...
□冯 源 两晋之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原士人南迁将中原文化一并传播至江左。李伯重指出:“侨姓士族是汉魏中原精英文化的主要承继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这些中原名门为主要基础的东晋政权,南渡时也把汉魏中原精英文化比较完整地搬迁到江...
杨悦璐 强海峰 【摘要】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的对谈话内容导向引领的主体功能作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通过个人风格的影响力与思想表达的独特样态发挥引领作用,使节目的风格得以凸显。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自...